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做营销,带点攻击性才好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1 14:19 1

摘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小公司的营销往往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攻击性营销”策略,认为小公司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带点“攻击性”。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小公司的营销往往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攻击性营销”策略,认为小公司要想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带点“攻击性”。

为什么要带攻击性

人畜无害,死得更快。

小公司的营销,本质上是一场四面楚歌的突围战,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想活下来,须带三分匪气,这不是道德判断,而是生存策略,先活下来,再谈体面。没有敌人,就没有朋友,而共同的敌人,比共同的朋友更使人团结。

欲要引起关注,必先引发好恶。攻击性营销的本质,就是放大受众的情绪,进而争夺定义权,定义产品和需求的匹配度。

一、攻击谁?

攻击行业不足

显性的不足都会被商家以各种功能的名义来掩盖,最后都显得同质化,要攻击就攻击隐性的不足。

显性不足,就是能被用户清晰描述出来的问题,而隐性不足,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是需要你说出来来客户才清晰的暗伤。

当你能把暗伤说给客户,他们会觉得,你好专业,你懂我。

比如装修,你总说你的设计有用吗?设计这种事属于显性需求,客户一看就明白,他们担心的是看不到的地方,自己不懂的地方。所以你讲设计,不如讲怎么控制施工质量,比起不好看,更让人难受的是漏水掉皮三天两头坏。

攻击直接对手

最常见的竞争方式,是跟对手搞价格战,搞来搞去弄个两败俱伤,但对于相似的产品,价格不是用户购买的唯一因素,还有稳定性和安全感。

不能提供安全感的产品,价格低也没用。

还说装修,我见过很多公司拿“XXX万一站式搞定全屋”来做宣传,价格是低了,但你不能给到安全感,就很难成交。

客户需要的是在安全感的基础上谈价格,而不是在价格线上找安全。

攻击行业大牌

攻击大牌略带点碰瓷性质,从大户手里抢粮食。大户不但有流量,有话题,还能抬高身价,打赢了你光彩,打输了也不丢人。

你的段位,是由你的对手决定的,你的对手是高手,你就是高手,跟臭棋篓子下棋,别人也会认为你的棋臭。

打大牌有个注意事项:除非对方有负面的石锤,否则要以主观感受上去攻击他,不要在某些客观事物去攻击,这样才不会引火烧身。

比如你可以说他价格太高,噱头太多,服务不好,店大欺客,这些都是主观认识,想怎么说都可以,但不能说具体的事,比如不能污蔑他原材料是次品等等。

攻击观点意识

攻击某个人群、观点、意识、态度、立场。

其实就是站队,得罪一批人,以获得另一批人的拥护。

看网上的帖子就知道,能在性别、地域、阶层、立场等方面引发骂战的,热度都很高。

我们要跟其中一队绑定起来,自然有人来递刀子。

二、如何攻击

打黑幕

这招最适合柠檬市场,柠檬市场是个经济学概念,大致意思就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买家无法评估商品质量,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用人话说,就是我们常说的“水很深”的行业,比如红木,二手车等等。

你揭开黑幕,你就是英雄,能坦诚的公开潜规则,在客户眼里你就是诚实的人。

具体的做法,就是做“揭秘”,掀开桌子给人看蟑螂。

比如,弦发泽曾经帮一家公司卖紫砂壶,对客户我们不讲制作过程,更不讲什么文化传承,只讲这行如何造假,如何贴个假大师的标滥竽充数,再讲讲怎么分辨机制壶和手工壶,化工壶和紫砂泥,好壶和差壶的差别,先让客户提起心吊起胆,再给他解决方案,信任就产生了。

如果这行水不深怎么办?那就假装它很深,毕竟在你的领域客户一定不如你专业。

打噱头

为了吸眼球而搞出一堆噱头,是营销中的常见操作,如果我们能把对手的噱头打掉,搞成无厘头,那他的噱头就成了笑话,客户不但不上当,还会反感。

比如网约车刚兴起的时候,总搞些“偶遇”的噱头,后来某专车公司上位,主打一个“安全”定位,声称这里除了安全,什么都不会发生。

比如某厂喜欢玩爱国营销,把自己的电子产品跟国运联系起来,那就给他添油加醋,帮他猛踩油门,替他说不买他就不爱国,大肆宣扬,让客户反感。

打规则

攻击传统的体验感差的规则,提出新规则。

比如二手车,提出不让中间商赚差价,比如某装修公司,提出工人是自有的,所以施工工艺更规范;

比如某红衣大佬,提出游戏不应该按照时间收费,而应该按照道具收费;

比如某衣库,不会找个导购跟着你碎碎念,像超市一样自挑自选就好了。

打舆论

趁着对手风评不好的时候,迎头痛击,趁他病要他命。

比如某小泉菜刀,因为使用中刀断了,老总发表不当言论,声称菜刀不能拍蒜,引起客户反感,结果对手某麻子菜刀在直播间就一直拍蒜;

比如被315曝光的黄焖鸡,可以借着这个事件分析一下加盟和直营的区别,让大家觉得直营比加盟靠谱;

比如油罐车运输食用油事件,山东某花花生油就放出了自有的油罐车,只运输自己的油不做他用,搏了一波好感。

打套路

最好的营销套路,都是反套路的。如果你能摸清对手的套路,再把套路分析给客户听,那对手再说什么客户都不信了。

比如弦发泽曾经带销售团队的时候,分析过对手的销售话术和套路,当客户在我们和对手之间摇摆的时候,就把对手的套路讲给客户听,客户就会有种被他们骗了的感觉,转而投向我们;

比如那些冒充医学生推荐护肤品的视频,当你看见他们的拍摄间,发现什么医学生,什么实验全是假的,你也就不会相信他们推荐的产品。

打老板

现在的老板都喜欢出镜做个人IP,在大众认知里,老板什么样产品就什么样。

因为讨厌一个人,而讨厌一家公司的事情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可以拿着放大镜从对手老板身上找瑕疵。

比如那个卖水的钟老板,因为名字不像中国人,就被攻击成汉奸,产品销量也掉的厉害;

我们曾经有个同行,老板一直自称高学历,在本行业深耕多少年,结果被发现履历造假,让人抓住小辫子,跑了很多客户。

打名牌

最好是那种名气大,体验又不太好的大牌,蹭他的流量,把自己塑造成行业里挑战者和搅局者。

比如,你可以说他的产品对不起价格,而你的产品跟他差不多,价格却低了很多,让大家知道,好的东西,不一定那么贵;

比如,你可以把他的精致说成是累赘,让大家不要为噱头买单,让产品回归到本质;

打大牌的典范,就是郭德纲打姜昆,姜名气大,资格老,但没粉丝,作为假想敌再好不过。

打大牌不一定是“打”,也可以是对标,如果你的客户画像跟某大牌一致,那就可以直接对标他,蹭他的客流,他从池塘钓鱼,你从他的鱼桶里捞鱼,类似抖音的达人相似。

比如在纸媒时代,商业类报纸卖得最好的是《中国经营报》,后来者《经济观察报》想出头,就派人在保亭蹲守,看见有人买《中经》,就送一份自己的《经观》,很快就撬走了一波客户。

但需要注意,打大牌不要模仿。模仿相当于在走他的老路,宁做平替,不做高仿。

打匹配

从客户的需求于产品的匹配度上找缺口。核心思想是,并非对手的产品不好,只是不适合你。

比如你想学习营销:

如果你要学逻辑理论,那你应该去学科特勒;如果你是传统行业想打品牌,并且已经有一定资金实力,可以去学华与华;如果你是新消费品的大老板,可以去学小马宋;如果你一年有几百万以上的营销预算去做媒体传播,可以去学刀姐;如果你是打工人想忽悠住老板,不管他公司生死和业绩,可以去学MKT的那一套;

打认知

把你知道而客户不知道的说出来,制造认知的反差,不一定是黑幕,更多是信息差,让客户产生“原来如此”的感觉,满足他们的窥探欲和好奇心。

比如提出一个标准,不满足你标准的产品,都不是好产品,比如不会唱太平歌词不算相声演员,1:1:1才是好油;

比如算成本账,把成本价和售价拿出来给客户看,客户自然知道怎么选,比如某椰子水,生成纯椰子提取,但卖的比整椰子还便宜,是不是真假客户一看便知;

打自己

打自己的目的有三个,一个是自我迭代,持续进化,不必多说;

二是自导自演,做事件营销搞关注度。

比如,先给自己泼脏水自污,然后再出来澄清,顺道说出自己更多的优点。

你自己夸自己,很少有人能注意到,但是如果有人骂,那关注度就能搞起来,然后再拿出证据证明清白,同时借热度把自己更多的好处讲出来,这样反倒更容易获取客户信任。

比如某方便面品牌,被人说是日资品牌,事件发酵后总部晒出台资背景证明,并发起寻根之旅活动邀请消费者参观工厂,还在包装上增加中国风元素,后又被人挖出此品牌一直在默默做公益,客户好感度大幅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自污的时间不能太长,力度不能太大,否则客户会信以为真,其次反转的力度一定够大,证据要充分,水军要多,才能不弄巧成拙。

三是投石问路,用小成本获取高价值的信息情报,常见做法是提高一下价格,或降低一下质量来看市场反馈。

比如某斯拉的赛博皮卡,在发布会上搞了个钢球砸玻璃的试探动作,结果失败了引发全网群嘲,但以此测试出了公众对产品缺陷的容忍阈值,及玻璃强度是不是核心需求的市场反馈,为后续“装甲玻璃”的噱头制造了记忆锚点,结果预定量反倒涨了三成。

三、注意事项

攻击要注意尺度和方式,弄不好轻则让人觉得是疯狗,重则反噬自身。

要让客户成为骂战的受益者

比如新能源车和传统油车的争论不断,但客观上,新能源车的出现打击了传统油车的嚣张气焰,尤其是豪华品牌,让价格去掉了很多水分,对消费者就是好事;

只摆事实,不做论断

首先我们攻击的点要有事实、理论或数据支撑,不能胡编乱造,其次,把事实摆出来即可,不要说出我们的结论,把结论留给客户去说,避免法律纠纷。

比如,化妆品中的某种成分对人体有害,而某个品牌产品中恰好有这种成分,我们说到这就到此为止,千万不要直接说XX品牌会损害身体,要说也不要用自己的嘴说,去撺掇其他人说。

“假想敌”要容易被感知到

你的敌人要客观存在,而且是被客户知道的,不能虚空打靶,如果打半天客户不知道你要干什么,你在说谁,那就白干了,如上文所说,假想敌像姜昆那样最好,有名气有流量没粉丝;

攻击对象模糊化

如果你要攻击的是某个行业,比如柠檬市场,那就只说行业的弊端,产品服务的弊端,不要指名道姓地说具体某家公司不好,否则就把全行业得罪了;如果你要攻击某个直接竞争对手,那就只针对他,减少波及面。

留下转化接口

攻击性营销,与其说是攻击,更像是对比,只说别人坏话不行,还得说自己的好话,然后给客户个出路,让他们能简单直接地买到你。

避免低级单纯的骂战

无意义的骂战不要做,自己的角色是“从客户的视角,看XX不顺眼”的专家,而不是纯骂街的泼皮无赖。

说到最后,攻击型营销是场统战活动,攻击不是为了树敌,而是帮用户做选择,是团结一批人去打另一批人,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尤其是没钱没资源的小公司,想要活下来,必须具备斗争意识,当学草莽,不做秀才。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