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巨头玩双标,自家禁用农药外销,12万吨毒剂流向全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7:22 1

摘要:欧盟一向以“环保模范生”自居,动不动就禁这个、限那个,凡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潜在威胁”的化学品,统统打入冷宫,可最近曝光的一组数据,却把欧盟自己的脸打得啪啪响。

欧盟一向以“环保模范生”自居,动不动就禁这个、限那个,凡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潜在威胁”的化学品,统统打入冷宫,可最近曝光的一组数据,却把欧盟自己的脸打得啪啪响。

从2018年到2024年,欧盟化工企业向全球出口了足足12.2万吨被欧盟自己禁用的农药,没错,就是那些“在欧盟境内一滴都不能用”的高毒农药。

事情要追溯回2020年,欧盟发布了一个《化学品战略》,立下承诺:“我们要以身作则,不让欧盟禁用的化学品被生产用于出口。

这在当时就连环保组织都拍手称赞,觉得欧盟终于要把“环保人设”贯彻到底。

结果五年过去了,现实啪啪打脸,根据绿色和平(Greenpeace)旗下的调查机构Unearthed,联合瑞士非营利组织Public Eye获取的出口申报文件显示,这些禁用农药的申报出口量不仅没降,反而涨了近50%,2018年才8.16万吨,2024年就飙到12.2万吨。

关键是,这些农药不是普通的除草剂,而是被欧盟官方明令禁用的高危品种。比如草甘膦(glyphosate)和曼科泽布(mancozeb),前者在全球多地争议不断,后者被认为对生殖系统有毒性影响。

这些农药在欧盟内部已经被打入冷宫,却在其他国家“供不应求”。从出口国来看,德国稳居榜首,后面依次是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和保加利亚

法国虽然立法禁止出口这些农药,但因为法律有漏洞,2024年还是成为第七大出口国,就连早已脱欧的英国,也没放下出口这门“老本行”。

那这些农药出口都去哪儿了?答案让人有点意外。

大部分流向中低收入国家,但美国是最大的单一进口国。换句话说,这些“欧盟不要的毒药”,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大行其道,还通过“发达国家”继续流通。

更讽刺的是,这些农药有可能通过食品再次流入欧盟市场。比如香蕉、菠萝、甘蔗等农产品,种植过程中使用了这些禁用农药,最后被包装成“有机水果”送回欧洲餐桌。

这波操作堪称“出口一时爽,回锅自己尝”。

面对越来越明显的“出口双标”现象,环保组织坐不住了,欧洲农药行动网络的毒理学家Angeliki Lysimachou直接指出:欧盟委员会放任这种有毒贸易扩张,是对人类和环境权利的背叛。

绿色和平的活动家Lis Cunha更是直言:“这种做法令人发指又极度虚伪。”她质问道:为什么欧盟不能做到“禁用就彻底禁”,而是把风险丢给了其他国家?

企业这边的回应则很有“技术含量”,德国拜耳公司(Bayer)拒绝透露出口量,但强调:所有产品只要按标签使用,就是安全的。

意思是:我们卖的东西没问题,是你们用不对。

瑞士的先正达公司(Syngenta)则表示:我们出口的产品都符合欧洲法律,还会在进口国提供培训。还反过来提醒一句:如果不让我们出口,可能会导致假货泛滥,反而更危险。

而BASF、Terres 和 Agralia三家公司则集体选择沉默,美国的Corteva公司也拒绝评论。

面对舆论压力,欧盟委员会终于发话,他们表示已经在2023年启动了公众咨询和评估研究,未来会根据结果考虑是否采取行动,必要时会修订法规。

听起来很官方,但也很熟悉,因为这种“正在研究”的回应,早在2020年就说过一次,五年过去,农药卖得更猛,文件写得更漂亮了。

总之,欧盟的这场“出口农药风波”,其实暴露的是一个老问题:当经济利益和环保承诺发生冲突时,谁说了算?

嘴上说保护环境,行动上却把“毒药”打包卖给别人

如果环保只在家门口施行,而把风险转嫁给他人,那所谓的“全球责任”也就成了空话。这场12万吨的毒药交易,不仅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更是对欧盟自身道德底线的拷问。

来源:老徐述往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