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播种人”——他以党员的使命担当,将职业教育的种子播撒在陇原大地,用15年光阴培育出高技能人才,用科技创新的雨露滋养着地方产业的“沃土”。他就是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获得者、甘肃省领军人才、高级“双师
在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特殊的“播种人”——他以党员的使命担当,将职业教育的种子播撒在陇原大地,用15年光阴培育出高技能人才,用科技创新的雨露滋养着地方产业的“沃土”。他就是第八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获得者、甘肃省领军人才、高级“双师型”教师,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教师高立兵。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从初登职教讲台的青涩教师,到引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的科研带头人,高立兵以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本色和“种子”般的坚韧执着,在职业教育领域书写了一曲“扎根、生长、结果”的奋斗之歌。
以党员担当破解职教困境
2011年,37岁的高立兵怀揣着对职业教育的满腔热忱,走进了刚起步的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工程系。彼时的系部面临着“三重困境”:知名度低导致招生困难,学生基础薄弱影响教学推进,家长对专业前景的误解加剧了办学阻力。作为计算机应用专业出身的教师,高立兵空有一身“技术本领”,却面临着“难揽瓷器活”的尴尬。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党员教师更要在岗位上踏石留印、不留遗憾。”面对困境,高立兵没有退缩。白天,他在讲台上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将枯燥的计算机理论转化为“组装电脑”“编写小程序”等实操任务;夜晚,他在办公室里反复修改课程体系,把企业真实项目拆解成适合学生的教学案例;周末,他带着学生走进当地企业,让大家在生产线前直观感受专业价值。
△高立兵给学生讲解专业知识
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问题,高立兵以“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党员初心,创新推出“分层分类培养法”: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从计算机基础操作、简单代码编写等“入门课”教起;对有潜力的学生,组建技能兴趣小组,指导他们参与技术研发;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联合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实现从校园到岗位的“无缝衔接”。
15年来,他始终以党员标准坚守教学一线,所教授的学生大多扎根甘肃本地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物联网应用等领域的技术骨干。
以党员创新搭建科研平台
“职业教育不能只教技能,党员教师更要带头培养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创新型人才。”在教学工作步入正轨后,高立兵将目光投向了科研与教学的融合。2018年11月,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高立兵名师工作室”正式成立,这个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教学实践于一体的平台,成为了他推动“产学研用”融合的重要载体。
工作室成立之初,高立兵便瞄准了金昌市重点发展的湖羊养殖产业。当时,当地养殖场普遍面临“养殖手段落后、疾病预警不及时、肉品溯源难”的问题,缺乏信息化技术支撑。高立兵带领团队深入湖羊繁殖基地,白天跟着养殖户学习养殖流程,记录温度、湿度、喂食量等数据;晚上在实验室编写代码,设计监测系统。经过6个月的反复调试,“依托物联网技术的湖羊健康监测评估及肉品可追溯系统”终于研发成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湖羊的生理指标,提前预警疾病风险,还能通过二维码实现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全程溯源, 为当地养殖业插上科技翅膀,用技术成果践行党员“服务群众、助力产业”的宗旨。
在高立兵的带领下,工作室形成了“跨界、融合、协同”的科研理念,先后围绕物联网技术开发应用、区域环境治理等方向发力,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果:承担完成甘肃省重点人才项目、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厅级项目4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20项,编著教材10部。团队指导学生多次获得甘肃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为地方产业培养了一批“懂技术、能创新、留得住”的技能人才。
以党员情怀打造人才梯队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党员教师要做好‘传帮带’,带动更多人成长。”在高立兵看来,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党员带头人,他始终把培养青年教师放在重要位置,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科研心得。
苏军德是工作室最早加入的青年教师之一,初入职场时,他在课题研究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短板。高立兵主动担任他的“导师”,从课程设计、教案编写到课题申报,手把手进行指导。
在高立兵的帮助下,苏军德参与完成的《“面向工程、强化实践”的矿山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应用》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高老师常说,职教教师既要懂教学,也要懂产业,他的指导让我找到了职业发展的方向,更明白了党员教师的责任。”苏军德感慨道。
为了让更多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高立兵利用业余时间,将自己15年的教学案例、实操经验汇编成《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践教程》等培训材料,供团队成员学习使用。“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会更远”。执教十多载,高立兵的成绩有目共睹,能够帮助更多教师专业成长、共同进步更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为了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高立兵不遗余力,通过开展实践研讨、课堂研修、课题研究、出外考察等活动,以及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教师素养技能大赛、论文发表及评奖,为工作室的青年教师提供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快速成长。
2019年,高立兵和团队成员苏军德主持的基于物联网和遥感技术的区域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与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进行技术交流;2021年团队5人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22年团队1人破格晋升教授,同年3月工作室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团队被认定为甘肃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如今的高立兵,已拥有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陇原“四有”好老师、金昌市拔尖人才等众多荣誉,但他始终保持着“种子”般的谦逊与低调。当有人称赞他“顺风顺水”时,他总是诚恳地说:“教学和科研的路上没有捷径,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如履薄冰,既然选择了职教事业,就要以党员的坚守义无反顾走下去。”
从一粒“种子”到一片“森林”,从一名教师到一支团队,高立兵用15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新时代共产党员、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职教人以党员为榜样,扎根陇原大地,用技能点亮人生,用创新赋能产业,让职业教育的“火种”在西北大地持续燃烧,照亮更多技能人才的成长之路。
记者: 刘伟业 胡吉红
来源:金昌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