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宰相——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宰相——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太宰与相合称为宰相,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
它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宰相地位的具体名称多达几十种,历代不同:太宰、相、相国、丞相、大司徒(东汉)、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内阁大学士(明朝)、军机大臣、总理(清朝末期)等。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数千位的宰相,那么,历代大一统王朝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位分别是谁呢?
一,西汉——张苍
张苍在秦朝就官居御史,掌管各种文书档案,后因犯罪逃回家,刘邦争夺天下经过阳武的时候,张苍参加刘邦起义军,因功先后被刘邦任命为常山郡太守、代相、赵相.....
张苍不但精通计算、乐律和历法,而且熟知天下的图书和各种簿籍,萧何任相国期间,身为北平侯的张苍在相府办公,专门负责管理各郡国交上的帐簿,前176年,丞相灌婴去世,张苍继任为丞相,张苍共做十五年的丞相。张苍为相期间,为西汉王朝制定了立法与各种器物的度量标准,增订、删补了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分数运算的著作《九章算术》,为中国及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苍曾保举某人作官,但这人后来大搞以权谋私,皇帝责备张苍,张苍借故告病辞职,辞职务后的张苍年岁大没有牙齿,靠吃人奶度日,他的妻妾达百人,凡怀孕生育过的不再亲近。前152年一百零几岁的张苍去世。
二,西晋——王导
出身魏晋名门琅玡王氏的王导,从小风姿飘逸,见识不凡,有高人对其从兄王敦(司马炎的女婿)说:王导“容貌气度,是将相之材”,于是,东海王司马越征聘其为参军....
八王之乱开始,王导暗下兴复朝纲意愿,劝说与自己相交甚厚的琅玡王司马睿早回藩国,司马睿请王导任自己的司马,一切事宜均听其安排.....,司马越专权让王导预感中原将乱,他建议司马睿出镇建业(今南京), 王导在建业全心辅佐司马睿,积极安抚笼络南北各大士族,很快吴地百姓归心。
318年,司马睿得知晋愍帝死讯,遂即皇帝位,王导开始总管全国政务,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其从兄王敦主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直到339年去世,王导高居政坛顶端达二十多年。
王导为相期间拒绝王敦废元帝立幼主的想法,受遗诏辅立明帝,明帝驾崩后与外戚庾亮共同辅政,“苏峻之乱”平定后反对迁都.....堪称奠定东晋立国基础的“社稷之臣”。
三,隋朝——高颎
高颎的父亲曾在北齐为官,因避奸臣谗言投奔北周,官至武阳县公,高颎小时候,不但有胸襟,而且聪明敏捷,擅长辞令。高颎17岁成为北周齐王宇文宪的记室(类似于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因平齐有功拜官开府。早知高颎才干的杨坚,掌北周军政大权后,将其揽入丞相府任相府司马,逐渐成为心腹重臣。
581年,杨坚废周称帝后,高颎成为隋朝的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职务,高居宰相高位。高颎文韬武略,卓识超群。曾献平陈之策,辅佐杨广(三军参谋事项均由高颎决断)南渡陈朝,一举攻破建康城统一中国;又率兵抵御突厥进犯数次击退对方。
高颎不但处理政务忠于职守、勤恳认真,而且举荐了苏威、杨素、韩擒虎等大批贤臣良将。撰定新律《开皇律》(为后世立法的模板,被各朝沿用),建议主持修建新都为长安,为唐代长安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大隋王朝的其他行政、官制等各种制度,也大都在高颎的主持下,斟酌损益建立,为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颎担任丞相长达十九年,直到607年被隋炀帝借“诽谤朝政”罪名诛杀。
四,唐朝——房玄龄
出身名门望族的房玄龄,自幼博览经史,善诗能文,十八岁中进士被授予羽骑尉,隋末天下大乱,李渊太原起兵后,颇具政治眼光的房玄龄投奔了李世民,屡从秦王李世民四处出征,任秦王府记室参军后(相当于办公厅主任或秘书长),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房玄龄不但竭尽全力筹谋军政事务,还四处收拢人才,“文武兼才的李大亮、王佐之才的杜如晦、善谋的张亮、才思敏捷的薛收”.....皆被其网络到李世民帐下,而且与这些谋臣猛将相交甚厚。
李世民为自保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一个月后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立即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封爵梁国公,进位司空等职,总领百官,执掌政务达二十年。参与制定典章制度,参与制定的《贞观律》,先后监修《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他还大力调整政府机构精减官吏,所配置的文武官员总计才640人。后世把房玄龄和杜如晦作为良相的典范,因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故史称“房谋杜断”
来源:禾禾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