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地钟灵,必毓奇境;山川蕴秀,乃诞异人。莱芜东陲,棋山雄踞里辛之野,枕泰岳余脉,拔地五百九十六仞,盘踞廿五里。双峰对峙若天门,一垭中开如棋局,南大顶望海石凌霄,可眺东海云涛;棋子垭棋盘石斑驳,犹存晋代樵子王质遇仙观棋、斧柯尽烂之迹,“棋山柯烂”遂成古莱芜八景之
天地钟灵,必毓奇境;山川蕴秀,乃诞异人。莱芜东陲,棋山雄踞里辛之野,枕泰岳余脉,拔地五百九十六仞,盘踞廿五里。双峰对峙若天门,一垭中开如棋局,南大顶望海石凌霄,可眺东海云涛;棋子垭棋盘石斑驳,犹存晋代樵子王质遇仙观棋、斧柯尽烂之迹,“棋山柯烂”遂成古莱芜八景之一。
是期也,盛会之讯远扬,莱芜名流咸集,簪缨毕至。诸大姓宗长、耆宿鸿儒,或乘朱轮华毂,或携经籍墨宝,联袂而来,共赴棋山之约,一时山中冠盖如云,风雅极盛。
王守身,莱芜苗山人,嘉靖十五年贡生,二十五年举人,历顺义、开封知县及郑州知州,嘉靖二十六年,知县陈甘雨特于县衙前立“鸣凤坊”彰其德;其弟王守经,同年岁贡,官两淮运判,擅诗赋,常与兄长相和。
亓进孝,坡草洼村人,由例贡授孟县主簿,旋升知县,调宜阳后治绩卓著,受御史台嘉奖,辞官时宜阳百姓攀辕卧辙;其弟亓进礼,太学生,与兄同赴雅集,兄弟二人皆擅书画。
董廷金,号空壶,莱芜小洼人,任德藩腆膳官,与雪蓑八拜为交,引为至友;其弟董廷相、董廷美,随之。
刘进,莱芜东关人,嘉靖二十九年贡生,任河南汤阴县县丞;刘暹,其兄,任乾宁驿驿丞,归乡后于嘉靖三十一年大灾时开仓赈济,保一方平安。
杨善,南坛杨家庄人,十四岁为生员,县考屡次魁首,当时之名流也。
另有
吕士元,援例监生;
尚周文,太学生;
任泽,邑庠生,于莱城东门外建汉代莱芜长范丹、赢长韩韶二公之祠,其父任邽臣同列立碑;
毕玉,槲林前人,八十一岁获授寿官,曾捐金修缮西郭东岳、关王二庙,其子毕福、其孙毕如松皆入仕为官。
朱世威,城子县人,与朱童蒙之祖朱世禄为兄弟;
徐清太,本观住持。
黄孜,信官
范守良、范世良、吴存智,信士,
众人或徒步跋涉,或雇车前行,皆慕雪蓑之名,携金石、笔墨赴会,只为一睹这位奇人的风采,参与这场千载难逢的文化盛宴 。
嘉靖丁巳孟夏,古木蔽日,流泉琮琤,恍若蓬莱之境。观前车马骈阗,冠盖云集,四方贤达接踵而至。时逢棋山雅集盛启,李冕、张一厚、李开先、谢九仪四位进士负才名赴会。
李冕,字端甫,号脉泉,章丘明水英杰。嘉靖五年登进士第,官至云南右布政使。任上秉公持正,抚滇数载,以“刚正施政,边陲安靖”显绩。告老还乡之际,闻棋山之约,欣然策杖赴会。
张一厚,字叔载,号岱野山人,山东平原才俊。同科进士及第后,累迁浙江按察司巡海道副使。其巡海理漕,撰《海道经》,以“革新海政,利泽漕运”留名,与雪蓑交厚,为赴雅集,千里驱驰。
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山人,章丘鹅庄翘楚。嘉靖八年进士,官居提督四夷馆太常寺少卿。身为明嘉靖八才子之一,坐拥“江北藏书第一人”之誉,更擅弈道,人称棋坛圣手。任内广罗典籍,醉心词曲,以“藏书立说,文革新风”闻名。闻雅集,星夜兼程,携书论道。
谢九仪,字君赐,号少溪,章丘绣惠贤能。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历职学政、御史,政绩斐然,章丘旧立三坊旌表其功。于任勤勉,以“恪尽职守,勋业昭彰”著称,雅集之时,与诸贤谈政论艺,尽显儒将风采。
今日之盛会也,皆为雪蓑子而来。与会之众人,或慕雪蓑之名,千里趋赴;或为笔友,神交已久;或乃至交,情谊深重;亦有随从,执礼甚恭。雪蓑子者,讳苏州,自号雪蓑道人、五湖散人,更兼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河南杞县旧族,后徙唐县。其才冠绝当世,性若不羁之鹤,名震齐鲁,人皆慕之。
公幼而颖异,早弃俗务,以诗酒为乐,山水为友。诗词脱口成章,皆含奇趣;书法独步天下,尤擅擘窠大字,笔走龙蛇间,风云入墨,苍劲之态夺人心魄,时人观其挥毫,无不称妙。又善操一弦琴,泠泠之音如幽谷流泉;丹青、蹴鞠、鉴古、制药,诸艺皆通,堪称奇才。
其性疏狂,长揖不拜王侯,箕踞笑谈公卿。醉卧市井,袒裼狂歌,纵众人侧目,犹自洒脱。然遇文人雅士,则倾盖相交,谈玄论道,慷慨激昂。时人叹曰:“雪蓑之狂,非狂也,乃真性之彰,逸气之发。”
嘉靖年间,公流寓山东,与莱芜董廷金(号空壶)意气相投,结为八拜之交。经董公引荐,复与章丘李开先(中麓子)诗文酬唱,李公赞其“有林下之风,具仙者之姿”,三人常遨游章、莱、青三邑,或品茗论道,或题诗互答。齐鲁大地,求其墨宝、欲结缘者,络绎于途。
是日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稀客远来,蓬荜生辉,高接远迎,累翻寒暄。谈诗论书之声,绕梁不绝;挥毫泼墨之兴,逸气干云。此宴之盛,堪比兰亭曲水流觞,诚莱芜千古未有之雅事也!
观内盛宴,珍馐罗列,玉液琼浆倾于琥珀盏,炙鹿香蕈腾起云雾蒸。初饮酒时,杯盏轻碰声如碎玉,宾主浅酌间,尚带初见时的矜持;复饮酒过三巡,众人面泛赤霞,谈笑声渐次高昂;再饮至半酣,李开先击节而歌,王守经以箸敲碗相和,酒香裹挟着诗韵漫过雕梁;又饮酒意醺然,雪蓑道人赤足踩上石案,袍袖扫翻满案杯盘,酒水泼溅如星雨,却反引得满堂哄笑。
雪蓑子,此刻长发蓬乱如狂草,衣襟半敞露狂态。他猛然踢翻木凳,抓起酒坛仰头痛饮,喉间发出震耳狂笑:“天地为幕,山水作纸,此时不书,更待何时!今日定要为这棋山留下千古墨宝!”话音未落,眼中迸出灼然精光,面若涂丹,衣袂猎猎如战旗,倒似那踏云而来的谪仙,惊得满座宾客纷纷离席观望。
须臾间,童子捧来麻布裹就的棉笔,匠人合力倾墨成池。雪蓑赤足立于碑前,青石凉意自足底窜上脊梁,却浇不灭胸中翻涌的烈焰。他身形摇晃如风中劲竹,忽尔凝神屏息,刹那间周遭万籁俱寂,唯余松涛呜咽,似在为这场惊世创作蓄势。
陡然间,他振臂如鲲鹏展翅,棉笔破空如惊雷。一点落下,墨团炸开若蛰龙腾空,墨点飞溅处竟凝成龙头怒目,龙须似要穿透碑石;长捺横扫时,整个人凌空扑出,袍袖鼓荡生风,两丈墨痕如凤羽划过长空,碎石纷扬间,围观者齐声惊呼。
书至关键,雪蓑忽停,醉眼朦胧,口中念念有词,随即朗吟:“夫莱芜治出东廓仅五十里许,有棋岩洞真宫,乃仙人刘朗然旧基也。是故苟可以自见,则王屋、天坛、磻溪、鹫岭正足矣千载不朽。谁知仰面观山凛机机,棋盘独隐;扪心学道廓廖廖,胸次全虚。山谷应声,岭上游人呼碧落;地源琼海,望中膏雨敷虹霓。四时岩花应未谢,千年岸柳浑通神。嵌鸢瓦丹泥碧燕拥云金错珞,铺麟砖霞辇苍龙出旻玉涵光。古桧参差滃郁郁,殿阁火云三万丈;新龛雍肿昼闲闲,山林碧眼五千言。野鹤飞来唳南溟,暖风洁瑞气;角鸡报晓贯北宸,萝月印藜明。给孤情高证佛觉,法门不二;淮南量广列仙筵,天府无移。天上人间,一切由心随造化;龟毛麟趾,千般大治总成功。鼻头牵转家家月,脚板追随处处通。万幻本空,俦天最上,悉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予曰:跣足蓬头聊以自适,跨蹇登山幽情旷达。或问彼青山,曰见殿宇辉煌,金碧耀目,应知碑额磨砻,光焰逼人,然而匠墨久矣,兼无文字乎?余常访仙棋,釜吟形胜真迹,邂逅道眼因缘,暇遇本山住持某,接见言讫水乡中,如此滋味,如此枯淡,又如此介辣。啜茗毕,款予草堂。高卧旦夕,宿酒未醒。然而呼童磨墨,挥洒‘玄之又玄’四字,兼识数语云,况无外布施 。”
诵罢,雪蓑大喝一声,继续挥毫书写“玄又玄”三字,笔法骤变,时而如铁杵捣山,笔力千钧,将碑面凿出墨痕深陷;时而似游丝系月,纤毫婉转,在飞白处勾勒出流云缥缈。三字欹正相生,错落于长捺左下,恰似星斗布于夜幕,暗合阴阳鱼流转之妙,笔锋转折处金铁交鸣,墨韵晕染时云雾蒸腾。
书罢,雪蓑掷笔狂笑,笑声中满是快意与洒脱,那笑声震得林间飞鸟惊起,扑棱棱地飞向远方。他踉跄欲倒,众人慌忙上前扶住。他倚石而坐,醉眼朦胧,口中喃喃道:“醉里乾坤大,书中日月长,今日尽兴,尽兴啊!”
李冕率先被这绝世书艺触动,当场吟出“龙鬣凤翥两相连,上下交旋别有缘” ,其声清朗,满含对雪蓑书法的惊叹与赞赏,恰似为这场艺术盛宴奏响的又一华章。李开先亦是才思泉涌,紧接着和道“顺理四言宜倒诵,谁知玄了又玄玄” ,他一边吟诵,一边以手在空中虚写比划,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仿佛要将这奇妙的书法意境再演绎一番。张一厚则即刻展纸挥毫,笔锋游走如龙蛇,将这二人的诗句工整地书丹于碑侧,其字与雪蓑的狂草相映成趣,一个沉稳大气,一个肆意奔放。
另一边,莱芜士子亦不肯相让。王守经眸光流转,凝视着雪蓑所书的“玄之又玄”,心中诗潮翻涌,率先开口吟诵:“十年收得神碑篆,此日重来信可书”,其声清朗,饱含对雪蓑书法的赞叹与对雅集盛事的感慨。语毕,他微微颔首,目光投向吕士元。
吕士元心领神会,踏前半步,昂首朗声道:“兼此一方天下善,唯知精恳见吾庐”,声音激昂,将众人齐聚棋山、共襄盛举的赤诚之心展露无遗。二人的吟诵一唱一和,引得太学尚周文、庠生杨善等一众文人纷纷应和,一时间,诗声朗朗,在山谷间不断回荡,与墨香相互交融,成为这场雅集最为动人的旋律。石匠田蒸、王秀望着那气势磅礴的字迹,手中凿子当啷坠地,呆立当场,眼中满是震撼与敬佩;信官黄孜更是激动得跪地叩首,口中直呼“仙人降世”,满脸的虔诚仿佛雪蓑真的是从天而降的仙人。
张一厚、谢九仪即刻督工匠采青石、制碑座,张一厚执笔书丹,笔锋苍劲有力,与雪蓑书法相得益彰;谢九仪挥毫题额,字里行间尽显大家风范,二人皆与雪蓑相交莫逆,力求将此碑打造得尽善尽美。碑阴即刻镌刻雪蓑刚诵出的跋文,文末落“明嘉靖三十七年四月吉,赐进士第出身,前浙江按察司巡海道副使,平原岱野山人张一厚书丹;赐进士第出身,前陕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少溪归客谢九仪书额;五湖散人兼三十六洞天牧鹤使者,雪蓑子苏洲薰沐百拜谨撰书 ”。碑侧还精雕道教仙像,线条流畅,栩栩如生,仿若仙人随时会从碑中走出。
雅集既罢,诸公意犹未尽,犹闻雪蓑醉墨之磅礴,耳畔诗韵绕梁不绝。众人相与言曰:“如此盛事,若不镌石纪之,何以传诸后世?”议既成,群贤踊跃,各竭其力。
太学生亓进孝、庠生亓进礼昆仲首倡,耆英毕玉慨然襄助;任邽臣父子立祠彰贤,今又同谋石刻。信官董廷金念与雪蓑八拜之交,偕弟廷美及朱世威共筹其事;黄孜、刘进、刘暹诸公,感慕高风,输诚助力。范守良、范世良、吴存智等信士,素仰雪蓑才德,不辞奔波。本观住持徐清太,亦以观中之地,襄赞盛举。
更有百工献艺:淄川张臣、张清余、张成,擅粧塑之妙,欲塑雅集之景;铁匠高聪,锻利凿精锤,以备镌石之需;石工王宠率田蒸、王秀,田蒸尤善刻字,曾镌雪蓑仙人山墨宝,今复执锤操凿,誓成丰碑。
于是择良辰,采青石,书丹勒石。碑成之日,诸公立于其下,见玄文遒劲,题咏琳琅,皆欣然曰:“今日之举,可使棋山雅集之盛况,与雪蓑妙笔,共传千秋矣!”
是碑也,高十丈有一,广三丈有九,厚一尺四寸,规制宏敞,卓尔不凡。下承赑屃,昂首龂龂,背负山岳之重;上踞螭首,虬须奋张,吞吐风云之气。其石质坚润若玄玉,碑面平整如砥,经能工巧匠琢磨,愈显庄穆气象。
后人为护此瑰宝,特筑飞檐画栋之亭。亭角高翘,若鸾凤振翼凌霄;斗拱层叠,似祥云缭绕穹宇。更覆特制琉璃之罩,晶莹剔透,既阻风雨之侵蚀,又透日月之光华。每当晨曦初照,碑影映于琉璃,墨痕若游龙出渊;暮霭垂时,亭檐衔住残阳,碑身恍披金缕霞衣。
四百春秋倏忽过,其间兵燹频仍,岁月如刀,然此碑岿然独存。雪蓑之狂草,笔锋苍劲若古松盘根,墨韵淋漓似寒潭蓄雨;诸贤之题咏,或端庄如正笏垂绅,或飘逸若惊鸿掠水,皆完好如初。四方墨客,慕雪蓑之绝艺,仰雅集之遗风,不远千里而至。或抚碑长叹,思古人之逸气;或临摹揣度,悟书法之玄微。其承载之文心匠意,已融入齐鲁文脉,若长河奔涌,永世不涸。
棋山雅集七律十首
其一
雪蓑跣足上云堂,醉墨横空射斗光。
袖扫杯盘星影乱,笔驱龙虎石痕苍。
玄文乍落惊山鬼,妙韵相酬绕画梁。
四百春秋碑不朽,至今犹带酒天香。
其二
群贤策杖叩云关,雅集棋山胜事传。
开先击节歌霄汉,廷金倾壶笑席间。
狂草一挥惊世俗,丰碑千载镇幽燕。
临风欲问前朝客,碑上苔痕认旧年。
其三
醉眼朦胧对玉屏,雪蓑呵壁鬼神听。
玄之又玄藏真意,奇更出奇泣百灵。
李冕诗成星月灿,谢公笔落凤鸾停。
摩挲断碣斜阳里,犹见当年醉墨泠。
其四
廿五里山聚俊贤,雪蓑一醉墨如椽。
狂书三界风云变,啸傲九重天壤间。
碑刻阴阳藏妙理,诗吟今古入华筵。
残碑阅尽沧桑事,犹自崚嶒立断烟。
其五
齐东雅会冠千秋,雪蓑狂歌意未休。
醉踏石案乾坤转,笑写玄文鬼神愁。
碑镌大道传今古,酒酹高贤贯斗牛。
今日摩挲苔蚀处,犹闻魏晋啸声留。
其六
朱轮络绎入山长,胜日寻幽访古坊。
雪蓑狂书惊俗眼,开先高咏动星芒。
镌碑匠氏传绝技,和韵文人竞妙章。
四百年来风雨蚀,丰碑依旧照斜阳。
其七
雅集当年势未收,雪蓑醉墨足千秋。
狂歌震落中天月,健笔书成海上楼。
碑刻玄言通造化,诗吟至理解烦忧。
临风遥想诸贤事,逸气豪情贯九州。
其八
百代风华聚此山,雪蓑一醉墨生寒。
狂挥巨笔书天地,漫卷长襟啸宇寰。
碑刻阴阳藏妙谛,诗含今古见真诠。
摩挲残碑夕阳下,犹带当年酒气还。
其九
胜日寻幽到旧观,残碑无语立苍峦。
雪蓑醉写烟霞字,开先狂歌水月间。
碑刻玄文通造化,诗吟至理见真颜。
欲问前朝诸贤事,惟余松影落寒潭。
其十
棋山胜迹郁嵯峨,雅集风流岁月磨。
雪蓑狂书惊俗眼,诸贤高咏动山河。
碑留胜迹传千古,诗纪风华耀万箩。
今日登临寻旧梦,夕阳无语下烟坡。
来源:小蔚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