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仁有虫竟瞒报?上海一企业致211所学校午餐安全亮红灯!被立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1:56 2

摘要:9月15日中午,上海多所学校的孩子们正准备享用午餐时,老师们却匆忙收走了餐盒中的虾仁炒蛋。一位家长回忆道:“孩子回家说,那天午餐里的虾仁炒蛋‘有臭味’,学校后来补发了饼干和面包,但没多做解释。”

一盆有虫的虾仁,不仅让上海多所学校午餐紧急“变卦”,更牵出一家企业试图掩盖真相的行为。

9月15日中午,上海多所学校的孩子们正准备享用午餐时,老师们却匆忙收走了餐盒中的虾仁炒蛋。一位家长回忆道:“孩子回家说,那天午餐里的虾仁炒蛋‘有臭味’,学校后来补发了饼干和面包,但没多做解释。”

这场突如其来的午餐变动迅速在家长群中引发关注。随着监管部门介入,9月2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涉事企业绿捷公司不仅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还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目前已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01 虾仁风波起始

9月15日中午,上海多所学校的午餐时间出现异常。位于普陀区、徐汇区等多所学校的家长反映,当天午餐中的虾仁炒蛋被紧急停止供应。 家长们描述,孩子们反映这道菜“有臭味”,甚至有说法称“吃到呕吐”。

事发当天,绿捷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经理孙某某发现,配送至该校的3箱虾仁解冻焯水后,其中一盆约18公斤的虾仁内有虫。 孙某某随即向公司品质部负责人钱某报告,钱某又向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汇报。

得知这一情况后,张某某指令业务经理对供应全市211所学校(含分校区)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销毁。 然而,第二天(9月16日),张某某却要求总经理董某某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系虾肠外溢,有泥沙”。

02 监管部门果断行动

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迅速响应。9月18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通报称,已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赴现场调查,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被送至专业检测机构进行检验。

随着调查深入,9月23日,上海市公安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教育委员会联合发布最新通报。 通报指出,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控制了相关人员。

市场监管部门对库存涉事批次虾仁全部封存处理。 调查显示,涉事虾仁为进口“冷冻南美白虾虾仁”,生产日期为2025年3月20日,保质期24个月,具有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检验检测报告。

03 绿捷公司背景与问题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上海市规模较大的学生营养餐供应企业之一。有媒体2024年曾报道,绿捷公司的日供餐量达到50万份。

2017年,绿捷公司就自称是“上海市中小学生最大的营养餐供应企业”。 2024年,其业务覆盖上海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 2025年8月,绿捷公司有约70条的中标记录。

然而,这家频繁中标的企业并非首次引发争议。天眼查数据显示,绿捷公司曾多次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被起诉。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上海学生和家长长期反映由该公司配送的餐食存在菜品质量差、油炸食品过多等问题。

04 校园餐安全漏洞引人深思

此次事件暴露了校园餐安全管理中的漏洞。绿捷公司日供餐超过50万份,业务规模巨大,但其食品安全控制能力显然未能与业务扩张同步。

校园餐安全涉及采购、储存、加工、配送、监管等多个环节,如同环环相扣的链条。 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酿成整体性的事故。此次事件中,绿捷公司不仅未能确保食品安全,还试图隐瞒真相,暴露出企业责任感的缺失。

近年来,政策层面已对校园餐安全持续发力。2024年底,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今年7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个校园配餐服务管理国家标准。 然而,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仍是关键。

05 上海加强监管措施

针对此次事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表示,将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严格遵守校园食品安全相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

同时,监管部门将发挥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作用,增加菜品选择,不断提高供餐质量。 相关市级部门已组成联合工作组入驻绿捷公司,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管,并由市属国企临时接管公司运行,确保学校供餐安全稳定。

对学校食堂餐次的留样检测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阴性。 但这并不能减轻绿捷公司瞒报行为的严重性。

联合工作组已入驻绿捷公司,市属国企临时接管企业运行。 161所学校成功回收了问题食材,但仍有50所学校在接到通知前已供餐。

虾仁炒蛋从有虫到“有泥沙”的谎报,折射出企业优先考虑的不是学生健康,而是自身声誉。此次事件后,上海将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和家长监督机制提到了新高度。

来源:承欢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