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故事丨杨子彪:酸奶“中国芯” 我的中国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6:08 1

摘要:杨子彪,我校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1991届毕业生。大理来思尔乳业创始人,现任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技术顾问、中国农业大学云南校友会副会长。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云南乳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被誉为酸奶继代菌种的“坚守者”、酸奶行业的“优秀教师”。

【校友名片】

杨子彪,我校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1991届毕业生。大理来思尔乳业创始人,现任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技术顾问、中国农业大学云南校友会副会长。云南省第二十三届劳动模范、云南乳业产业技术领军人才,被誉为酸奶继代菌种的“坚守者”、酸奶行业的“优秀教师”。

一小瓶酸奶,一场42.195公里的马拉松,两者之间,会交汇出怎样的奇缘?

有人说,马拉松,跑者在探索身体的可能,在追寻坚持的意义;而酸奶,如想做好、做出情怀,同样需要马拉松精神。

凭借这股劲儿,寒来暑往30余载,他分离菌种、反复实验,送菌株上太空,产学研相融,誓以酸奶“中国芯”跑出中国菌种的赛道,做中国人自己的好酸奶。他,就是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杨子彪。

新天地 光芒万丈

植物保护的专业背景和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让大学时期的杨子彪在乳酸菌领域崭露头角。

在苹果坠落的弧线中,牛顿骤然识破宇宙的吸引;在水位上升的刻度里,阿基米德顿悟浮力的托举。

因有日思夜寻的探索,才有那惊喜瞬间。

1988年11月7日,冬日的北京,天冷到了零下四五度。热爱体育的杨子彪没有“猫冬”,而是与同学来到二、三号教学楼间的空地打排球。

跳,扣球,落地,一套动作干净利落。落地的瞬间,杨子彪脚下一动,他发现自己踩到了腐烂的树根,毛白杨的根。好奇的他赶紧往下扒拉,一丛可爱的小蘑菇映入眼帘。“这么冷的冬天怎么会有蘑菇?”杨子彪敏锐地嗅到眼前一幕的特殊。赶紧取了给老师看,发现这是可食用的平菇。有心的他开始做分离实验,将菌种培养起来,“这样不就全年能有蘑菇吃了吗……”这一年,杨子彪在我校读大二。

打排球时发现的平菇子实体

子实体发育成菇体

“那一脚下去的发现,看似偶然,却也非偶然。”杨子彪说。

时间回拨一年。1987年,杨子彪23岁。品学兼优的他即将从大理农校(现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中专毕业,我校给云南省仅有的一个保送名额,落在了他身上。身边人夸他优秀,而他却说,“我是幸运儿,是机会选择了我。”

来到农大就读的专业是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杨子彪展示出对“机会”的格外珍视。惊喜的是,“农大的老师尊重我的兴趣,给我科学指导,让我鼓足勇气去探索、去发现。”中专学习植物保护时,他就对微生物“情有独钟”,所以大学的他十分乐于研究微生物如何影响食品。即便到了假期他也不停休,忙着跨学院做实验、参加科研兴趣小组、分离培养微生物……特别是参与张篪教授、任发政院士、张建军教授、梅汝鸿教授的课题后,杨子彪对乳酸菌有了深刻认识,展露出专业才华。

“大家打完球好渴,喝汽水又不健康,做些酸奶试试?”不久,杨子彪和同学一合计,办起了小卖部,卖方便面、啤酒,卖他亲手用乳酸菌发酵的酸奶。果然,他的酸奶火了!那些打完球、跳完舞、参加完诗会的大学生,喝着杨子彪的“农大酸奶”,三五成群,谈笑风生。这幅专属于上世纪80年代的趣景,成为一代农大人的回忆。

科研路 上下求索

深知菌种自主的重要性,杨子彪坚持奋战30多年,胸怀国之大者,誓做中国的好酸奶。

走近大理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环境整洁,生产线忙碌碌;打开来思尔乳业官网,牧场天然,奶牛群悠悠然。线下,线上,凡来思尔的重要场所,醒目处必有同一句标语——做中国的好酸奶!

“其中有何深意?”问题好似击中了杨子彪,说起了创业,道出了情怀。

“益生菌是酸奶的种源,菌种就是酸奶的‘芯片’。倘若国外垄断菌种,要卡你的脖子,怎么办?”杨子彪无时无刻不想这个问题。为了攻破技术,更为了实现梦想,从大学毕业论文到现在,他已奋战了30多年。

大学毕业那会儿,杨子彪选择回云南。除了对家乡的眷恋,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坚信家乡将是他打赢“翻身仗”的地方。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有“彩云之南”“七彩云南”的美誉。得益于亚热带、热带气候,云南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也是菌种的王国。”杨子彪说。

回到云南,杨子彪就职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农产品储藏与加工等课程的教学。他带着从大学筛选出的4株优秀益生菌,与学生一道,在一间“食品实验加工室”开启创业,成立校办工厂“大理来思尔乳品厂”。除了教学,杨子彪总是在实验室,搞科研、制酸奶。“乳酸菌生长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要转接一代,若错过转接,乳酸菌会因产酸过多导致菌株老化、死亡或菌株比例改变失调,所以需要操作半小时,休息,再起来,循环往复……”创业的生活虽苦,却令他回味。

很快,橡皮筋扎牛皮蜡纸封玻璃瓶口,“农校”酸奶诞生。

可老天似乎爱弄人。随着产量的上升,推广路出现了绊脚石。“上世纪90年代初,国人还不太了解酸奶,还有人说是‘馊奶’。”为了推广酸奶,杨子彪是生产者、销售者,也是驾驶员、搬运工,四处奔波,没日没夜。那段时间,“一块五一碗的饵丝不舍得吃”“有一天到下关送货,车撞向桥头,真想一头掉下去就了事了……”他,一度到了人生至暗时刻。

一天,一位老员工塞给他足足3万元,好似一道光照进他的生命。感动,力量,他,决心重启!

来思尔开始变,变销售策略和包装,变酸奶口味和类型,变出厂价零售价。一系列的革新终于唤醒新生。在杨子彪带领下,来思尔发挥大理乳酸菌筛选的天然优势条件,自主培育专利菌种,建立起我国唯一一家乳品行业企业级自建菌种资源库。

来思尔菌种资源库

这个“唯一”和“自建”,因上下求索的执着而弥足珍贵,追过梦的人必能体会其中分量。为了这,杨子彪坚守“老本行”,喜欢待在实验室,喜欢与同事交流专业。虽然身为企业家、创始人,但他最爱的就是被叫“杨老师”。“我在进行‘长期主义’的较量。”为了离梦想更近一步,杨子彪在科研路上上下求索。

弄潮头 顶峰相见

发挥菌种资源优势,来思尔乳业创新研发功能性产品,努力推动国家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的进步。

“长期主义”,谈何容易。与“长期主义”如何较量?

从大理来思尔乳品厂,到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杨子彪的来思尔已走了很远。既然是“长期主义”,便没有休止符。人们发现,来思尔开始在“高”“精”“尖”上多维突破——

高,小小菌种能飞多高?要飞,就飞到天上去。2023年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公告,公开征集通过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搭载航天育种实验项目,经过专家评审、遴选,来思尔乳业的益生菌实验材料再次入选了。这,已是第四次!2021—2023年的三年里,凭借高原特色优势生物资源,来思尔的益生菌被神舟十二号、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带飞”。只为筛选更高效益生活力、更具优良遗传稳定性的菌株,只为益生菌“中国芯”。

祝贺来思尔的益生菌登陆太空

菌种智能生产线

尖,乳业产业能有多精尖?随着来思尔乳品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杨子彪目光如炬,有了更尖端宏伟的设想。目前,来思尔乳业正创新研发功能性产品,解决人们可能出现的睡眠障碍、抑郁、焦虑、高血脂、脾胃不合、女性生理期、更年期不适等痛点。“一家独好不成春,我们要把菌种资源的优势分享到全行业,推动我们国家生命科学和健康科学的进步。”

杨子彪(左一)在大理乳扇中采集菌种

鲜花玫瑰酸奶的研制讨论

杨子彪总说,弄潮头,就要树立顶尖意识,与优质产品顶峰相见。

母校情 携手共进

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各大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科研,实现产学研结合,助力培养新时代农大人。

大理秋色朗朗,校友济济一堂。杨子彪热情地迎接众多校友和涉农人士,深入交流,畅谈发展……为庆祝母校中国农业大学“双甲子”华诞,中国农业大学云南校友工作组和来思尔乳业提前一年,在2024年10月就忙碌起来,承办“走进优秀校友企业”暨“中农大迎双甲云南站启动”高层次人才交流活动。

杨子彪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校友,还担任云南校友会副会长。他心系母校、校友,一直筹谋着、付出着。

中国农业大学以农立校。国富民殷、强农为本,是我们百年不变的追求。从这里走出的杨子彪,难忘母校的恩师为他埋下知识报国的种子,难忘母校的校训让他不忘奉献社会、培养人才。

为实现产学研结合,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来思尔乳业不断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等各大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科研,打造“中国农业大学—来思尔营养健康联合实验室”“乳酸菌航天育种创新研究中心”等平台。

“新时代的农大学生,面向的是更广阔的天地,可大有所为。”杨子彪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实践能让人发现经济社会的痛点,倘把两者融合,将会前途光明。虽不再少年,杨子彪在新事物上却fashion得很。前不久,他走进直播间,一边介绍产品,一边与网友和主播畅聊——给农大学子示范那股不甘落后的劲头,诠释坚持学习的意义。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杨子彪拼搏在中国菌种的马拉松赛道,不停歇。是的,他专心做着来思尔,一心想做中国的好酸奶。

来思尔的“中国芯”,就是他的中国心。

文字:苏艺

编辑:邹浩东

审阅:仇莹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