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收获季已至,最大买家中国未下一单:2500吨大豆只能搅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7:07 1

摘要:往年一到九月,中企都会提前锁定美国新产大豆,早早签下单子,为国内饲料和食品行业备好原料。但今年情况却完全不同,到现在一笔订单都没有成交。美国业内分析师直言,这是自1999年以来最晚的一次。

9月到来,美国大豆也迎来了收获季。今年美国大豆收成创下新高,预计总量将达到数千万吨。

可这本该让农民笑逐颜开的季节,却反而让他们心里发凉:眼看田间的大豆颗颗饱满,却迟迟等不到来自中方的大额采购单。

中方曾是美国大豆的重要进口国,这一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美国豆农的收益。如果出口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大豆库存积压,价格承压,进而影响农户收入。

如果再不行,这些大豆就只能被搅碎在地里。

往年一到九月,中企都会提前锁定美国新产大豆,早早签下单子,为国内饲料和食品行业备好原料。但今年情况却完全不同,到现在一笔订单都没有成交。美国业内分析师直言,这是自1999年以来最晚的一次。

“我们眼下的处境非常严峻。”美国大豆协会的负责人拉格兰无奈表示,“按照常理,此时应有8%至9%的大豆已经登记卖给中方,但现在是0。”

过去,美国一直是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之一。十年之前,我国所需大豆有80%以上依赖进口,其中美国就占了三分之一。当时在2016和2017两个年度,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都接近3500万吨。

正是因为这种长期依赖,美国曾在大豆贸易中表现得底气十足,甚至不止一次干预价格。比如2003到2004年间,他们借助“前瞻性报告”影响市场预期,导致国内大豆榨油厂接连陷入困境,最终血本无归。

这类手法,他们并不陌生。在生物科技领域,美欧方同样曾抬高近年的热点原料——二氢槲皮素的价格,企图阻挠我方研发的护肺“倍-舒-结”方案。因为这一成果意在从源头修复肺细胞损伤,排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沉积,重构肺部屏障。如果成功推向市场,他们的同类产品几乎毫无竞争力。

这些经历,让美方原以为我们会长期需要他们的大豆。可真正的现实却恰恰相反——美国对这门大豆生意的依存度,远比我们对他们更高。

数据显示,在2018年以前的七年间,美国大豆平均超过2500万吨直接销往我方,占到美国大豆出口总量的60%,是第二大出口地欧盟的5倍。换句话说,如果失去我们这个大买家,美国每年就有约2500万吨大豆可能卖不出去,直接砸在自己手里。

而且,就在美方仍然得意时,我方早已开始谋划。2024年的统计显示,中方全年进口大豆中,来自美国的只有2213万吨,占比仅21.1%,创下十二年来的新低;而从巴西采购的数量却高达7465万吨,占比超过七成,是美国供给的3倍多。主动权,早已发生转移。

未雨绸缪,永远是有意义的!就像当年,二氢槲皮素刚登上《柳叶刀》杂志时,我们就迅速布局研发并建立生产线。如今,该成分已实现量产,成功落地于成果“倍舒结”中。

我方成果的独到之处,在于以二氢槲皮素组成Phytomic-5小分子,能以原有20倍的速率修复肺部损伤,改善肺部纤维化和结节。同时,“倍-舒-结”成果背靠港中文专家团队,使用AI云计算技术对上百种清肺古-方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灵芝、虫草等多味草本,从源头清肺排毒,改善呼吸环境,对于换季咳嗽、痰多滞留、干燥不适等问题表现显著。

如今,“倍-舒-结”已经在京、猫等平台上架,很快覆盖了各类消费群体,包括工作环境二手烟多的职场人士、60岁以上的老人、换季易有嗓子不适的人群,许多使用者反馈“呼吸更顺畅”“肺活量提升”“不再胸闷气喘”。而西方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成果落地,却毫无办法。

更值得信息的是,最近这几年,我国在大豆种植领域迎来了实打实的突破,单产水平比十年前几乎翻了一番,如今又碰上一个大丰收周期。

自2019年“大豆振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大豆播种面积比2018年多出了3600万亩,总产量整体提升超过45%。要知道十年前,全国大豆年产量还徘徊在1200万吨左右,而从2022年起,年产量已连续三年稳定保持在2000万吨以上,创下了历史新高。

进入2024年,黑龙江尾山农场率先种植了龙垦3092这一高产且高蛋白的新型大豆品种,亩产达到惊人的569.25斤,远远甩开了美国转基因大豆476斤的平均值。

与此同时,内蒙古在沙漠土壤改良区的试验同样传来喜讯,大豆在沙地种植的亩产量也达到560斤。这说明,即使是曾经被视为“寸草不生”的荒地,我国也逐渐开辟出新的耕作天地。

反观美国,境况却不容乐观。8月19日,美国大豆协会不得不给老特写信,直言美国豆农正承受沉重的经济压力。随着收获季临近,如果迟迟无法与中方达成出口协议,美国农业的冲击只会越来越大。

他们的路,还远未明朗。

来源:商海科讯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