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稻菽飘香。9月23日,罗平“庆丰收·迎国庆——品农耕文化·促乡村振兴”主题丰收节活动在罗平县大水井乡栗树坡村委会新沟村启幕。村民、学生齐聚田间地头,在农事体验、趣味竞技与直播助农的热闹氛围中,沉浸式体验农耕乐趣,共庆丰收喜悦。
金秋九月,稻菽飘香。9月23日,罗平“庆丰收·迎国庆——品农耕文化·促乡村振兴”主题丰收节活动在罗平县大水井乡栗树坡村委会新沟村启幕。村民、学生齐聚田间地头,在农事体验、趣味竞技与直播助农的热闹氛围中,沉浸式体验农耕乐趣,共庆丰收喜悦。
活动现场处处是“丰收”的印记:村庄显眼位置挂满金黄玉米与火红辣椒;入口处的摄影展画架,一幅幅充满大水井特色的照片格外醒目——金黄的稻田、挂满枝头的果实、农户丰收时的笑脸……每一张照片都定格着大水井乡最独特的丰收景致,共同书写出独属罗平的“丰收”画卷;农产品展示区的玉米、南瓜、稻谷等农产品,静静诉说着丰收的喜悦,从视觉到氛围,满是节日的喜庆与乡村的温度。
全链条农事体验研学,让农耕文化“活”起来。上午9时,农耕文化研学活动率先开场,割水稻、捞鱼摸虾、农耕科普三大环节轮番上演。割稻田间,村里的老把式手把手教学,“腰要弯、镰刀要直”的叮嘱声此起彼伏,孩子们攥着镰刀,在稻浪中笨拙却认真地模仿,汗水顺着脸颊滑落,笑容却在嘴角绽放;鱼塘边更显热闹,有的孩子赤脚在水中奔跑,有的蹲在岸边细心摸索,偶尔有人捞出肥鱼,欢呼声瞬间响彻田埂;科普环节里,老师一边演示稻谷收割、摔打脱粒,一边讲解“一粒米的成长史”,让“粒粒皆辛苦”从课本走进现实。
“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我参加了割稻谷和抓鱼,我和同伴们一起下秧田抓鱼,非常开心。”学生张师豪说,“割稻谷的时候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苦和收获的喜悦。”
指尖制作米糕,让丰收滋味“甜”起来。丰收的喜悦不止在田间,更在舌尖蔓延。活动特设米糕制作区,体验完收割的学生们围在一起,在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指导下,揉面、塑形、蒸制,亲手将新鲜稻谷加工成软糯米糕。当热气腾腾的米糕出炉,软糯的口感与米香在口中散开,孩子们不仅尝到了丰收的味道,更感受到了传统美食背后的农耕智慧。
“从稻田里的稻谷到手里的米糕,每一步都不容易。”学生王柯芸说,亲手全程参与制作,让她既体会到农民的辛苦,也读懂了丰收的珍贵。
直播助农+产销对接,让乡村产业“旺”起来。新沟村民宿前的直播镜头前,主播正对着屏幕热情介绍,讲述“每一份农特产品背后的丰收故事”,镜头不时切换到稻田收割、鱼塘捕捞的场景,丰收的喜悦溢出屏幕,传递给万千网友。直播助农与产销对接环节持续发力,成为打通农产品“出村路”的关键纽带。现场设置的“大水井乡农特产品”展销摊位前,井礼礼盒、革来干酸菜、革来大米、苗家勺蜜整齐陈列;与此同时,线下产销对接同步推进,多家采购方与当地合作社洽谈合作,既实现短期销量提升,更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真正让“丰收粮”变成“增收钱”。
“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了,水稻确实比往年的产量高一点,雨水比较均匀,风调雨顺的。玉米、稻谷也丰收。”新沟村村长王志云笑着说,新沟村有革来河这一“母亲河”,平时就有不少人来钓鱼、烧烤,加上政府支持打造,乡村人气越来越旺,“水稻收成好、米质优,很受欢迎,基本上收割前二十天就被预定了!”
当活动欢笑声停息,田野里的耕耘仍在继续。在罗平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丰收节不仅是五谷丰登的庆典,更是“促产销、助增收、强振兴”的实践探索。未来,罗平将继续以农耕文化为魂、产业融合为脉,以创新为笔,绘就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的新图景。
来源:罗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