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扩句式广告”笑疯全网,把市场部的CPU干烧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5:00 3

摘要:今年京东市场部像是被00后接管了,各种“碰瓷式”营销整活刷足了存在感。从三筒洗衣机“碰瓷”快餐三巨头,到家电广告化身“互联网街溜子”在各大品牌门口蹭热度,京东的营销操作越来越野。

作者 | 欧阳睿 来源 | 4A广告文案

这年头逛大街都得带双“发现梗” 的眼睛,不然很容易看走眼。

这不,最近全国各地惊现京东的超长路牌广告,远看是「三里屯路」,近看是“上京东买三筒洗衣机家里不用屯脏衣服路”。

京东这次把全国路牌改造成“语文扩句现场”。这波操作让网友笑不活:京东市场部的语文老师是谁?这句子扩写能力简直了!

今年京东市场部像是被00后接管了,各种“碰瓷式”营销整活刷足了存在感。从三筒洗衣机“碰瓷”快餐三巨头,到家电广告化身“互联网街溜子”在各大品牌门口蹭热度,京东的营销操作越来越野。

这次京东带着他的邪修广告又来了,连【扩句】都用上了!

全国各地路牌悄悄变长
京东碰瓷广告笑不活了

之所以推出这组超长路牌广告,是因为上半年,三筒洗衣机广告碰瓷三大餐饮巨头,通过对全家桶、麻将筒等以及各式各样“筒”的捆绑,完成消费者对三筒洗衣机形态上的初步认知。将 “筒” 的概念渗透到生活全场景,构建起庞大的语义联想网络。

但是经过大半年的传播,消费者的兴趣点逐渐疲软,如何找到新的营销亮点打透传播成为京东核心营销命题。

为了继续加深消费者认知,传播“筒筒在京东”的消费点,这次京东趁热打铁,选择用已知带新知的传播策略,借势全国各地各种维度的三打透「三筒洗衣机尽在京东」的心智,将「三」作为这次创意的视觉符号,巧妙传递平台卖点。

借势热梗三明治式拒绝法,京东做了一个三明治式营销法,把带“三”的路牌改造为超长路牌,把原本的路牌文案扩写成带有京东和三筒洗衣机的超长路牌文案。

在三门峡站惊现京东超长路牌,远看是三门峡,近看文案是“买小天鹅三筒洗衣机咱门上京东峡单一站式送达”,不仅借谐音梗cue了三门峡,还传播了京东平台买三筒洗衣机,一站式送达的平台优势。

三峡大坝的路牌写着“小米三筒洗衣机在京东峡单享超大补贴速来坝”,京东你是懂谐音梗的。

三星堆门博物馆门口的文案也很有意思,“上京东买三筒洗衣机一星期只需分三堆洗一次”,不光文案一语双关,京东还还贴心教导消费者如何用三筒洗衣机分类洗衣,一星期分三堆,这文案让人忍俊不禁。

U1S1京东这广告不光好笑还实用,这波不要太贴心了,实现了品牌传播与实用价值的结合。

西湖三潭印月的超长路牌则写着:“京东买三加一筒洗衣机 潭指一挥送到家印准松下9月新品”。“弹指一挥”这个成语的谐音化运用,展现了京东营销团队的文字功底。谐音梗就算了,怎么还自带口音呢,“印准”笑不活了。

热门旅游城市三亚,也变成京东的广告宣传阵地,“美的三筒洗衣机真分区 好清爽 亚来京东下单市市呀”。谐音梗被京东玩明白了。

京东市场部真是太不容易了,语文考试都被他们用了个遍,这波句子扩写,可把市场部同学的CPU都干烧了吧。

原来广告还能这么打,套路太深了!这样一来,可以借路牌本身的流量“夹带私货”宣传京东产品。

京东这波超长路牌营销,堪称“地理围剿”战术。从北边的东三省到南边的三亚,从北京东三环到青岛地铁三号线,三门峡,三潭印月,三峡大坝,三星堆,三亚,各种大牌多筒洗衣机看似环游全国各地,实则「筒筒在京东」,京东把所有带“三”字的地名都变成了自己的广告位。

这波营销的核心策略是“用已知带新知”。路牌本身就是自带流量的公共符号,京东相当于 “借了现成的流量池”。

更关键的是,它精准踩中了年轻人的“互动欲”, 这种 “猝不及防的广告” 自带话题性,网友自发在社交平台分享 “打卡奇遇”,形成了自动传播,花小钱办了大事。

蹭科技圈3C热点
借势打造爆款传播

京东的碰瓷营销不止于路牌。9月科技圈迎来3C产品发布热潮,iPhone 17 Pro 和华为 Mate XTs 新品发布。别人都在讨论手机参数,京东已经玩起了 “跨界攀亲戚”:三摄、三折叠、三筒,这不都是 “三” 字辈的顶流?

京东迅速推出了一系列借势海报,将三筒洗衣机与最新科技产品捆绑宣传,直接把网友看乐了。

借势华为手机三折屏,将文案“三折屏怎么折都有面”魔改成“三个筒 怎么洗 都有面”。还有“这个筒 那个筒 筒筒都全面”,以及“这么洗 那么洗 三个筒怎么洗都有面”的魔性文案。

更妙的是“撞脸梗”, 今年 iPhone 17 Pro 的摄像头模组设计,居然和三筒洗衣机的筒身布局神似,京东顺势打出 “你有三摄 我有三筒”“出色的三筒,如今更出色”,把巧合变成了营销素材。在蹭热度这一块,算是玩明白了。

借势海报和文案展现了京东对流行文化的精准把握。这波操作的高明之处在于抓住了消费者的联想心理。

京东没有硬蹭热度,而是找到了三者的共性:都是“效率升级神器”。三摄帮你高效记录生活,三折叠屏帮你高效办公,三筒洗衣机帮你高效洗衣 。“三款顶流,全在京东” 的口号一喊,既强化了平台 “新品首发主场” 的定位,又把三筒洗衣机拔高到 “家电界顶流” 的层面。

要知道,京东可是有底气的:今年4 月美的小乌梅 3.0 洗衣机首发28小时销量过万,海尔 Leader 三筒洗衣机4个月卖了 10 万台,本身就是新品爆款制造机。

文案里的“废话文学” 更是精准戳中年轻人的笑点。“这个筒 那个筒 筒筒都全面”“这么洗 那么洗 三个筒怎么洗都有面”,看似说了又好像没说,却比正经广告语更让人记得住。

这种“不装腔作势” 的表达,彻底打破了家电广告的刻板印象,让消费者觉得 “京东懂我”。毕竟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吃 “高大上” 那套了,能让他们笑出声的广告,才是好广告。

多维渗透生活场景
打造洗脑式传播

如果说路牌和借势海报是“正规军”,那京东的 “野生物料” 就是 “游击队”。哪里有 “三”,哪里就有三筒洗衣机的身影。

网友发现,超市里的三得利饮料瓶、冰箱里的三元牛奶、零食柜的三只松鼠,甚至工地上的三一重工设备,都被贴上了三筒洗衣机的贴纸。

京东通过各种“野生物料”实现全方位渗透,把三筒洗衣机贴纸贴到了各种“三”相关品牌上,采用小狗做记号的方式,遇到“三”就贴。这种无孔不入的传播策略,构建了强大的语义联想网络。

这已经不是京东第一次玩“邪修广告” 了,回顾京东今年的营销案例,可谓是把碰瓷艺术玩到了新高度。

早在4月份,京东就推出了“碰瓷”肯德基、麦当劳、汉堡王等快餐巨头的创意广告。

分屏广告左侧引导消费者去快餐店,右侧推销洗衣机,创造了“借鸡生蛋”的营销效果。

京东还曾将广告打到麻将馆附近,借助麻将中的“筒”字谐音梗,打出“筒筒都开杠”、“遇筒就能胡”的创意文案,让麻友们会心一笑。

京东将“筒”/“桶”元素与三筒洗衣机产生联想,降低受众理解成本,完成心智植入。

更绝的是,京东为推广支持浴室K歌功能的热水器,跑到KTV门口向刚结束唱歌的消费者递上传单:“唱累了吧?回家洗个澡继续唱!”

这种场景错位的营销方式,精准链接了用户需求与产品卖点。

在“闪电新品季”活动中,京东更是四处“贴脸开大”。在宝马4S店停车场设置“宝,马上就轻松了”的广告牌;在耐克门店上方挂出“Just Cook It”的改编标语;在真功夫门店外写下“功夫再高,也得用刀”的俏皮话。

这种邪修广告模式打破了传统营销的自说自话,让广告不再是打扰而是有趣的内容,自然引发了消费者的自发传播。

通过在不同品牌门口“贴脸开大”,创造意外效果,让消费者在会心一笑中记住产品卖点。

京东将传统地广玩出新花样,市场部必有高人指点!

通过借助大众早已熟悉的外部品牌、场景或公共认知,用巧妙关联把这些现成的关注度嫁接到自己的产品上,节省了从零建立认知的成本。

结 语

京东的碰瓷营销反映了一种新的营销趋势:广告不再是单向输出,而是要与消费者玩到一起。在信息过载的今天,常规的营销方式很难打动消费者。唯有打破常规、制造惊喜,才能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让产品真正“出圈”。

京东市场部之所以能频频出圈,是因为他们深谙年轻人反感硬广,所以把广告做成“梗”;知道大家记不住复杂卖点,所以用 “三” 字符号贯穿始终。

营销不是自嗨,而是和消费者玩到一块儿去,让广告走进用户的生活场景,融入用户的社交语境,展现品牌年轻会玩梗的态度。

从快餐巨头到宝马、耐克,从路牌扩写到热点借势,京东的碰瓷对象在不断升级,但核心逻辑始终不变:找到品牌与场景的“弱关联”,用创意放大这种关联。借其他品牌的国民度,用最低成本撬动最大传播。这种 “四两拨千斤” 的玩法,比单纯的广告投放聪明多了。

说到底,京东的营销开挂,是“产品力 + 创意力 + 洞察力” 的三重胜利。

它证明了家电广告不用端着,也证明了“碰瓷” 不是贬义,只要懂用户、有分寸,就能把营销玩成让人心甘情愿转发的 “快乐源泉”。

难怪网友调侃:“京东市场部是不是全员 00 后?这网感我服了!”

来源:首席营销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