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民诗词新作——暮春撷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1 10:59 1

摘要:挥手离别处。望四十七年来去,同窗重诉。却原是、粗缯大布①,热泪喷泉如注。小红楼、经书坐读。杨柳树前丝丝语,叹春光流水吾与汝。白发老,犟心故。

【诗词花开】

陈保民诗词新作——暮春撷秀 ‖老家许昌

文‖陈保民

【本期联合主办】

魏都区诗词学会

魏都区作家协会

建安区诗词学会

“老家许昌”新媒体

【本期嘉宾】

陈保民

贺新郎·母校归

值许昌学院樱花节,携诸友故地重游。

挥手离别处。望四十七年来去,同窗重诉。却原是、粗缯大布①,热泪喷泉如注。小红楼、经书坐读。杨柳树前丝丝语,叹春光流水吾与汝。白发老,犟心故。

金鞭骢马②奔前路。风雨兼程走坎坷,无悔无怒。创伟业、南来北往,不负恩师言苦。游母校、新迁学府。英姿勃发少男女,闻书声朗朗樱花树。群鸟翼,彩云翥。

2025年3月24日

注①粗缯大布:典出苏轼《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②金鞭骢马:由宋.晏几道“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词句典化而来。(想看看本文作者陈保民老师上回写了啥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陈保民诗词——春日新作

七律·夕日柳絮

漫飘柳絮恨东风,

点点丝丝乱晚晴。

昔论浮云遮望眼,

今诩白雪落高空。

老天迷惑人间路,

人世不知天上灯。

莫叹夕阳归道晚,

萧萧老马且从容。

2025年4月9日

七绝·谢诸君(二首)

值许昌学院樱花节之际,余撰写了一篇回忆母校(许昌师专)的文章,先后在《许昌学院报》、《老家许昌》发表。收到了不少老同学、校友、学友的评议及留言,仰其情真意切、聊作绝句以致谢意。

追思母校著拙文,

孰料同侪评议真。

美誉佳言无穷了,

江郎①无奈谢诸君。

母校樱花三月春,

兄弟姊妹任天真。

七十应愧身将老,

笑我长作岁月吟。

2025年4月10日

注①江郎:指南朝文学家江淹。有成语江郎才尽的故事留传于今。

七律·暮春寒风

晓日冷寒忽骤时,

西风入户动莲池。

漫飘柳絮沉清水,

低曳嫩枝垂紫泥。

千里愁云惊绮梦,

万重烟雾锁心机。

暮春将逝无由奈,

我自前行着夏衣。

2025年4月11日

七律·咏海棠

翠影横斜映画阑,

淡红白粉玉肌寒。

枝头眉敛胭脂泪,

树下风吹沙醴泉。

不与桃花争艳色,

独留香韵坐清禅。

芳心未许求何所?

骢马金鞭当少年①。

2025年4月12日

注①骢马金鞭当少年:由“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典化而来。出自宋.晏几道《生查子.金鞭美少年》。

七律·大风吟

狂飚骤起天地惊,

三日昏昏气未清。

断壁纵横倾古树,

残垣竖卧倒新亭。

车驰大道飘残叶,

舟载长河断大篷。

莫叹风云多变幻,

安身毋宁小蚁虫。

2025年4月13日

七绝·暮春感怀(二首)

残红落水鸟啼闲,

柳絮漫飘树影偏。

夕照茶楼归却晚,

探囊还有几文钱。

三更伏读五更眠,

黄鸟啼窗不胜闲。

残卷孰知生雅趣,

与君同乐度流年。

2025年4月14日

七律·惜春

欲挽东风入画阑,

龙蛇走笔染春山。

才将燕舞穿新绿,

又使柳腰弹玉绵。

油菜开花夕照晚,

麦田拔翠日光圆。

莫如美景藏心内,

且请金樽谪醉仙①。

2025年4月15日

注①谪醉仙:谪仙、醉仙、酒仙,诗仙皆为唐.李白雅号。

七律·暮春行

落花依旧谢东风,

路上行人脚步匆。

店铺开门临两岸,

舟楫载水远九重。

大桥车马东西走,

畴野耕犁南北通。

翁老闲来无所事,

打油索句赞农工。

2025年4月17日

七律·槐花吟

玉串玲珑美至皎,

扶梯欲采老枝高。

充饥胜似观音米①,

调养难得花蜜膏。

盛世入炊品几味,

荒年济困啖三瓢

蜂王何苦循天道,

四月呼朋闹树梢。

2025年4月18日

注①观音米:据传当年观音菩萨越东海携稻谷种植于舟山一带。后世称之为观音米。

另:当年的美好时光哪去了?那些曾经影响我们生活的风物为何慢慢无影无踪?为留住更多渐行渐远的消逝的老建筑、老寨、歌谣、现象、老行当、童年游戏等,“老家许昌”汇编了资料《消逝的风物》,希望留住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记忆。该资料长约29厘米,宽约21厘米,厚3厘米,重约3.2斤,50余万字,496页,全彩印刷,欢迎留言咨询……


【作者简介】陈保民,1981年毕业于许昌师专(今许昌学院)中文系。曾任中学语文教师、副校长。后长期在中共许昌市委办公室做秘书工作,并在市政府有关部门任职。已退休。

热爱文学艺术。20世纪70年代创作小戏剧《下乡》《春燕》等,在县乡公演;有散文、诗歌发表于《许昌日报》等媒体。许昌广播电视台“零距离”栏目曾报道其诗词创作情况。2023年7月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四季如歌》。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本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本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图无关。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3、“老家许昌”版权作品,转载或投稿请发邮件至hnxc126@126.com 。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来源:老家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