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郑晓龙半月官宣3部剧!网友:迎来了导演轧戏的时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4 12:43 1

摘要:很快有人扒出拍摄通告,现场执行导演是李昂、金晔,郑晓龙只出现在剧本围读和终审片房。

73岁郑晓龙半个月官宣三部新剧,弹幕刷屏:导演也开始轧戏?

点进来之前,先别急着骂,真相可能跟你想的完全相反。

点开豆瓣,三部剧条目同一天上线,总导演栏都写着郑晓龙。

网友第一反应:老爷子吃得消吗?

很快有人扒出拍摄通告,现场执行导演是李昂、金晔,郑晓龙只出现在剧本围读和终审片房。

模式不新鲜,2021年《幸福到万家》就这么干,郑晓龙挂总导演,刘雪松带队实拍,播出后热度破万,平台赚足会员。

把这套复制成三份,同时开机,风险直接翻三倍。

平台敢批钱,是因为郑晓龙手里握着三十年爆款履历:1990年《渴望》创下90%收视,2011年《甄嬛传》至今每年还能给平台带来上亿分账。

数据最现实,有他的名字,广告商先付70%定金,年轻导演才有工开。

有人算过,目前待拍剧组里,80后导演占比不到15%,能拿到S+级项目的不到5%。

郑晓龙一次性把三个S+盘子交给80后、85后,相当于把上岸门票塞到他们兜里。

拍好了,功劳写年轻人;拍砸了,观众先骂郑晓龙。

这笔账,他比谁都清楚,还是干了。

影视寒冬不是形容词。

去年全国备案剧集下滑38%,开机率腰斩,年轻导演普遍闲在家。

郑晓龙用个人信用做保,换来三个剧组、六百个工位、上千名群演至少十个月收入。

现场教学反而像附赠,年轻人边拍边被前辈盯着改剧本,机会比任何大师班都值钱。

观众最怕挂名导演其实不干活。

郑晓龙的办法简单粗暴:最终剪辑权在他手里。

拍完的素材每天云端同步,他连夜看片,第二天把修改意见甩群里,不合格直接重拍。

李昂在一次采访里吐槽,郑老师凌晨三点还在发语音,六十秒一条,连发三十条,没人敢装死。

质量底线被拉高,烂片概率反而下降。

三部剧题材完全不同,一部刑侦,一部年代,一部古装。

平台原本只想赌一部,郑晓龙坚持打包,理由是:类型分散,总有一部能命中观众,年轻人就多一次被看见的机会。

播出顺序也排好了,半年内接连上线,热度可以滚雪球,而不是互相抢流量。

算盘打得细,不像73岁,更像37岁。

再看同行,不少老导演占着项目不给位置,拍一部扑一部,照样拿高额片酬。

郑晓龙反其道,把最值钱的署名权拆开卖,换年轻人进场。

有人笑他傻,他却公开说:我拍的剧不可能播到八十岁,但观众总要新故事。

话说到这份上,骂声慢慢变小。

2026年三部剧播出那天,如果其中一部爆了,平台会记住执行导演的名字;如果三部全扑,郑晓龙三十年口碑一夜归零。

赌注摆上桌,他押的是国剧还能出新人。

屏幕前的你,下次再看到烂剧,不妨先查查导演年纪,也许就能明白机会被谁攥在手里。

来源:小永说娱乐星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