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21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4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时间里,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环比继续上涨,连续5周回暖,累计涨幅超过7%。
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环比“五连涨”。
4月21日,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4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时间里,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环比继续上涨,连续5周回暖,累计涨幅超过7%。
2025年3月以来,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价格走势向好,白条牛、活牛价格也回暖,多机构认为考虑供给因素影响,2025年国内肉牛价格或迎拐点。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陈邦勋4月1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肉牛养殖亏损逐步减轻,部分地区在育肥环节已经扭亏为盈。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协调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等,巩固肉牛纾困成效。
受国内供给扩张以及进口牛肉冲击影响,2023—2024年国内牛肉行情持续回落,本土肉牛养殖户和相关企业出现经营困难。据中国畜牧业协会,2024年出栏一头肉牛的亏损额在千元以上。不过,春节后牛肉价格走势向好。据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监测,2025年4月11日至17日的一周时间里,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为61.62元/公斤,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连续5周小幅上涨,累计涨幅超过7%。
白条牛、活牛价格也在回暖。商务部公布的白条牛批发价同样也连续五周上涨,从58.79元/公斤涨至61.4元/公斤。农业农村部公布的3月批发市场活牛价格也较2月上涨。
申万宏源证券农林牧渔团队最新报告中引用的钢联农产品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周,自繁自养肉牛盈利221.7元/头,环比上涨222元/头,由亏转盈,结束了自2023年7月来长达21个月的亏损。
对于肉牛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回暖的原因,券商机构分析师的判断依据多与供给变化挂钩。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国内肉牛存栏结束连续5年的增势,同比减少4.39%。另外,母牛存栏量减少,直接导致新生犊牛数量下滑。
国信证券农业首席分析师鲁家瑞在研报中谈到,目前国内肉牛养殖仍以散户为主,养殖格局高度分散,各环节信息高度不对称,且出栏滞后时间明显长于生猪。因此在长期深亏状态下,行业产能及存栏大概率出现超调情况。而肉牛的养殖周期偏长,牛肉的供应量短期内不会快速增加。因此,看好2025年肉牛供给反转,预计持续到2027年,其间肉牛出栏价高点有望达60元/公斤以上,对应单头养殖利润有望达到历史新高。
方正证券研报也认为,肉牛行业前期经历了长期亏损及产能大量出清,将逐步传导至下游表现为育肥牛供应减少,2025年春节后牛价淡季企稳回升,当前肉牛大拐点或已经出现,未来两年牛价趋势上行。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国内现存肉牛养殖相关企业约合6.52万家,主要分布在黑龙江(11396家)、山东(6843家)、云南(6289家)等肉牛养殖大省,所占比重分别为17.48%、10.50%、9.65%。从注册资本来看,其中注册资本在100万元以内的相关企业最多,占比超过五成。国内肉牛养殖相关企业确实具有分布广、规模小的特点。
不过,也有三方咨询机构认为,牛肉价格上涨缘于养殖户惜售。卓创资讯牛肉分析师孙建伟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2025春节过后的初七、初八,东北地区各牛集牛市陆续开集,犊牛价格很快呈现上涨的趋势。受犊牛涨价情绪的影响,养殖户进而抬价惜售,肥牛价格也陆续开启上涨,屠宰场受成本提高的影响而亏损并且持续至今,被动提高牛肉批发价格。
此外,牛肉进口量减少也被认为是帮助国内肉牛价格企稳的因素之一。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月,牛肉月进口量均较去年同期下降,一季度累计较去年同期下降11.6%。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牛肉批发市场周均价环比已经连续五周上涨,但从同比看,批发市场周均价同比仍然为下降,4月11日至17日下降了7.4%。陈邦勋表示,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协调强化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发挥好农业保险作用,加快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促进全链条提质节本增效,巩固肉牛纾困成效,丰富乳品供应种类,推动奶牛养殖尽早走出困境。
责编:李丹
校对:杨舒欣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究相关行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来源:牧马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