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不住了!35万宝马如今卖17万,知情人透内情,评论区炸锅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14:26 1

摘要:新能源汽车最近几年火速兴起,德系豪车BBA(奔驰宝马奥迪)也加入了混战,但“大人!时代变了!”现在性价比才是王道!

“35万跌为17万,直接砍掉一半的价格!刚买的车没过几天又贬值了!”

新能源汽车最近几年火速兴起,德系豪车BBA(奔驰宝马奥迪)也加入了混战,但“大人!时代变了!”现在性价比才是王道!

没有”硬实力“还要硬走”高奢线“在中国可行不通!

就连曾经身价几十万的"王者"宝马,也不得不低头,继35万降到21万后,再次一纸"腰斩"令,直接把价格对半砍,霎时让曾经对它朝思暮想的人哭笑不得。

面对国产”高性价比“的新能源车步步紧逼,这只"老马"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只能多次降价,靠着往日的名声来增销量、清库存,他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价格神操作,宝马这波是"自杀"还是"求生"?

17万买宝马冲上热搜,一时间,不少车主陷入这种"血亏"的困境,之前贷款买车的人更是“悔不当初”,有人讽刺宝马是"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

但细细算来,这究竟是宝马的"自杀"预警?还是一记"痛下决心"的“断尾求生”?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宝马头一回使出降价这招“必杀技”了,毕竟,多少人都愿意花个十几万买个“宝马标”去充充面子,每次降价也会吸引很多人前去购买。

早在去年,宝马i4和iX3的优惠就高达10万元以上,而今年也将宝马5系、7系列入"腰斩"范围,最高优惠达到26.65万元!

宝马连番降价的背后,其实是迫不得已只能做出的一次次的"求生"姿态,而将宝马逼到这种地步的,都要归功于国内新能源车企的“疯狂逆袭”。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突破1000万辆,渗透率达35.9%,同比大涨10个百分点。

伴随着比亚迪、蔚来、小米等品牌漂亮的“翻身仗”,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遥遥领先”,但宝马在内的老牌车企由于目光的短见,并未及时打破技术的限制,趁早挖掘新能源汽车这一领域,在国产汽车的围攻下早已疲惫不堪。

而在中国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前4个月,宝马的销量下滑了不少,而且中国还是宝马唯一的负增长市场,而与宝马并肩齐称的奔驰和奥迪,他俩新出电车卖的还不如宝马呢,由此可见,中国的车企可是已经站起来了!

毕竟,买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他们更青睐智能纯电新能源,愿意去尝试一些配置高、性能好的“高性价比”车,对于牌子也不太看重,这可给了不少新品牌“出头”的机会。

这恰恰是宝马等老牌车企所欠缺的,“新贵”们纷纷抓住“机遇”想“做强做大”,利润低点也没关系,“薄利多销”也不见得赚的少,品牌的初期把口碑做好才是更重要的,价格低到被有人调侃是“30一斤,论斤卖”。

随着国产电车不断“内卷”,宝马等老牌车企作为以前的"万人迷",它们一度被年轻人奉为"理想型"。但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的光环正在渐渐黯淡。

如此一来,"腰斩"价格或许就是它们暂时挣扎求生的一记"无奈之举"。

然而,单单"腰斩"价格就能让宝马等老牌车企起死回生吗?答案似乎并不乐观。

此番"腰斩式"降价,或许能为宝马等品牌争取到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关注。但要彻底反转颓势,真正打动年轻人的内心,恐怕仅靠廉价噱头还远远不够。

而价格暴跌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这带来的必定是“品牌溢价”的流失,从前走高端路线的他们,一旦“自降身价”,长期以往消费者习惯了低价,在大众眼里,这些品牌就没什么“神秘感”了。

接下来肯定就更加注重对比汽车的配置,也能更加直观的看出各种车型的“溢价”。

更何况,与新能源纯电车型相比,像i3这样的"油改电"平台车型本就存在诸多硬件缺陷。

续航里程、能耗水平都难与新能源纯电平起平坐。单凭价格杀手锏,想要在新能源汽车中“分一杯羹”,这恐怕无异于“痴人说梦。

并且,这样的“出尔反尔”的价格“大跳水”对于老客户的“中伤”是不可避免的,损伤了老车友的信任,也败坏了大众对于品牌的好感度。

老牌豪车的"新式困境"

而令宝马一直感到"头疼"的问题,便是多年来都未能彻底解决的供应链危机,其芯片荒的阴影至今仍在,这也直接影响了新车的生产和交付。

以宝马i5为例,该车今年1月上市后的销量就一直令人失望,1-4月,累计销量仅481辆,行业人士直指其"供不应求"。

无论是降价促销,还是压库发力,供应链上游瓶颈没解决,恐怕宝马的一切努力也只是"治标不治本"。针对这一问题,宝马官方表示正密切关注行业变化。

有意思的是,就在"腰斩"价格大甩卖的同时,宝马其实也在用行动力挽狂澜,它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大手笔投入。

在2013年,宝马拥有了自己的首款纯电动车型i3。此后,它又陆续推出了i8、iX3、iX等一众新能源车型,硬件层面,经过多次尝试,宝马可以说是正加紧"恶补"了。

但在智能化程度上,宝马似乎还有努力的空间。以新款i5为例,它的智能座舱虽然拥有双12.3英寸液晶大屏,但人机交互体验上还远远比不上小米、理想等新兵。

对此,宝马集团表示将加大在软件研发方面的投入。未来,将在ADAS驾驶辅助、OTA远程升级等领域发力,从而赶超新兵阵营。

但说到底,宝马等车企之所以被逼入“险境”,都是由于长期以往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不够。

业内人士指出,宝马目前正在加速电动化转型,到2025年将推出"新纳电"三元电池,提高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搭载新一代纵横运动"操控天赋"底盘,也将令其未来车型更具驾控性能。

如果这两大"牛刀"使用得当,未尝不能为宝马补足这一长期以来留下的"短板",毕竟,原本宝马最擅长的就是车辆操控性能了。

但与此同时,宝马等传统车企如何在人工智能赛道上"狂飙",如何找准符合现在年轻人审美和需求的设计风格,无疑都是它们必须攻克的新难题,这次中国市场的反响也给他们敲响了警钟“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固步自封“。

小结

人无完人,车无完车。作为曾经的"王者",宝马此番在困境中试图反扑,而不是坐以待毙,也是十分有勇气的举动。不过要想彻底"华丽转身",显然还需更多的突破与智慧。

下半场,宝马会走向何方?又将如何与那些“论斤卖车”的新贵们展开恶战?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

章弘:宝马汽车大降价能否拯救销量?--中新经纬

都市车界|冲上热搜!宝马腰斩式大降价--齐鲁壹点

来源:咯咯哒聊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