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科技与公益同行,青年创作者探索影像新边界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1 21:13 1

摘要:4月19日,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启动暨2024年度荣誉盛典在北京国际电影节郎园橙色空间盛大启幕。作为华硕电脑联合北京国际电影节发起的重磅活动,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旨在鼓励年轻人对公益影像的创作表达,助力青年影人成长。

4月19日,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启动暨2024年度荣誉盛典在北京国际电影节郎园橙色空间盛大启幕。作为华硕电脑联合北京国际电影节发起的重磅活动,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旨在鼓励年轻人对公益影像的创作表达,助力青年影人成长。

面对AIGC技术革新浪潮,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以“AI上e未来”为主题,设立“科技”“公益”“未来”三大命题赛道,招募创作者参与,不断推动公益影像传播、传递社会公益价值,并用自己的创意探索AIGC时代创作的无限可能。

四载光影筑梦路:华硕e创公益影像解码青年创作生态新范式

自2021年华硕电脑与北京国际电影节创新合作以来,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始终通过搭建“影像+科技+公益”的创新场域,以影像的力量持续激发Z世代对公益议题的创造性表达,激发青年社群对公益的关注与热忱,从而唤起更多人的公益动能,同时期望每一个公益参与者都可以成为发起者。

活动发起4年来,已累计征集、孵化1500余部公益影像作品,涵盖丰富的题材和风格,从偏远山区的教育坚守到城市角落的弱势关怀,这些作品不仅登上国际影展,更为e创青年群体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触动了千万观众。

华硕电脑中国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郑威致辞。

华硕电脑中国业务总部副总经理兼新闻发言人郑威在致辞中表示:“华硕e创志愿者行动已持续16年,不仅捐赠了1099座科普图书室,还与上万名大学生志愿者走进8000多个乡村,开展5万多场公益行动,用影像记录了公益行动的难忘瞬间,也见证了公益与影像的相互促进。如今,华硕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将为青年创作者提供电脑装备和AI技术支持,助力突破创作边界。未来,华硕将继续与众多伙伴携手,用科技赋能梦想,用影像传递温暖,开启公益新篇章。”

接下来,大会正式进入颁奖环节。202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聚焦“家乡、青年、科技”三大命题,征集到600余部作品。经过专业评审的严格筛选,最终评选出一系列优秀作品及创作者。大会上,嘉宾们为《风向西北》《仿佛若有光》《今夜有雨》《众声》等多部作品颁奖。这些作品分别获得大赛一、二、三等奖,以及特别荣誉——AIGC探索荣誉和“了不起的年轻人”青年影像荣誉。此外,大会还特别颁发了“优秀指导教师”奖项,表彰在创作过程中给予创作者悉心指导和支持的教师。

2024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荣誉盛典。

三大命题板块聚焦时代 影像公益让世界更美好

着眼当下,AI技术正在重塑影视创作格局,不仅推动了影视制作技术革新,更激发了叙事方式的无限可能。对于充满创造力的青年创作者而言,这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创新沃土。在前三届活动丰硕成果的基础上,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已经全面启动,以“AI上e未来”为主题,聚焦三大核心创作方向:科技驱动的创新表达、公益视角的社会关怀以及面向未来的前沿思考。

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负责人丁晓鹤表示:“科技赛道上,希望创作者以‘探索’和‘创新’为视角,以理性而温暖的态度,展现科技如何赋能社会;公益赛道上,希望创作者以真实与共情为视角,传递公益的核心是‘人的联结’;未来赛道上,期待青年创作者用自己的视角观察时代的变革,展望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能。”

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负责人丁晓鹤发布2025命题。

本年度单元受到了业内的大力支持。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主任艾胜英教授、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系副主任魏晨捷、《流浪地球2》C组导演兼海外制片人周涤啡、中国纪录片导演顾桃、恐龙影业联合创始人COO伦鹏、重庆出版集团华章同人公司总经理徐宪江、韩国东西大学吉云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易婧老师等十余位业内知名专家、艺术家出席了荣誉盛典,并担任2025年评审团成员。

AI上e未来,探索未来无限可能

在影像创作领域,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浪潮。本届大会特别设置了以“AI上e未来:让AI成为青年创作者的第二大脑”为主题的青年影像创作论坛,吸引了来自学术界、创作领域的多位重量级嘉宾参加。在论坛中,嘉宾围绕AI对影像创作的影响展开深入探讨,从创作周期的压缩到创作范式的革新,从“智能生产力”对影视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到创作者与AI协作时审美主体性的保持,AI正重塑创作生态,促使创作者重新思考创作的本质与边界。

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主题论坛。

《流浪地球2》海外制片人周涤啡指出,当下AI技术正突破传统工具属性,传统模式下70~80页剧本编剧团队需长达一年时间打磨,而AI工具的介入可将创作周期压缩一半。值得关注的是,AI不仅是效率工具,其自主生成能力也正在重塑创作生态,使“智能生产力”成为影视工业化进程的基础设施。

恐龙影业联合创始人COO伦鹏女士强调,当人类以原创力与AI进行思维碰撞时,那些超越算法预测的“灵光时刻”恰恰构成艺术创作的核心价值——对观众情绪沸点的精准把控、对叙事节奏的创造性编排等,本质上考验的是决策力和创造力。

中国纪录片导演顾桃认为,AI永远无法替代纪录片中流淌的生命真实:那些少年心气的不羁笔触、直面族群困境时的震颤与敬畏,皆源于创作者独立的审美及真实的态度。真正的创作准备是诚实、诚恳的,有意识地做自己,成为自己。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系主任艾胜英教授提到,在动画行业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下,AI以“流程加速器”的形态嵌入生产链条并展现出优势。然而在基本的门槛标准之上,核心素养更加重要,创作中共情的点才是艺术家与观众穿越艺术形式产生的交流。

韩国东西大学吉云教授指出,当虚拟人技术深度融入影像产业链,带来的不仅是生产工具的升级,更是创作维度的跃迁。从物理实拍走向数字孪生,从线性制作转向实时交互,逐步构建起虚实共生的影像新生态。

阿里大文娱—优酷动漫制片人王浩男表示,平台逐步在开发和创作中与AI深度融合,给创作者提供全过程的帮助。希望未来AI不仅能助力创作提效,也能保留对创作的激情,那么AI将是创作者手中最强大的武器。

此次论坛活动不仅为青年创作者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碰撞创意的平台,更为他们构筑起思维共振的磁场。通过影视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入分享,青年创作者得以从多角度理解 AI 技术对影像创作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在新的创作生态中找准自身定位,探索属于自己的独特表达。

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启动仪式。

至此,2025年北京国际电影节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启动仪式圆满落下帷幕。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见证了影像与科技、公益、未来的深度融合,也看到了青年创作者的无限潜力。华硕e创公益影像单元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追逐梦想的舞台,更为公益影像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创新思维。华硕诚邀更多青年朋友加入这一旅程,以独特的视角和无限的创造力,塑造一个更加温暖、更具创造力的时代。

来源:南宁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