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天价订单一公布,华尔街瞬间起了连锁反应,投资者像打了鸡血,甲骨文股价直接飙涨36%,创下公司历史单日最大涨幅,拉里·埃里森顺势成为了新晋世界首富。
上周甲骨文和 OpenAI 签下了一份五年期、总额高达 3000 亿美元的云计算服务合同。
这个天价订单一公布,华尔街瞬间起了连锁反应,投资者像打了鸡血,甲骨文股价直接飙涨 36%,创下公司历史单日最大涨幅,拉里·埃里森顺势成为了新晋世界首富。
看起来像是 AI 行业的又一场高光时刻,但不少分析师却觉得这事有些不对劲。
过去甲骨文在云服务市场并不是头部选手,甚至有点落后。但这几年 CEO 埃里森悄悄地“屯”了一堆英伟达的高端 GPU,成了 AI 基建圈里少数能供货的大户。
这一手备货操作,让它在 OpenAI 的大项目中拿到了核心供应商的位置。合同金额高达 3000 亿美元,占甲骨文当前 4550 亿美元未交付合约总额的绝大部分。
这合同有多大呢?行业里公认这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云计算合作。
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OpenAI 当前的年营收才 120 亿美元,而这份合同意味着未来五年要每年投入 600 亿美元。
就算把计算器按坏了,也很难解释这个账怎么能平。这份合同虽然金额巨大,但属于“未履约义务”,也就是还没实际交付的服务。客户随时可以延期、重新谈、甚至直接取消。
OpenAI 自己也在四处签大单,比如和博通签了 100 亿美元的定制 AI 芯片合作,还在推动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以便能更顺利地融资。
但现实摆在眼前:OpenAI 要想撑起这摊子事,至少得把年营收提升到几千亿美元才行。
麻省理工学院的数据也给这股“AI热”泼了盆凉水。他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全球在生成式 AI 上砸了超过 400 亿美元,但 95% 的试点项目都没见到有效回报。
这不是小问题,是行业结构性的问题。
OpenAI 的 CEO 萨姆·奥尔特曼不久前也表示,AI 投资圈确实出现了泡沫的苗头。他担心资本市场太热情,初创公司的估值越来越离谱。
这个时候,甲骨文和 OpenAI 签下这样一份体量巨大的合同,怎么看都像是把“泡沫”两个字写在了脸上。
AI 领域的老批评者 Gary Marcus 直言,这份合同就是“泡沫顶峰”。他认为甲骨文的股价涨得离谱,而这份协议的另一方——OpenAI,连支付能力都没有。
科技评论人 Ed Zitron 更直接,说这合同根本是“市场幻觉”,两家公司靠一纸虚高的合同来制造市值幻象。
他甚至断言,OpenAI 如果按这个节奏花钱,几年内资金链断裂是大概率事件。
还有 OpenAI 的前政策研究主管 Miles Brundage,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调侃:“OpenAI连营利性转型的审批都还没过,就敢签 3000 亿美元的协议,这操作属实让人看不懂。”
这不是少数人的质疑。Capital Market Laboratories 的 CEO 奥菲尔·戈特利布也补了一刀:Oracle 要想履行这份合同,得继续买更多英伟达芯片,还可能需要加贷款。
而 OpenAI 这边一年营收 100 亿,却要每年砸 60 亿做资本开支,这账怎么看都让人心慌。
来源:瑛子的分享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