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援助明显松动,欧洲也扛不住了,弹药和钱都快见底。普京经济压力山大,制裁咬得死死的,国内也开始有怨言。
俄乌已经拖了三年多,到2025年9月,大家都觉得快到头了。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援助明显松动,欧洲也扛不住了,弹药和钱都快见底。普京经济压力山大,制裁咬得死死的,国内也开始有怨言。
双方开始放风,说要谈停火。
专家们预测,最多到年底,就能签个协议,但肯定不是什么光鲜的和平,就是冻结战线,承认东部几州归俄罗斯,乌克兰让步领土和中立地位。
这事就像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东欧和亚洲,有三个国家直接面临亡国危机,还有一个更惨,直接被西方搞成“乌克兰”。
战前的乌克兰还是“东欧粮仓”,工业也不赖,现在城市成废墟,人口跑了上千万,经济缩水一半多。援助加起来超千亿美元,可战场上还是节节败退。
2023年的反攻,推进了没几公里,就卡在地雷阵里,损失上万兵。2024年,俄罗斯控制了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大半,乌克兰靠着美援的导弹和炮弹勉强顶着。
到了2025年,美国大选一变天,特朗普直言“半年内解决问题”,援助直接砍。
欧洲国家也跟着缩手,德国的工厂都停线了,弹药运不过来。乌克兰士兵在前线挖壕沟,补给跟不上,士气低到谷底。
2025年8月,只有不到一半人还支持打到胜利,很多人想谈和保命。停战后,乌克兰咋办?领土丢了四州,克里米亚早没了,主权成空谈。
东部亲俄派抬头,自治闹得更凶,基辅政府管都管不住。经济重建别想了,西方承诺的钱到现在还没影,基础设施毁了,桥梁公路全得重来,花销上万亿。
人口外流继续,年轻人全跑欧盟打工,国家老龄化加速。分裂风险大,西部亲欧,东部亲俄,搞不好就内战。
专家说,这叫“失败的和平”,乌克兰没赢,但也没彻底输,结果是慢性死亡。国际危机组织报告指出,2025年后,乌克兰的GDP可能只剩战前的40%,失业率飙到30%。
亡国不是一夜之间,但十年内,国家功能瘫痪,成欧洲的烂尾楼。说白了,乌克兰这仗打得太惨,停了也救不回来。
韩国安全全靠美国的保护伞,驻韩美军三万多,盯着朝鲜半岛。俄乌一打,朝鲜就出来了,从2024年10月开始,派了上万部队去俄罗斯前线,还卖了上百万发炮弹。
韩国情报说,到2025年,朝鲜兵在库尔斯克打过仗,伤亡上千,但带回实战经验和技术。
俄罗斯回报以导弹技术、潜艇设计,全打包送平壤。停战后,美国资源从欧洲抽走,部分补到亚太,但优先“中国威胁”,韩国可能吃亏。
美韩联合军演规模缩水,F-35战机维护都得等。
朝鲜军力升级,半岛平衡破了。韩国国防部报告,2025年朝鲜导弹试射频次翻倍,韩国雷达24小时转。
经济上,韩国对俄贸易本就小,但制裁连锁,芯片出口受阻,通胀上8%。更要命的是,停战让俄罗斯松口气,能多帮朝鲜,搞不好2026年就来场危机。
韩国得两头讨好,美国要韩国多援助乌克兰,给了非致命武器,但国内反对声浪大,怕惹恼俄罗斯和朝鲜。
韩国亡国的风险不是明天,但如果美军撤一部分,朝鲜敢动手,首尔首当其冲。
人口老化,兵源少,韩国得自己扛,国防预算已占GDP的2.5%,还得涨。说到底,俄乌这仗让亚洲火药桶更满,韩国夹在中美俄朝中间,日子不好过。
今日的以色列在军力与科技上远比当年强大,但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当年那种“孤岛般的危险处境”。原因在于,美国正在因为全球战略重心转移而逐步减少在中东的直接投入。
冷战期间,美国在中东部署航母战斗群,随时干预,以确保石油航道与盟友安全。而如今,随着能源多元化、亚太竞争升级,美国难以像过去那样在以色列遇险时全力以赴。
这种局势转变在近年的多次冲突中已经显露。
2021年,“护墙者行动”期间,加沙火箭弹覆盖以色列南部,美国虽然表态支持,却没有派遣军力直接介入。
更明显的是2023年“阿克萨洪水行动”,哈马斯发动大规模袭击,以色列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安全危机之一。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也在悄然生变。
曾经分裂严重的阿拉伯国家,如今因能源利益、地区安全与宗教情感逐渐走向协调。2023年,沙特与伊朗在中国斡旋下恢复外交关系,这一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东格局的转折点。
过去几十年里,沙特与伊朗的对立是阿拉伯世界难以形成统一战线的重要原因,而如今,至少在反对以色列的问题上,它们找到了共同语言。
2024年,阿拉伯联盟外长会议更是罕见地发表联合声明,要求对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设施加全面制裁。
如果以色列在未来的战争中首次失败,那么其生存将不再由军事技术决定,而是由地缘政治与外部大国态度决定。
换句话说,战败不只是丢失领土,而可能意味着亡国风险。
亡国的概念对于犹太民族并非抽象。倘若今日的以色列在战争中溃败,犹太人再度被迫迁徙,便会成为历史循环的重演。
更现实的是,以色列的国土面积本就狭小,纵深不足一百公里,一旦防线被突破,整个国家都会迅速暴露。
正因如此,以色列才发展出先发制人的战略思维——从1967年六日战争对埃及、叙利亚、约旦的突然空袭,到今天对伊朗核设施的频繁打击,都体现出这种逻辑。
先发制人的战术能否在面对更大规模的集体进攻时依然奏效,却存在巨大疑问。
白俄罗斯夹在俄罗斯和北约中间。
卢卡申科上台30年,靠铁腕和亲俄路线稳住,但2020年选举后,街头乱了几个月,西方支持反对派,搞颜色革命。俄乌一打,白俄罗斯允许俄军过境,成共犯。
2022年2月,俄军从白边境进乌克兰,西方制裁直接砸过来,经济跌20%。卢卡申科镇压反对派,抓了上万人,但境外势力没消停,“卡利诺夫斯基军团”在波兰训练,扬言反攻。
停战后,白俄罗斯风险最大,直接被西方盯上。俄罗斯赢了点领土,但缓冲区没了,白俄罗斯就成了下一个靶子。
北约东扩,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军演不断,2025年9月,俄白“西方-2025”联合演习刚结束,坦克在边境转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说这是挑衅。
卢卡申科知道,俄罗斯忙着消化乌克兰成果,没有空帮忙。
国内,新纳粹和反对派抬头,经济靠俄油气,制裁一紧,工厂停工,失业闹事。2024年,白俄罗斯主权已成问题,俄罗斯影响力太大,卢卡申科得看普京脸色。
白俄罗斯是小国,军队弱,靠俄撑腰。停战让西方腾手,资助反对派,搞“乌克兰化”。“乌克兰化”意思就是像乌克兰那样,从内部乱起,亲西方势力上台,俄罗斯丢了屏障。
2025年,齐哈诺夫斯卡娅在国外组联盟,欧盟给钱给媒,渗透白网。卢卡申科选举连任,但国际不认,制裁继续。
经济上,2025年GDP缩水15%,通胀20%,老百姓日子苦,怨气积。
俄罗斯报告说,白俄罗斯如果倒下,俄罗斯西翼暴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直逼莫斯科。白俄罗斯亡国不是领土丢,而是政权崩,国家功能停摆,成欧洲的第二个失败国。
俄乌停战像链条反应。欧洲,俄罗斯赢了士气,波罗的海国家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军费翻倍,怕下一个是他们;亚洲,朝鲜学到东西,印度和中国观望,中印边境还绷着。
全球,能源价稳了点,但粮食链断,非洲饥荒加剧。
俄乌战重塑欧亚,俄罗斯拉拢伊朗、朝鲜,西方阵营裂痕大,美国内部分歧,欧洲能源依赖俄气,还是得谈。停战不是结束,是新麻烦的开头。
参考资料:
1、为乌克兰亡国做准备!美国制订“战争预案”,应对俄罗斯军事锋芒 排头博览 2022-01-19
来源:历史知事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