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看!这十大身体器官最易受损,再不保护就晚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4:39 1

摘要:可很少有人注意到,三尺讲台下,教师的身体正承受着 “隐形消耗”—— 长时间站立、低头批改作业、大声讲课、作息不规律…… 这些看似寻常的工作习惯,正悄悄伤害着身体的关键器官。

在校园里,教师们用粉笔书写知识,用声音传递智慧,日复一日地为学生成长付出心血。

可很少有人注意到,三尺讲台下,教师的身体正承受着 “隐形消耗”—— 长时间站立、低头批改作业、大声讲课、作息不规律…… 这些看似寻常的工作习惯,正悄悄伤害着身体的关键器官。

今天就为各位老师盘点 “最需要重点保护的十大身体器官”,每个建议都结合教学场景设计,看完就能用!

教师一天平均讲课 4-6 小时,声带振动频率远超普通人,长期下来易引发慢性咽炎、声带息肉,甚至声带小结。很多老师习惯用 “扯着嗓子喊” 的方式维持课堂秩序,殊不知这会让声带黏膜反复受损。

保护建议:讲课用 “腹式发声法”,避免刻意提高音量;备课时放一杯温水,每讲 20 分钟喝一口润喉;课间用生理盐水漱口,减少咽喉细菌滋生;若声音嘶哑超过 1 周,一定要及时就医,别硬扛。

批改作业、备课写教案时,教师常保持 “低头含胸” 姿势,颈椎承受的压力是直立时的 3-4 倍。数据显示,85% 以上的教师存在颈椎劳损,严重时会出现手臂发麻、头晕恶心,甚至影响睡眠质量。

保护建议:批改作业时用 “抬高桌面” 技巧 —— 将作业本放在 15° 倾斜的支架上,减少低头角度;每工作 40 分钟,做 “颈椎米字操”(头部按 “米” 字轨迹转动);办公椅选带腰枕的款式,保持腰部挺直,让颈椎自然放松。

一堂课 45 分钟,教师大多站立授课,长期站立会让腰椎间盘承受持续压力,加上偶尔弯腰搬书、整理教具,腰椎间盘突出成了教师的 “职业病 TOP3”。

保护建议:讲课间隙多走动,避免长时间站在同一位置;穿带足弓支撑的软底鞋,减少腰部受力;备课用升降桌,交替切换坐姿和站姿;睡前用热毛巾敷腰 10 分钟,缓解肌肉紧张。

除了批改纸质作业,教师还要制作 PPT、在线备课、回复家长消息,眼睛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加快,干眼症、视力下降成了普遍问题。不少老师常觉得眼睛干涩、酸胀,却总以为是 “累的”,没当回事。

保护建议:遵循 “20-20-20” 法则 —— 每盯屏 20 分钟,看 20 英尺(约 6 米)外的物体 20 秒;电脑屏幕低于视线 10°-15°,减少眼球暴露面积;备一瓶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眼睛干涩时滴 1 滴;教室灯光选 “暖白光”,避免强光直射黑板。

教学楼里上下楼梯、操场带队跑步、课间站着辅导学生…… 教师的膝盖每天要承受无数次 “冲击”。尤其是教龄超过 10 年的老师,不少人会出现膝盖酸痛、上下楼 “打软腿” 的情况,这其实是膝关节软骨磨损的信号。

保护建议:上下楼梯时 “一步一踩稳”,避免快速跑跳;穿有弹性的运动鞋,减少膝盖受力;每周做 2 次 “直腿抬高” 运动(平躺时腿伸直抬高 30°,保持 5 秒),增强膝盖周围肌肉;冬天注意膝盖保暖,别穿露脚踝的裤子。

早自习要提前到岗,午餐赶在学生吃完后才吃,晚自习结束后可能还要加班备课 —— 教师的三餐时间常常 “跟着课程走”,饥一顿饱一顿成了常态。长期饮食不规律会打乱胃酸分泌,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不少老师总觉得 “胃里胀气”“吃完饭不舒服”,却没意识到是饮食问题。

保护建议:包里备无糖苏打饼干、全麦面包,饿了及时垫一垫;午餐别吃太快,至少咀嚼 20 次再咽;避免空腹喝浓茶、咖啡,减少胃黏膜刺激;晚餐别吃太油腻,睡前 3 小时不进食。

很多教师习惯 “晚上备课效率高”,常常熬夜到 11 点后,加上要操心学生成绩、处理班级事务,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肝脏在晚上 11 点 - 凌晨 2 点是 “排毒黄金期”,长期熬夜会让肝脏代谢负担加重,肝功能下降。

保护建议:尽量在 11 点前入睡,若必须熬夜,第二天中午补觉 30 分钟;备课用 “碎片化时间”,比如课间写教案提纲,避免集中熬夜;每周抽 1 天 “无工作日”,让身心彻底放松;多吃菠菜、西兰花等深色蔬菜,帮助肝脏代谢。

写板书时要抬手举臂,整理教具、搬作业本时要用力提重物,长期下来肩膀肌肉会持续紧张,引发肩周炎。不少老师会觉得 “肩膀抬不起来”“穿衣服时胳膊疼”,尤其是阴雨天,疼痛会更明显。

保护建议:写板书时交替用左右手,避免单侧用力;每节课后做 “肩膀绕环” 运动(顺时针、逆时针各 10 圈);搬重物时用 “屈膝发力”,别弯腰提重物;办公椅选带扶手的款式,让肩膀自然搭在扶手上,减少悬空压力。

教室里学生的喧闹声、多媒体设备的播放声、课间走廊的嘈杂声…… 教师每天要在 “高分贝环境” 中工作,长期下来会损伤内耳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很多老师会发现 “学生小声说话时听不清”“打电话要开免提”,却没联想到是长期噪音影响。

保护建议:多媒体音量控制在 “自己听着舒服,后排学生能听清” 的程度;课间尽量到安静的办公室休息,避免在走廊停留;若班级特别吵闹,可适当用 “手势提醒”,减少大声呵斥;每年体检时加做 “听力检测”,早发现早干预。

从办公室到教室,从操场到会议室,教师每天的步数常常超过 1 万步,加上长期站立,足底筋膜容易发炎,出现 “脚后跟疼”“走路时足底酸胀” 的情况。很多老师觉得 “忍忍就好”,却不知道足底问题会影响走路姿势,进而加重膝盖和腰椎负担。

保护建议:选鞋底有弹性、足弓有支撑的运动鞋,别穿平底鞋或高跟鞋;每天晚上用 40℃左右的温水泡脚 10 分钟,按摩足底;在办公室备一双拖鞋,课间换鞋放松双脚;若足底疼痛持续,可贴 “足底筋膜贴” 或就医治疗。

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再伟大的职业,也需要健康的身体作为支撑。以上十大器官的保护建议,没有复杂的步骤,都是结合教学场景的 “小细节”—— 或许是讲课多喝一口水,或许是批改作业时抬高桌面,或许是睡前敷一次腰…… 但坚持下去,就能减少身体的 “隐形消耗”。

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多关注自己的身体,毕竟,只有你健康了,才能更好地陪伴学生成长。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不妨转给身边的同事,一起守护 “园丁” 的健康!

来源:书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