摘要:北京市朝阳区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近年来引发广泛关注。2025年,朝阳区教育集团化覆盖率已达90%,几乎所有中小学都被纳入不同教育集团 。这一改革使原本的"渣校"一夜之间挂上了名校头衔,如化工大学附中成为北京中学集团校,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加入朝外集团,三里屯一中归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近年来引发广泛关注。2025年,朝阳区教育集团化覆盖率已达90%,几乎所有中小学都被纳入不同教育集团 。这一改革使原本的"渣校"一夜之间挂上了名校头衔,如化工大学附中成为北京中学集团校,中科院附属实验学校加入朝外集团,三里屯一中归入陈经纶中学集团 。这种大规模的教育资源重组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家长们既为学区房焦虑的减轻感到欣慰,又对改革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
朝阳区集团化办学改革始于2022年,北京中学教育集团率先成立,随后不断扩充 。截至2025年,朝阳区已形成北中系、清华系、陈经伦系、80中系、人朝系等多个教育集团,覆盖全区主要学校 。这些集团通过"集团内混合编班、资源共享"的模式,试图在短时间内提升成员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2025年9月,朝阳区又有三所新校区投入使用,进一步扩大了集团化办学的覆盖范围 。
然而,这种改革也引发了诸多质疑。有观点认为,集团化办学只是"换汤不换药",部分学校仅仅更换了校服,甚至连校服都未更换,更不用说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真正统一 ,至于混编上课,择优直升就是梦话。家长们担心这是否只是形式上的整合,而没有实质性的教育提升。这几天一直在整理资料,准备和大家一起深入分析朝阳区集团化办学的优势与劣势,评估改革对原"渣校"成绩的实际影响,并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报考策略。
一,朝阳区集团化办学的优势分析
1.资源共享与师资流动促进教育均衡
集团化办学最显著的优势在于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师资的合理流动。朝阳区通过将区属30所义务教育学校科学划分为七大学区,并成立四个教育集团、四个城乡教育联盟,形成"七四四"集优化发展格局,打破了校际壁垒,盘活了教师资源 。2024年秋季学期,朝阳区共交流教师99人,其中包括区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53人,有效促进了师资均衡配置 。
师资流动机制的创新是朝阳区集团化办学的一大亮点。朝阳区实验小学通过"教师走校教学"模式,让校区的教师变成了集团的教师,实现了在集团内各校区打通使用教师资源 。这种模式已在多个集团推广,如朝外教育集团新增近百位区级骨干教师,学校育人质量高位稳定提升,在区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朝阳区还建立了"朝阳区教师轮岗交流人才库",对轮岗交流教师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在提拔任用、职称评聘等方面对交流教师予以倾斜,激发了教师参与轮岗交流的积极性 。这种机制有效推动了全区师资在学区、集团、城乡间的合理有序流动 。
2.升学渠道多元化与特色培养模式
集团化办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升学渠道。朝阳区各教育集团普遍推出了"直升通道",小升初进入朝阳区这些集团校的学生,成绩优秀者有机会直升集团联盟中的优质高中 。2025年,朝阳区集团校直升名单上报时间提前至1月13日前,较以往流程有所提前,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确定性 。
"3+0.5"培养模式是朝阳区集团化办学的特色之一。该模式允许初三下学期学生提前进入高中课程学习,强化升学衔接 。如和平街一中、陈经纶中学等学校都实施了这一模式,减少了学生的中考压力 。此外,北京中学集团还试点了"0.5+3"培养模式,让初三下学期提前进入高中课程学习 。
集团化办学还促进了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共享。如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作为北京中学教育集团成员,依托北京化工大学资源开设了特色理工课程,如"大学先修实验课程",由化工大学教授授课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则在完成国家普通高中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传媒艺术特色课程,包括汉语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表演等方向 。
3.品牌效应与社会认可度提升
集团化办学显著提升了原"渣校"的社会认可度和品牌价值。以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原北京市定福庄中学)为例,该校2023年加入北京中学教育集团后,2024年录取分数线为637分(区排名1836),而到2025年,该校录取位次从2024年的1836名跃升至541名,涨幅1295名,直接跻身朝阳第一梯队 。
这种品牌效应不仅体现在录取分数线上,还反映在家长的认可度上。如北京中学传媒分校2025年录取分数线预测为485分,区排名280名,成为朝阳区最热门的学校之一 。朝阳区实验小学通过集团化办学,将其"马芯兰教学思想"等特色扩大到整个集团,从最初向成员校输送优质师资,到如今激发成员校自身活力和潜力,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过程 。
集团化办学还增强了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如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被认定为"北京化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并纳入北京中学教育集团,共享课程资源和师资培训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则依托中国科学院的高端科研资源,形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连贯培养体系,尤其在科技教育领域表现突出 。
二、朝阳区集团化办学的劣势分析
1.整合效果参差不齐,"贴牌"现象普遍存在
尽管集团化办学在理论上能促进教育均衡,但在实践中,各校整合效果参差不齐,部分学校仅停留在"贴牌"阶段。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指出,集团化办学只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存量摊薄了,或者说是龙头校的优质资源被稀释了,并没有带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增加,尤其是一些成员校尽管挂上了龙头校教育集团的牌子,但其质量并没有实质性提升,群众并不认可 。
朝阳区北苑分校家长的质疑就反映了这一问题。该校家长指出,虽然学校被纳入朝外教育集团,但新建教学楼却被租借给了来广营校区使用,导致本校学生仍然在老旧的小学部上课 。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在多个集团校中普遍存在,引发了家长的不满。
同质化问题也是集团化办学的一大隐忧。过度强调集团化学校办学的统一性、一致性、规范性,导致成员校都向龙头校趋同,成员校失去个性与特色,已有的办学优势、文化特点削弱甚至消失,学校样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式微,教育生态有恶化倾向 。如一些学校在集团化后被迫放弃了原有的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转而追求与龙头校统一的教学模式。
2 .内部差距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
尽管集团化办学宣称"资源共享",但实际中优质资源,如骨干教师、教研经费、硬件设施等,往往向总校或少数"核心分校"倾斜,薄弱分校仅能获得象征性支持 。这种"抽弱补强"反而会拉大集团内部校际差距,与"均衡发展"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朝阳区教育集团中,这种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尤为明显。如朝外北苑分校和来广营校区虽然同属一个教育集团,但"地位"不尽相同。来广营校区和本部享受同等待遇,可以考双语的直升班;而北苑分校虽然也有直升考试的机会,但只和本校、北师大附属朝阳学校共享10个普通班名额 。这种差异反映了集团内部的等级分化。
此外,师资流动的实际效果也存在问题。虽然政策鼓励教师轮岗,但优秀教师多倾向于留在总校或核心校,因为资源更优、评价压力更小。流向薄弱分校的动力不足,迫于无奈,轮岗往往沦为"短期支援",或获得评聘职称的一个条件而已 。如朝阳区教育双选会2025年最新活动方案显示,区域南北部学校师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北部新建校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不足12%,而南部传统名校该比例达37% 。
3 .管理难度增加,行政化趋势加剧
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教育行政化趋势加剧,龙头校成为"第二教育局",对成员校进行行政管理,履行了一所单体学校难以履行的行政责任,成员校要承受、应对教育行政部门和龙头校双重的行政管理,工作负担增加 。
在某些集团校,集团化办学使得多所成员校的书记校长受龙头校书记校长的领导,成为后者的下属,服从后者的统一指挥,成员校书记校长独当一面、自主办学的机会减少,独立工作的锻炼机会减少,不利于他们的专业成长 。这种行政化管理模式限制了成员校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资源内耗也是集团化办学面临的挑战。集团化需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如集团总部、统筹部门等,配备额外的行政人员协调各校事务,导致行政成本上升。部分资源可能被用于"集团化运作",如品牌宣传、会议协调等,而非直接投入教学,如师资培训、课堂设施改善,形成资源内耗 。这种内耗在大规模集团中尤为明显。
三、原"渣校"集团化后的成绩变化分析
1.部分学校实现跨越式提升
尽管集团化办学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原"渣校"在加入集团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原北京市定福庄中学)的蜕变最为显著。该校2023年加入北京中学教育集团后,2025年录取位次从2024年的1836名跃升至541名,涨幅1295名,直接跻身朝阳第一梯队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独特的"1+3"培养模式以及集团化办学带来的丰富资源红利。
和平街一中莲葩园校区也实现了显著提升。2025年,该校统招线453分(区排4762名),较之前有大幅提升 。学校通过集团化办学和精细化管理,实现了低进高出的逆袭。其高考成绩也有明显进步,最高分达677分 (本部)。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在加入北京中学教育集团后,成绩稳步提升。根据公开数据,该校近五年本科率保持在90%以上,一本率约40%。学校连续多年获评"朝阳区高考优秀学校",并因突出的升学加工能力被称为"京城教育黑马" 。这一成绩的取得与其被纳入北京中学教育集团,共享课程资源和师资培训密不可分。不过可能是原来基础太差,多少有些提升就感觉很明显。
2 .提升效果因校而异,普通班与实验班差距显著
尽管部分学校整体成绩有所提升,但提升效果因校而异,且同一学校内不同班级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以清华附中朝阳学校为例,其头部实验班竞争激烈,普通班与实验班资源差距较大 。这种"实验班优先"的现象在多个集团校中普遍存在。
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虽然整体成绩提升明显,但内部也存在显著差异。该校科技班8人通过强基计划进入顶尖工科院校,而普通班的提升幅度则相对较小 。2024年高考中,该校普通班一本率接近40%,本科率达95%,学生中考排名平均提升超500名,最高进步幅度达2750名 。这一数据表明,虽然整体有所提升,但不同班级的提升幅度存在显著差异。
三里屯一中的情况则更为复杂。2024年高考中,该校本科率达75%,二本率约55%,理科总排名位列全区第六,文科排名第七 。然而,从2025年高二期末统考数据看,该校总分477.2分,在朝阳区24所参评高中中排名第16位,仅领先于东方德才、二外附中等校 。这种成绩的不稳定性反映了该校在集团化后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3.教育生态恶化,竞争压力增大
集团化办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部分学校的成绩,但也加剧了区域内的教育竞争,导致教育生态恶化。2025年朝阳区中考参考率达到74.6%,普高录取率达到84.89%,表面上看升学率有所提高,但实际上,优质高中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朝阳区2025年"黑马校"现象最为显著,除了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外,清华广华、化大附中,首师朝等学校的位次也大幅提升。这种现象的背后是教育集团化的深度推进,但也反映了区域内学校之间的竞争日益白热化。
校额到校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竞争。2025年朝阳区校额到校名额占比约50%,为中等生提供"低分进名校"的通道 。例如,和平街一中莲葩园校区2025年统招线453分(区排4762名),而通过校额到校进入该校的学生分数可能更低 。这种双轨制虽然增加了升学机会,但也导致了校内竞争的加剧。
四、家长报考策略建议
1.全面评估集团校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跟风
面对集团化办学的复杂局面,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应全面评估集团校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跟风。首先,家长应关注学校的实际教育质量而非仅仅看重集团名称。建议家长参加校园开放日,实地考察学校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 。
其次,家长应了解集团内部的资源分配机制。如北京中学传媒分校的高一新生与北中学生混合编班,共享师资和教学资源,确保学生既能应对高考,又能发展个性特长 。而朝外北苑分校则面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新建教学楼被租借给其他校区使用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集团校的实际情况,家长应提前了解。
师资稳定性也是家长需要关注的重点。新兴民办校需考察师资稳定性(如新亚学校60%教师为外聘专家,全职占比待观察);集团化民办校需确认学籍归属(部分学校学籍挂靠外区,影响中考报考) 。此外,家长还应了解集团内教师轮岗的实际情况,如朝阳区2024年共交流区级及以上名优骨干教师53人,但这一数字相对于全区教师总数而言仍显不足 。
2.关注"低进高出"的加工能力,理性看待学校排名
在选择学校时,家长不应过分看重学校的历史排名,而应更加关注学校的"低进高出"加工能力。以育英学校为例,其静嘉1班(生源入学排名约2000-3000名)的最高分达691分,班级均分640分,实现了"低进高出"的跨越式成长 。这种加工能力比学校的初始排名更能反映其教育质量。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的加工能力也值得关注。该校被认定为"北京化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并纳入北京中学教育集团,通过高校合作和集团化办学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朝阳区百姓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 。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应优先考虑这类加工能力强的学校。
中考位次是评估学校加工能力的重要指标。2025年朝阳区中招统一招生尘埃落定后,一批"黑马校"以惊人的录取位次涨幅引发关注。这些学校的崛起,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更折射出北京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深层变革 。家长应关注这些位次变化,选择加工能力强的学校。
3.灵活运用多种升学渠道,制定个性化升学规划
面对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多元化升学渠道,家长应灵活运用多种策略,为孩子制定个性化的升学规划。首先,家长应优先填报"按比例对口直升"学校(如:陈经纶中学帝景分校对口陈经纶中学);合理运用"公办寄宿"批次(全区招生,不受划片限制) 。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尖子生可强攻统招:优质高中统招名额虽少,但竞争烈度高,需以2025年位次为基准,上浮10%-15%备考。例如,目标北中传媒分校的学生,2025年需区排541名,2026年可能需冲进500名内 。中等生则应紧盯校额到校:选择有优质高中校额到校名额的初中(如朝阳外国语学校、陈经纶中学分校),通过校额到校进入北京中学、八十中等名校 。
集团直升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升学渠道。2025年,西城区"五金刚"集团校直升名额有所增加,培养方式更新;朝阳区不仅直升时间提前,部分学校还开启特色培养模式 。如北师大附中集团校包括师大附中、回民中学、43中等学校,2025年直升名额约35人 。家长应提前了解这些直升政策,为孩子争取更多机会。
4.关注特色培养模式,匹配孩子个性特长
集团化办学促进了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共享,家长应关注这些特色培养模式,选择最适合孩子个性特长的学校。例如,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在完成国家普通高中文化课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传媒艺术特色课程,包括汉语播音主持、广播电视编导、影视表演等方向。这些课程由中国传媒大学专业教师授课,旨在为有传媒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发展通道 。
科技特色学校也是家长的重要选择。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以"科教融合"为核心特色,拥有得天独厚的科研背景。学校毗邻中科院多个研究院所,定期邀请院士开设专题讲座,并将科学实验与科技创新融入课程 。该校的"华罗庚班"聚焦数学与物理拔尖人才培养,"徐悲鸿班"则通过"文化课+美术专业课"双优模式输送艺术人才 。
艺术特色学校也值得关注。中国科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的美术班成绩尤为亮眼,联考通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毕业生被清华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录取 。此外,三里屯一中在强化理综教学和个性化培养方面也有独特优势,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特长进行选择 。
朝阳区集团化办学改革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升部分学校教育质量和增加升学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集团内混合编班、资源共享"的模式,部分原"渣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集团化办学也存在明显局限。整合效果参差不齐,"贴牌"现象普遍存在;内部差距依然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管理难度增加,行政化趋势加剧 。这些问题导致部分家长对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换汤不换药"的表面文章 。
未来发展方向应是在保持集团化办学优势的同时,着力解决现存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建议,应合理确定集团发展规模,动态发展;建立集团化办学评价体系,进行有针对性的跟踪评价;破解同质化难题,尊重各成员校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排除"重形式、轻效果"和"虎头蛇尾"的倾向,构建长效机制 。
总之,朝阳区集团化办学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教育资源共享和升学渠道多元化等机遇,也存在整合效果参差不齐和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家长在选择学校时,应全面评估集团校的实际情况,关注学校的教育增值能力,灵活运用多种升学渠道,为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学校。
来源:两个北京男娃的爹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