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前,临漳县以邯钢工业园为核心引擎,依托“钢材压延加工—农机装备—专用车辆—新能源延伸”的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构建起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组建起了从传统钢材加工向电子信息、高端农机、专用车辆、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生态。被列入省
河北省临漳县产业集群走了一条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为为智能特种装备产业集群的创新之路:
十年前,临漳县以邯钢工业园为核心引擎,依托“钢材压延加工—农机装备—专用车辆—新能源延伸”的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构建起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组建起了从传统钢材加工向电子信息、高端农机、专用车辆、新型建材、新能源等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生态。被列入省级重点支持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序列。
从2010年县锁厂倒闭、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归零”,临漳从零开始,明确主导产业,打造先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工业“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
近10年临漳坚持以项目壮产业、育动能,主要发展以邯钢工业园为龙头的钢铁后延加工产业,突出打造钢后延加工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邯钢工业园,先后建成了源宏制管、文平专用车、卓越电器等36家企业,生产产品由小到大、由初加工到成套装备,实现了质的转变,2018年年产值突破150亿元。成为以钢铁后延加工产业为特征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最近几年,临漳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以招商引进新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向智能特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方向转型,仅以2020年为例,当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50余个,投资106亿,完成越达智能家居、招贤绿色建筑构件、昊瑞农机装备制造等20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迈西普医疗器械、5G通信储能、玉蝶医用防护用品等30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韵达中原总部基地等在加快推进。经过几年持续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再次升级为智能特种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并进入省级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序列。
临漳县以电子信息、高端农机、专用车辆、新型建材、新能源五大产业为核心,通过政策引导、项目驱动和产业链协同,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生态体系。
1. 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赋能新引擎
临漳县电子信息产业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依托河北播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数字经济赋能中心,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数据基建-产业赋能-人才培育”体系。通过“万人直播职业技能培训”孵化本土主播,推动农产品电商年销售额达6500万元,带动数据回流2.63亿元。深圳众盈光电投资1.2亿元建设电子产品生产项目,河北华乐电子研发智能家居系统,形成“电商+智能制造”双轮驱动,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3%,成为县域经济新增长极。
临漳人天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其5G移动通信天线生产基地填补了北方产业链空白。技术领先的5G通信设备制造枢纽,其建设与发展标志着我国通信产业向高端化、自主化的重要跨越。
2. 高端农机:全国领先的制造基地
临漳县高端农机产业以智能装备为核心,依托国家级制造基地,聚焦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高端产品,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年产值超百亿,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海外,带动就业万余人,成为全国领先的农机制造高地。
龙头企业:昊瑞农机作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拥有1项创新发明专利和8项实用新型专利,其不对行生产技术属全国首创,年产能超5000台玉米收割机,目标打造全国最大玉米收割机制造基地。
技术创新:与河北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智能农机,集成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精准播种、施肥和收割,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和非洲市场。
产业集群:依托邯钢冷轧等企业,形成“钢材加工—零部件制造—整机装配”产业链,年消化钢材300万吨,带动2000余人就业。
3. 专用车辆:多元化布局与新能源转型
临漳县专用车产业以特种车辆为核心,聚焦环卫、工程、冷藏、医疗等领域,形成“研发-生产-销售”全链条。凯华、玮创特等企业年产专用车超7000台,传统领域:凯华专用车、文平环卫车等企业专注于工程车、环卫车生产,产品覆盖京津冀及中原地区,年产能超1000辆。新能源物流车、微型消防车等产品覆盖全国,年产值突破10亿元,带动就业超千人,正依托邯钢冷轧产业链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目标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特种车制造基地。
产业链协同:与昊瑞农机共享钢材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探索农机与专用车辆的跨界融合(如农业运输车辆)。
4. 新型建材:绿色化与装配式并行
新型建材产业以绿色低碳为导向,聚焦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材料及环保装饰板材,依托招贤绿色建筑产业园、海清华彩ALC板、德森保温装饰一体板等龙头企业,构建“设计-生产-装配”全产业链。国家绿色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带动产业集群规模超50亿元,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6%,形成华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建材生产基地,助力建筑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邺荣新型建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以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墙体保温材料企业,公司的无机活性保温材料通过国家A级防火认证,导热系数低至0.045W/(m·K),市场占有率达30%。
5. 新能源:全产业链与循环经济
新能源产业以光伏、风电为基础,聚焦储能技术突破与氢能应用探索,构建“风光储氢”一体化格局。中科德方退役电池回收项目年处理5万吨废旧电池,时代新能源负极材料产能达5000吨,形成锂电池全产业链闭环。同时,依托邯郸市氢能规划,探索氢能农机、专用车辆及生物质制氢技术,推动“新能源+农业”模式,目标打造零碳产业园区,助力县域绿色转型。
同时, 临漳的智能特种装备制造与传统优势产业实现协同共进格局。
临漳县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后延加工、食品、白酒为核心,形成“链条完整、特色鲜明、品牌突出”的发展格局。钢铁后延加工依托邯钢(临漳)工业园,聚焦冷轧薄板、汽车配件、建筑钢构等领域,入驻企业40余家,年消耗钢材60万吨,年产值150亿,食品产业以粮食加工、肉类制品为主导,平原禾丰年屠宰白羽肉鸡8000万只,产品出口港澳及蒙古等地区;美临粮油、临英扒兔等企业推动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营收70亿元,白酒产业以五粮液控股的永不分梨酒业为龙头,年产能3万吨,产值近10亿元,其“郸酒”系列连续六年斩获国际酒业博览会“青酌奖”,产品畅销华北市场,带动就业千余人。三大产业占县域经济比重35%,成为稳增长、促就业的重要支撑。
未来方向:短板补强与生态升级
1. 电子信息:加快数字经济赋能中心建设,推动“企业上云”全覆盖,培育5G、物联网等新业态。
2. 高端农机:拓展海外市场,建设国家级农机质检中心,提升产品国际认证能力。
3. 专用车辆:引进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建设充电桩网络,打造“生产—销售—运维”服务体系。
4. 新型建材: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开发碳足迹追踪系统,参与制定绿色建材国家标准。
5. 新能源:推进“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探索“新能源+农业”模式(如农光互补),构建零碳产业园区。
临漳县通过“龙头引领、链条延伸、创新驱动、政策护航”,已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五大产业协同发展的生态格局。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技术攻关、市场拓展和要素保障,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跃升,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来源:强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