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古籍藏书印研究综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4:12 1

摘要:黄原原(1982—),男,馆员,硕士,任职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图书和文化馆。研究方向:历史文献整理、知识管理。主持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所钤藏书印整理研究”(项目编号:D22001)。

原文发表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年第18期,感谢作者授权转载!

黄原原(1982—),男,馆员,硕士,任职于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图书和文化馆。研究方向:历史文献整理、知识管理。主持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所钤藏书印整理研究”(项目编号:D22001)。

从事古籍保护的工作人员,要过的第一关大都是从识读古籍上的文字开始,大多数古籍的序跋文字是行书,牌记文字是篆书,藏书印的印文字体则更是种类繁多,还有很多字随意增删笔画以及使用异体字。对于长期成长在简体字环境下的古籍保护工作人员来说,藏书印释读非常困难,但是却又非常重要,故这是首要一关。

藏书印又称藏书章或印章,是指藏书者(机构或个人)在书籍收藏或鉴赏过程中,钤盖在书籍上的藏书印章,古籍藏书印则是指钤盖在古籍上的藏书印章。印章的历史很悠久,最早的用途是作为信物“取信于人”,称为“鉨”,后称“玺”。自秦朝始,“玺”专指皇帝的印;汉朝称将军、太守的官印为“章”;唐朝称皇帝之玺为“宝”,其他官印称为“记”“朱记”“关防”“花押”等,私印称为“图书”“图记”等。后来随着私人藏书的兴起,慢慢出现了斋、堂、馆、阁、楼、轩、舍等印。

1 数据来源及数据分析

1.1 数据来源

论文方面,在中国知网,以“藏书印”为主题查询中文文献,得到总库631条数据,除去362条的数字古籍数据,剩下269条数据;以“藏书印”在“篇关摘”中检索中文文献,得到302条数据;以“藏书印”为篇名查询中文文献,得到102条数据,删除两条重复数据,剩100条数据;以“藏书印”为关键词查询中文文献,得到56条数据。

著作方面,查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题名中包含“藏书印”的专著有15种,除去外文文献,只剩7种;题名中包含“古籍图录”的专著有100余种,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收藏单位馆藏古籍图录等,大部分图录都对藏书印做了释读。

1.2 数据分析

图1 时间维度上藏书印论文发表数量

图2 论文数量前20位的作者

图3 关键词统计

2 古籍藏书印研究现状

2.1 藏书印研究论文

查中国知网,包含“藏书印”主题的论文200余篇,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为“某某某的藏书印”型。包括针对某一个人的藏书印研究,如“李慈铭之藏书印”“金毓黻藏书印初考”“知堂的藏书印”等;针对某一群体的藏书印研究,如“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古代私家藏书印浅谈”“明清闽籍藏书家藏书印片谈”等,大部分是按地域和时代分;针对某一收藏机构的藏书印的研究,如“黑龙江省古籍善本藏书印举要”“毛氏汲古阁藏书印”等,主要是介绍某一机构的藏书印情况;还有一些是通过对机构藏书印的研究来对该机构历史的考证,如“西南联大藏书印研究”“方寸存真:北堂书的藏书印与藏书签”。

第二类为通过对某部书藏书印的研究来考察古籍的递藏关系。如《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的旧藏印和旧藏家》,通过对国家图书馆藏224册嘉靖本《永乐大典》中藏书印和题记的考证,梳理其递藏关系。

第三类为藏书印的释读汇考、辨伪研究。暨南大学的莫俊从印文识读、确定印主、判定次序3个环节出发,研究3个环节的影响因素深入浅出,介绍藏书印的辨识方法和辨识难点;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吴芹芳从藏书印文篆法与章法的多变着手,总结前人经验从字省、合文、重文、拉长、改变笔画顺序、改变结构、增加笔画7个方面考察印文,结合异体字、俗字等知识综合考证,还研究了藏书印做伪的类型以及辨别的方法,帮助研究者辨识、辨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李国庆教授对近年出版的有关藏书印的主要文献、古籍书目和图录上藏书印错误释读,进行了纠正,并对藏书印的释读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李国庆教授,对藏书印颇有研究,李先生还有4篇藏书印释读、考证的文章,分别为《雕虫小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提要〉钤印订考》《北美五馆中文古籍钤印经眼录》《六家图录之印章考订——雕虫小记之二》。《雕虫小记》刊载在《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第6卷,共10个部分,从“松庄馆”开始到“古调今人多不弹”结束,分享了李国庆先生在辨释中文古籍上的藏书印文字并考证印主的一些经验,文中既详述了辨释过程,也分享了辨释方法,精彩非凡,个中艰辛也非未从事相关工作者所能体会;《〈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提要〉钤印订考》刊载在《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第7卷,是李国庆先生受出版社和著作者方委托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提要》中625种古籍上所有的钤印进行订补,近2000方钤印都进行了辨释,还对部分印主进行了简单的考证;《北美五馆中文古籍钤印经眼录》刊载在《天禄论丛:中国研究图书馆员学会学刊》第8卷,李先生对北美5家图书馆所藏中文古籍上藏书印进行了释读和简略考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藏有带藏书印的古籍96部,钤盖的藏书印约300方,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藏有带藏书印的古籍6部,钤盖的藏书印8方,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东亚图书馆藏有带藏书印的古籍7种,钤盖的藏书印14方,美国佛罗里达州湾庄艾龙图书馆藏有藏书印的古籍14种,钤盖的藏书印36方,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图书馆藏带有藏书印的古籍41种,钤盖的藏书印60方。《六家图录之印章考订——雕虫小记之二》是作者对近年出版的《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古籍珍品鉴赏定级图录》《大连图书馆善本古籍藏书印鉴辑考》《浙江大学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浙江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青岛市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叙录》《海源续阁藏善本古籍掇英》6种中文古籍书目或图录中包含的藏书印进行释读考证。

第四类为藏书印的整理开发研究。王丽丽、朱小梅从钤印元数据规范、关联关系发现着手,通过元数据著录规范,对印文、印主和藏书的著录,发现其中的关联,形成钤印知识网络,展示递藏关系、印主收藏情况和馆藏来源。齐晓晨、孙臻搜集国内外现有藏书印资源,对具有代表性的纸质资源和数据库资源进行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由全国各级古籍藏书机构共同努力建设一个收录全面、内容详尽的中国古籍藏书印数据库。万亚萍介绍了藏书印在日本的流传发展以及日本对藏书印的整理和开发,提出我国今后对古籍藏书印整理开发的方向。

2.2 藏书印相关著作

《明清著名藏书家·藏书印》主要介绍宋濂、王世贞等54位明清著名藏书家和明诸藩、清宗室,以及他们的藏书印。《国家图书馆古籍藏书印选编》遴选国家图书馆普通古籍1843种,收录书影3000余幅,载有藏书印近万方,相当数量的印章为首次公开出版,正文书影按原本大小彩印,配以题名卷数以及行款等书目相关信息和印章释文,虽然其中有些藏书印释文错误,但是瑕不掩瑜,这近万方印可以为藏书印研究者开阔眼界和进行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有一点不足的地方就是缺少印主相关信息。《中国古代藏书印小史》共5章,先从藏书印的源流说起,再按照藏书印的所有者、外在形制和印文探讨藏书印的类型,然后叙述藏书印的制作及其使用方面的规章制度,再后从藏书印的视角探讨藏书史,最后从藏书印在鉴定古籍版本、了解藏书家藏书活动以及古籍递藏信息等方面探讨了藏书印的文献史料价值。《中国古代的藏书印》共9章,从介绍自清以来藏书印的相关研究开始,进而梳理藏书印的源流,介绍藏书印的种类以及公私藏书印和闺阁藏书印,最后探讨藏书印的作伪、识别以及价值,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尤其是藏书印的作伪和识别,对于古籍保护工作者深入学习了解藏书印很有帮助。《馆藏于右任藏书·藏书印赏析》主要介绍了某一个体的藏书和藏书印情况。《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古籍藏书钤记选萃-钤印篇》对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的中国善本古籍、边疆少数民族文物和搜藏的重要的画作、册页、手卷等中的约500枚钤印进行汇集,考述印主信息,藏印特色,附彩图并注明印兑的实际尺寸。《历代印谱汇编.第四十四册平安纪念印集藏书印谱》收录明清两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印谱文献共计91种,兼具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对研究篆刻发展史、文字学、文献学等学者不失为一部重要的参考资料。

除此以外,还有些著名学者关于藏书印的文章散布在文集或学刊当中。如著名版本学家沈津先生的《书海扬聆录》收录了其一篇博文《藏书印及藏书印的鉴定》,对藏书印的源流、辨伪以及名家藏书印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另外还有很多藏书印的释读资料都隐藏在古籍图录里。21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国家更加重视古籍保护,随着古籍普查的进行,古籍图录编纂出版进入黄金发展阶段,近十多年出版了100余种。

3 总结与展望

国内对藏书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藏书印的价值作用、释读、考证,藏书印元数据和数据库建设,给初学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藏书印在著录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即使有些有影响力的规范,一方面不完善,一方面没有强制执行,无法进行全国的推广;藏书印相关的人才缺乏,需要着力培养;虽然也有些藏书印数据库已经投入了使用,但是要全国整合成一个数据库还需要很多技术的支撑,一个收录全面、内容丰富、检索方便、智能分析的藏书印数据库。

注:转载时省略参考文献,引用请以原刊物为准。

来源:古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