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 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21 14:33 1

摘要:儿童预防接种是保障健康、防控传染病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疫苗接种不仅可以预防多种严重疾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还能通过提高接种率实现群体免疫,从而间接保护因身体因素或其他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群体,如新生儿和免疫缺陷者。这种综合防护措施,在降低个体风险的

儿童预防接种是保障健康、防控传染病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疫苗接种不仅可以预防多种严重疾病,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还能通过提高接种率实现群体免疫,从而间接保护因身体因素或其他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群体,如新生儿和免疫缺陷者。这种综合防护措施,在降低个体风险的同时,也减少了疾病传播,进而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疫苗如何保护孩子

从科学原理来看,疫苗接种是通过模拟病原体入侵来“训练”免疫系统,使儿童体内产生特定抗体,以便在真正感染时能够迅速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例如,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脊髓灰质炎疫苗能够阻断小儿麻痹症的传播,而百白破疫苗则可同时防控百日咳、白喉与破伤风。正是这些针对性强、效果突出的疫苗构成了预防传染病的重要屏障。

疫苗按照制备原理和成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灭活疫苗利用灭活后的病原体制备,如乙肝疫苗和流感疫苗;减毒活疫苗则采用减弱毒性的活病原体制备,如麻疹和水痘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则分别依托于基因工程技术及新兴技术手段生产,如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从成分上看,疫苗既有针对单一病原体的单价疫苗,也有针对同一病原体多个型别或同时预防多种疾病的多价、联合疫苗。国家免疫规划中,疫苗被划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疫苗是必须接种的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如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二类疫苗自愿接种,家长可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自行选择,但需自费,如肺炎疫苗等。

接种前后这些细节别忽视

在实际接种过程中,家长需要关注疫苗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关注意事项。接种前,家长务必了解疫苗信息,并如实告知医务人员孩子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同时保持接种部位清洁。接种后,一般须现场观察30分钟以排除急性不良反应,并在日常护理中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适当多休息、多饮水。如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处理。

有些情况下,儿童不宜接种疫苗。对于曾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的儿童、存在先天免疫缺陷或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在接种减毒活疫苗时需格外谨慎。此外,若有急性疾病、持续发热或严重感染,以及部分神经系统疾病等也要暂缓接种。对特定疫苗成分(如鸡蛋、酵母)过敏者,应遵医嘱调整接种方案。

接种疫苗后,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轻微副反应,如短暂发热、全身乏力、头痛或局部红肿疼痛。这些反应多在24至48小时内逐渐缓解。发热患儿应多休息、多饮水,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局部红肿则可在24至48小时内采用冷敷措施,每次15至20分钟,48小时后可考虑热敷。

接种时间如何安排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儿童接种疫苗有明确的接种程序和剂次要求。具体接种时间要求,家长可参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表(2021年版)》。

例如:乙肝疫苗在出生24小时内、1月龄和6月龄接种;卡介苗在出生2个月内完成接种;百白破疫苗在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月龄接种等。

文: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儿童肿瘤病房主任医师 肖春波

编辑:穆薪宇 秦明睿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叶龙杰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Q3GXEDS】获取授权

来源:健康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