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头几个月,伯克希尔的持仓表像被风吹散的扑克牌,最抢眼那张“比亚迪”突然消失。老股神一刀切,一股没留,江湖到处传“爷青结”。看财报数字,账面收益早翻了几十轮,笑到最后的果然是白头发那位。
巴菲特一甩手,17年老票说清就清;中国一脚刹,美债扔得嗖嗖响。两桩热闹凑到一块儿,就像热锅里下了两只蚂蚱——蹦跶得资本市场眼花缭乱。
2025年头几个月,伯克希尔的持仓表像被风吹散的扑克牌,最抢眼那张“比亚迪”突然消失。老股神一刀切,一股没留,江湖到处传“爷青结”。看财报数字,账面收益早翻了几十轮,笑到最后的果然是白头发那位。
这出“清仓大戏”上演完还没凉,中国外汇储备那边跟着放大招——美债卖票连环轰,四个月甩了五百多亿美元。美债余额刷到近年低点,华尔街的咖啡都凉一半。
镜头往前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正拍岸,别人忙着捡碎玻璃,巴菲特反手掏出2.3亿美元,买进那会儿一股八块港币左右的比亚迪。周围人瞪大眼:这电池厂有啥好?老头子回了句“价值”就埋头数电池去了。
时针一转来到2022年,巴菲特开始小口小口减仓。社区论坛有人猜高位兑现,也有人猜调仓换味。老头子一贯慢条斯理,这回倒像边品红酒边割肉,刀法温柔却稳准。很多人没当回事,认为老人家只是理发修边。
再切回2025年春,剩下的那点股份也被他包袱款款送走。17年感情说放就放,干净利落到让八卦写手都没台词。伯克希尔给出的数字很帅:投入2.3亿美元,套现回来的数字按最高点算能堆成一堵钱墙。比亚迪官方一句“感谢陪伴”——平静得像昨晚才一起吃过火锅。
有人把巴菲特此举归到估值压力:车卖得火,可股价已经先把天花板踹出窟窿;也有人瞄准政治温度计:中美贸易摩擦温度飙升,华盛顿动不动挥关税大棒,持有中国企业票面的风险上台阶。老股神讲究安全边际,说走人也就走人。
镜头再拉远到抛售美债那边。2025年3月起,财政部TIC表格上中国持仓一格一格往下掉:先砍一刀一百多亿美元,接着再来三刀,一共削了537亿。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四千亿,这可不是小零钱。
很多人盯着美元印钞机说话:钞票越印越多,债券利息还赶不上缩水速度,握着利息票息就像抱着一个自动漏气的气球。再加上俄罗斯海外资产被冻结那档子事,谁心里不得咯噔一下?钱摆在别人柜台里,钥匙却在别人手里,关系一紧就可能被锁死。
减少美债还顺带配合去美元化布局:黄金、其他外汇、多样化组合往篮子里一放,鸡蛋分家打散,篮子也不放同一个架子上。关税摩擦里边的火苗一起,加上一些金融小动作,卖掉点债券起码显个姿态:咱手里也有牌,不是泥菩萨。
把两个动作并排一像两条平行线悄悄互相打暗号。资本讲究的是“钱往安全处流”。当贸易摩擦升温、地缘政治紧绷,谁不想把行李换到避风港?巴菲特把资金从中国车企里抽出,去找他的下一块绿草地;中国把资金从美国债券里抽出,去找自己的保险柜。方向不一样,逻辑却对影成双——规避未知风险。
再倒带回到比亚迪的逆袭片段。2008年投进去那会儿,比亚迪还是镶电池的小作坊模样,股价跌跌撞撞没人看好。偏偏它后劲十足,电动车野蛮生长,刀片电池刷屏,销量坐火箭。有人揶揄说是“电池厂长成汽车城”,最终拿下全球销量第一的桂冠。股价高峰涨到近40倍,这把杠杆把天都撬得吱吱响。
巴菲特持票这些年,比亚迪业务从电池、电动车扩展到轨道交通、储能等一大串。市场给的PE乘法数被一轮轮抬高。老头子经常嘴上念叨“长期”,其实心里算盘打得清:价格到位就闪人。对他来说,17年已经算“永远”的好几倍了。
说到中国手里的美债,那可是第二大持仓国的厚本钱。印钞速度拉高后,债券安全垫被削薄,收益还跑不过通胀,减持就成为顺水推舟。外汇局口袋里换进黄金和其他货币,配合国内资源配置,等于给金融安全再加道锁。
两件事都不是临时起意。巴菲特在2022年就开了减仓头,中国也早就放出“资产多元化”信号。慢慢卖,市场承受力强;突然一盆水,全世界都得感冒。策略就是循序蚕食,在大海里掀小浪,别把自己也呛着。
如果把整段故事拼成拼图,先是一位美国老人带着真金白银帮一个中国制造商起飞;后来一回合减仓收网、笑纳利润;再看宏观层面,中国从投资者摇身变成债主,正把先前借出去的票面往回收。资本流向如同潮汐,涨落间折射出大国间的冷热温度。
对比之下,比亚迪的感谢致辞显得淡定:钱走人没关系,技术与产能已经在自己手里。公司研发投了越来越多,工厂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巴菲特退出时的那句祝福被不少人当作写在毕业纪念册的签名:缘分到站,各自上车。
美债那头,抛售数字虽然不至于把对方击沉,却像往湖面扔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资金总得找去处,黄金迎来一波采购潮,新兴市场货币也增添活力。全球资产配置地图悄悄改色块,美元独霸的色块被一笔笔稀释。
再把时间轴对折——2022年巴菲特出第一刀,2023年到2024年他断断续续调仓;2025年初,最后零头放进兜里挥手告别。并行的另一条线:2025年3月抛第一批美债,到6月四连击收官。一个人一个国家,动作间隔却不远,像排好队的多米诺骨牌。
如果把巴菲特那笔2.3亿美元和比亚迪赚来的收益拿来对比中国抛售美债的规模,就像小学生的零花钱碰到成年人买房款,量级差得老远。不过两者都表达同一个核心:资金要挪地儿,旧仓位再香也得起身。市场没永恒的依靠,只有不断衡量风险收益的算盘声。
巴菲特从不讳言自己偏爱简单生意。电动车热潮烧得正旺,竞争者越来越多,补贴政策也变化无常。老股神或许认为蜂蜜罐里的蜂蜜已经舀得够多,舌尖别再舔蜂针。政治摩擦、估值高悬、行业竞争加剧,一起把危险提示牌写得红通通,见惯风浪的他自然不会贪恋舞台。
中国手里的美债曾是外汇储备的压舱石。美元地位在全球依旧强势,却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稳若泰山。印钞、制裁、贸易壁垒,层层因素叠加,持有者不能装聋作哑。卖掉一部分,增加黄金与其他储备,相当于给船底换新铅块,确保长航不受暗流冲击。
巴菲特撤退带着传奇收官,中国抛债显现体系调整。两件事把2008年危机后的合作轨迹划出一个大圈:从携手共舞到互道珍重,再到各自调仓寻找新锚点。资本的性格就是这么直白:利好在前的时候比谁都热情,一旦潜在风险显山露水,就立刻换车换船。
故事讲到这里,观众能看到的就两幅画:一个白发老头捧着数倍收益走向夕阳;一个拥有巨额外汇的经济体把美元债券换成更分散的资产。看似风马牛,背后却是同一曲子:避险,增益,自保。
回过头来2008年那笔2.3亿美元投资像种下一棵树,17年后结了满筐果实;2025年的美债减持则像砍掉一截过于粗壮的枝干,腾出空隙让整个林子长得更均衡。资本路线图更迭不停,昨天的战略要塞可能在今天就成了包袱。
巴菲特挥别比亚迪时,比亚迪已经不再是小厂,而是新能源汽车头号玩家;中国卖债时,美债市场依旧庞大,但安全感被啃掉一小块。资本的眼睛看风险,就像猫盯着窗外雨点——一点水花都逃不过。
巴菲特清仓的身影和中国抛债的动作一南一北,同年演出,互不串场,却共享同样的舞台灯光:全球化进入多变节拍,任何巨头都得调整舞步。资本讲究轻盈,沉重的包袱谁也不愿久背。
写到这,华丽的收尾无需太多修饰:老股神笑捧金盆走下台阶,中国手握黄金笑看资产版图更新。看似分岔的路径,暗里是一条“资金择木而栖”的老规则在生效:哪里安全,往哪搬;哪里回报够甜,往哪钻。
巴菲特的故事暂告段落,比亚迪继续冲刺;美债光环被拨开一些,中国的外汇篮子添了新颜色。金融世界的潮水永不停歇,这两簇浪花翻滚过后,将会有新一轮浪涌上岸。
来源:晓萌知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