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开幕式上,2024年度全国“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名单正式发布,廊坊龙年非遗大集成功入选。这不仅是对廊坊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廊坊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廊坊龙年非遗大集活动现场。(资料图)
9月16日,在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开幕式上,2024年度全国“最具传播影响力非遗活动”名单正式发布,廊坊龙年非遗大集成功入选。这不仅是对廊坊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廊坊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传播、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此次评选严格依据《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蓝皮书2025》构建的科学评价体系,通过大数据技术抓取2024年度全国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公开信息,从发文总量、社会情绪、互动声量、影响力值及报道媒体五个核心维度进行量化分析与综合计算,最终形成客观公正的排序,全面反映各非遗活动在公众参与度、社会传播力等方面的实际成效,评选结果具有高度权威性与公信力。
在河北入选的四个项目中,廊坊龙年非遗大集以“非遗+节庆”的创新模式成为亮点标杆。该活动于2024年2月10日(正月初一)至2月24日(正月十五)在国安第一城举办,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联合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信国安集团共同主办,是全国首个以“龙年”为主题的大型非遗沉浸式市集。
活动前期,其特别板块《新春非遗之夜》于1月8日至16日完成录制,2月4日在CCTV3、CCTV15及央视频同步播出,节目以“寻味非遗里的中国年”为主题,召集龙舞、狮舞、年画、灯彩等200多项全国非遗项目,打造全国非遗大联欢精品晚会,单场直播全网总观看量超2660万,相关话题矩阵总阅读量达1.26亿,累计登上各平台热搜榜68次,为线下大集积攒了超高人气。
线下大集更是亮点纷呈。大集汇集来自河北、山东、天津、广东等21个省市的208项优选非遗项目,涵盖传统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九大门类,还创新搭建“甲辰龙集”“把式江湖”“食神街”“千物集”四大特色板块。“甲辰龙集”的书法、蔚县剪纸、京南御绣让游客感受传统技艺之美;“把式江湖”的安塞腰鼓、子长唢呐、古彩戏法每日轮番上演,15天内累计完成466次演出;“食神街”的山西鱼羊包、天津锅巴菜等48项非遗美食吸引游客排队打卡;“千物集”的苗族蜡染、杨柳青木版年画、自贡灯彩等66项非遗好物,搭配裸眼3D全息龙、无人机飞龙等科技元素,让传统非遗焕发现代活力。
据统计,廊坊龙年非遗大集15天运营期间,累计入园人数达15.3万人,其中正月十五单日客流量最高,突破2.3万人。从客群结构看,廊坊本地游客占45%,北京游客占40%,天津游客占10%,充分体现“京津冀协同”效应;年龄分布上,31~40岁与50岁以上游客各占25%,24~30岁游客占20%,各年龄段人群均能在此找到文化共鸣。活动还吸引玻利维亚驻华大使西莱斯亲身体验玉田泥塑绘制,3000多名中外游客参与非遗互动体验,多所学校组织青少年开展非遗研学之旅,让非遗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代际传承。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非遗保护传承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非遗+节庆”“非遗+科技”“非遗+研学”等创新模式,让越来越多非遗项目从“纸上名录”走进百姓生活。未来将持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推动非遗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让非遗成为擦亮廊坊城市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主办:廊坊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运营:廊坊日报社
编辑:张宏旭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