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前世今生:从被误解到被理解的漫长征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7:12 3

摘要: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一个令人心碎的理论正盛行于世——"冰箱妈妈"理论。无数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被指责因为"冷漠如冰箱"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这一错误理论让许多家庭承受了不该有的痛苦和污名,甚至有些母亲被迫与孩子分离。

跨越一个世纪的探索,见证人类对自闭症认知的深刻变革

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一个令人心碎的理论正盛行于世——"冰箱妈妈"理论。无数自闭症儿童的母亲被指责因为"冷漠如冰箱"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患上自闭症。这一错误理论让许多家庭承受了不该有的痛苦和污名,甚至有些母亲被迫与孩子分离。

认知的起源:从命名到误解(1908-1943)


1908年,瑞士精神病学家尤金·布鲁勒(Eugen Bleuler)首次提出"自闭"(autism)一词,用来描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封闭状态。这个词源自希腊语"autos",意为"自我",形象地描述了患者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特征。


1926年,苏联儿童心理学家格鲁尼亚·苏哈列娃(Grunya Sukhareva)首次描述了6名男童的自闭症特征,比公认的发现时间早了近二十年。遗憾的是,她的工作在当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利奥·凯纳(Leo Kanner)博士发表了里程碑式的论文《情感交流的自闭性障碍》,对11名儿童进行了详细描述。他注意到这些孩子表现出"极度孤独"、"执着于保持一成不变"等特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凯纳错误地将病因归咎于父母的教养方式,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冰箱妈妈"理论。


理论的颠覆:走向生物学解释(1960-1970)


1964年,心理学家伯纳德·里姆兰德(Bernard Rimland)出版了《婴儿自闭症:综合症及其对神经行为理论的影响》一书,首次从科学角度挑战了"冰箱妈妈"理论。作为自闭症孩子的父亲,里姆兰德通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了自闭症的生物学基础,这一贡献彻底改变了自闭症的认知方向。


1967年,布鲁诺·贝特尔海姆(Bruno Bettelheim)的《空堡垒》出版,进一步推广了" refrigerator mother "理论,尽管这个理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在当时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1971年,英国精神病学家洛娜·温(Lorna Wing)提出了"自闭症谱系"的概念,扩展了对自闭症多样性的认识。她与丈夫约翰·温共同建立了英国第一个自闭症协会,为自闭症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温博士还提出了著名的" triad of impairments "理论,即社交互动、社交沟通和想象力的三重障碍。


诊断的规范化:诊断标准的演进(1980-2013)


1980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三版(DSM-III)首次将自闭症列为独立诊断类别,与精神分裂症彻底分离。这一变革标志着自闭症正式被医学界承认为一个独立的神经发育障碍。


1987年,DSM-III-R版本引入了"自闭性障碍"的诊断标准,扩大了诊断范围,使更多患者能够获得正确诊断。


1994年的DSM-IV引入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诊断,承认了自闭症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年,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也首次包含了儿童自闭症的诊断标准。


2013年,DSM-5推出了"自闭症谱系障碍"(ASD)的统一概念,将相关诊断合并为一个谱系,反映了对自闭症连续性特征的理解。新标准将症状分为两个核心领域:社交沟通障碍和限制性、重复性行为模式。


干预方法的发展:多元化支持体系的建立


1960年代,伊瓦尔·洛瓦斯(Ivar Lovaas)开发了应用行为分析(ABA)疗法,通过行为强化帮助患儿学习新技能。他的早期研究显示, intensive 的ABA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部分儿童的症状。


1970年代,埃里克·肖普勒(Eric Schopler)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开发了TEACCH结构化教学法,强调利用视觉支持和结构化环境来促进学习。这个方法至今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


1980年代,斯坦利·格林斯潘(Stanley Greenspan)开发了DIR/Floortime模式,注重情感发展和互动。这种方法强调跟随儿童的引导,通过游戏方式建立联系。


19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自闭症家庭开始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分享经验和资源,形成了强大的支持网络。


社会观念的转变:从治疗到接纳


2000年代,自闭症维权运动兴起,倡导"神经多样性"概念,认为自闭症不是需要"治愈"的疾病,而是人类神经多样性的表现形式。这种观念的转变促进了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的建立。


200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4月2日定为"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推动国际社会对自闭症的关注和理解。


2010年代,自闭症自我倡导运动蓬勃发展,许多自闭症人士开始公开发声,强调"关于我们的事要与我们一起来做"(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的理念。


当代研究新方向:生物医学研究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发现超过100个基因与自闭症相关。表观遗传学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可能通过影响基因表达而参与自闭症的发生。


神经影像学研究揭示了自闭症患者大脑连接方式的特殊性,提出了" intense world "理论等新的解释框架。


肠脑轴研究开辟了新方向。研究表明,自闭症患儿的肠道菌群组成与普通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这为通过肠菌移植等干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在深入进行中,为自闭症干预开辟了新的方向。


天津君享未来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肠菌移植领域的先行者,深耕肠道微生态赛道,专注打造肠菌移植(FMT)全流程服务平台,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为依据,以精准为目标,以健康为导向,将最前沿的科学研究转化为切实的健康解决方案。

结语:仍在进行中的认知旅程


回顾自闭症的认知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人类从误解到理解、从排斥到接纳的历史。每一个阶段的进步都凝聚着研究者、临床工作者和自闭症家庭的不懈努力。


如今,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随着脑科学、遗传学和微生物组学的发展,我们对自闭症的理解正在不断深化。虽然这条路还很长,但每一步都在向着更加包容、理解和支持的方向前进。


正如一位自闭症人士所说:"我们不是需要被修复的破碎品,而是以不同方式运作的完整人类。"这种观念的转变,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在自闭症认知史上最重要的进步。

【本文由专业医疗科普团队制作,仅供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疗建议】

来源:爆头阁vq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