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哈哈哈哈哈》五季资深观众,我曾无数次被这档节目逗得前仰后合,甚至在熬夜追更时被家人误以为“疯了”。但第五季开播后,这份纯粹的快乐逐渐被困惑取代——当邓超被高瀚宇一巴掌扇飞时,弹幕里“笑死”与“尴尬”齐飞的场景,恰如节目现状的缩影。
作为《哈哈哈哈哈》五季资深观众,我曾无数次被这档节目逗得前仰后合,甚至在熬夜追更时被家人误以为“疯了”。但第五季开播后,这份纯粹的快乐逐渐被困惑取代——当邓超被高瀚宇一巴掌扇飞时,弹幕里“笑死”与“尴尬”齐飞的场景,恰如节目现状的缩影。
从第一季服务区抢泡面的野生感,到第五季广告植入与游戏环节的割裂感,这档曾以“无剧本穷游”杀出血路的综艺,似乎正在经历一场无声的溃败。
嘉宾阵容的失控扩张成为首要症结。第五季常驻名单新增徐志胜、艾福杰尼等人,飞行嘉宾更如走马灯般轮换,周震南、张颜齐等流量明星的加入让镜头分配陷入混战。邓超在新疆站裹成“人形粽子”举啤酒杯的画面,本该是经典笑点,却因镜头频繁切换至其他嘉宾而失去连贯性;
陈赫与范志毅的互动本可延续“塑料粤语”的喜剧传统,却在群像剪辑中沦为碎片化背景板。反观《奔跑吧》第十二季,虽也经历换人阵痛,但通过精简常驻、聚焦核心成员的策略,至少保留了“撕名牌”这类标志性环节的完整性。
当节目组试图用“人多力量大”掩盖默契断层时,观众看到的只是邓超强行搂住新成员肩膀尬笑的疲惫感,以及陈赫眼中一闪而过的“这届队友带不动”的无奈。
游戏设计的敷衍了事则将问题推向高潮。首期“与狗赛跑”尚能凭借意外性制造笑料,后续环节却暴露出创作力的枯竭。“传雪”游戏中嘉宾机械传递雪块的画面,像极了幼儿园手工课;“走钢丝+选帮派”的设计更是将“无逻辑”进行到底——当邓超为制造效果突然躺地打滚时,
其他嘉宾愣住的表情与后期强加的罐头笑声形成荒诞对比。这类缺乏竞技性与协作张力的游戏,本质上与小区儿童游乐场的追逐打闹无异。更讽刺的是,节目组引以为傲的“七分设计三分天意”理念,
在第五季演变成“零分设计全靠硬凹”,连范志毅喂羊被嫌弃这类真实反应,都被刻意剪辑成慢镜头重复播放,彻底消解了自然笑点的感染力。
商业逻辑对节目初心的侵蚀则敲响警钟。当嘉宾在雪地里举着某品牌奶茶念广告词时,弹幕飘过的“又来了”道尽观众疲惫。前几季“打工赚路费”的真实感,在第五季被“开着赞助商提供的越野车打卡景点”取代;
曾经因经费不足诞生的街头卖艺名场面,如今变成品牌方指定的“车载KTV挑战”。更令人窒息的是插播广告的频率——某期节目中,15分钟内出现3次口播、2次场景植入,甚至嘉宾摔倒时镜头都要给运动鞋特写。
这种将综艺切割成广告载体与游戏片段拼贴画的做法,让“下饭综艺”沦为“广告里插播节目”,彻底背离了观众对“穷游囧途”的期待。
《哈哈哈哈哈》前四季的成功,本质是“人”的胜利。邓超与陈赫互怼时的即兴发挥、鹿晗被整蛊时的懵圈表情、范志毅用足球术语解构生活难题的反差萌,这些未经设计的化学反应才是节目灵魂。
而第五季试图用新面孔置换旧情怀、用广告预算填补内容空洞、用特效包装掩饰创意贫瘠的选择,恰似给垂危病人注射美容针——表面光鲜,内里早已千疮百孔。当节目组陶醉于收视率逆涨18%的数据时,或许该听听豆瓣小组里那句尖锐评论:“我们笑的不是节目,是曾经爱过它的自己。”
此刻屏幕前的你,是否也在最新一期按下暂停键?当邓超挨打、陈赫尬笑、新嘉宾努力刷存在感的画面循环播放时,是选择关掉视频重温前作,还是期待节目组痛定思痛?
这不仅是《哈哈哈哈哈》的生存抉择,更是整个综艺行业必须面对的命题:当流量与资本共舞时,该用怎样的姿态守住“让人真心笑出声”的底线?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毕竟,观众的遥控器从来不只是按键,更是投票器。
来源:牛油果断晚风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