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天,16万平方米,25万人,外地客商15万人,专业观众超4万人,94个国家和地区,3861名国际观众。950家国内外企业,各种参展车辆3000台,38场发布会和相关试驾活动,首发揭幕车型超50款,国内外855家媒体,1621名各类记者,截止9月22号上午10
轰隆隆的音响终于安静下来,人头攒动的展馆也终于归于平静。
2025,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结束了。
意料之中,此次摩博会非常成功。
4天,16万平方米,25万人,外地客商15万人,专业观众超4万人,94个国家和地区,3861名国际观众。950家国内外企业,各种参展车辆3000台,38场发布会和相关试驾活动,首发揭幕车型超50款,国内外855家媒体,1621名各类记者,截止9月22号上午10点,全网相关话题量累计65亿。
好了,一大堆数据分享完了。
这期间有一些声音觉得什么豪爵没来,春风没来,国外很多品牌没来等等唱衰中国摩博会的声音。对此,摩生人完全持不同的观点。
老话讲: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新人来,旧人走,这,才是正常,这,才是常态。
况且,豪爵代表不了整个行业,春风也代表不了,宝马,哈雷,杜卡迪等也代表不了国际。
基本盘,我再说一遍,基本盘。
我们看一下展会,要看一下基本盘。
就算新本,钱江,人家虽然没参展,但也是在参展期间自己办展,那你说人家为啥不在8月份办,不在10月份办?为啥非要赶在9月重庆摩博会办?
所以,我敢肯定摩博会官方前面统计的那些数据一定是漏了新本和钱江。
前面我通报的这些数据都是真实的,数据才能说明一切。
所以今天这条视频摩生人的第一个结论是:
2025中国际摩托车博览会是成功的,而且是非常非常成功!
另外呢,会前我曾提出此次展会可能会出现:大厂未必强,小厂未必弱的预测。
这个预测准不准,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有一把称,自己称称就好。
而热闹之后,必然带来的就是冷静思考。
各个品牌,花了这么多钱参展,效果好不好,每家的感受都不同。
扎堆的观众,前赴后继赶了个庙会,收获多少不重要,开心就好。
而作为行业从业者,媒体人的我,却在思考,盛事背后的喜与忧。
摩生人喜的是三个庞大:
1、从事摩托车行业的整车、零部件、部品的企业仍然数量庞大。
2、不断创新,不断拼搏,不断想露脸的品牌数量仍然庞大。
3、以车友为主的各方人士参会踊跃,说明摩托车的社会接受基本面仍然庞大。
这三个庞大,就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基本盘,是稳的!这是好事,最起码我们不用过分讨论或是担忧什么朝阳产业,夕阳产业之类让人胸压巨石的话题。
所以,摩生人喜的这三个庞大,是今天视频我的第二个结论。
而摩生人忧的是什么呢?
一句话:薄利是行业耻辱,量足非品牌高端
我们假设有一家公司,学了人家的技术,然后接着跟人家打价格战,这就不是真正的创新型公司。
毛利率低,其实是一种耻辱,尤其是整个中国摩托车行业而言更是一种耻辱。
“价格便宜量又足”那不是高端品牌。
苹果手机从0到1发明了iPhone手机。
而美国硅谷的各大公司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东西,而那个东西不一定非得是什么「核心技术」,可以是任何形式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因为「从1到N」,和「从0到1」,利润率是非常不一样的。
而中国在某个领域一旦做成,实现了国产替代,这个领域就没有发达国家什么事儿了。中国可以发挥大市场、供应链齐全和低成本优势,把这个东西做得非常非常便宜,让它对发达国家来说变得无利可图。
中国据此获得了「发达国家工业粉碎机」的称号。
正所谓“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这一切都很好。我认为这完全是正当的,这是人民的路线,中国制造是全世界穷人的福音。但是,这种创新模式是发展中国家思维。中国不可能只靠这一招成为发达国家。
因为这招不赚钱。
所以:
高水平竞争是「君子和而不同」——没有那么激烈,因为各有各的独特本领,有充分的安全感,大家还可以互补合作;
低水平竞争是「小人同而不和」——因为大家的本领都差不多,就不得不难看地打起了价格战。
结果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而这,就是中国摩托车行业的整体困局。
而到目前,似乎暂时还看不到解决的办法。
所以,薄利是行业耻辱,量足非品牌高端,这是摩生今天的第三个结论。
好了,三个结论说完了。
最后摩生人想说,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摩托车专业展览会。
请注意,是唯一的。
所以,不管中国摩博会每年的规模和参展的品牌多与少,它都是目前中国唯一的行业专业展览会。
中国摩托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长征般的前行,而展会也同样如此。
最后,我想用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一段话来对2025中国摩博会做一个总结:
中国摩博会,是中国摩托车产业的宣传队,是播种机。
行业兴,则展会兴!
来源:牛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