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8岁以下儿童自闭症发病率,从2000年的1/150飙升至2022年的1/31。最新研究将目光投向全球最常用的退烧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一场关于孕妇用药安全的争议,迅速升温,社会各界、学术机构、监管部门与制药巨头纷纷卷入。
美国8岁以下儿童自闭症发病率,从2000年的1/150飙升至2022年的1/31。最新研究将目光投向全球最常用的退烧止痛药——对乙酰氨基酚(泰诺)。一场关于孕妇用药安全的争议,迅速升温,社会各界、学术机构、监管部门与制药巨头纷纷卷入。
2025年8月,纽约西奈山医学院与哈佛大学的联合研究再次引发行业震动。论文显示,孕妇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如自闭症)出现“正相关”。但仅凭相关性,尚无法证明因果。美国医学会杂志、《柳叶刀》等权威期刊多次指出,孕妇发热本身、遗传因素或环境暴露等变量同样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医学界的分歧由来已久。2010年代中期,针对泰诺引发自闭症风险的讨论已在北美和欧洲学界持续发酵。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病例对照研究不断出台,却始终未能给出定论。部分研究甚至因样本选择偏差、数据收集不均、统计方法争议被质疑。
2025年9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抛出重磅发言。他引用疾控中心最新数据,指自闭症儿童数量20年间增加400%以上。并公开建议:“孕妇非必要不要服用泰诺,除非高烧难忍,且务必低剂量。”这番表态由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罗伯特·肯尼迪推动。肯尼迪本人以疫苗安全质疑著称,他强调“自闭症激增不只是自然现象,可能存在人为驱动”。
特朗普的发言立刻在全球范围引发热议。美国加州等地家长群体反响强烈,多地卫生热线接到大量孕妇咨询。部分州自闭症患病率已逼近1/12,引发公共健康系统警觉。白宫同时宣布,已批准葛兰素史克公司(GSK)最新自闭症辅助治疗药物上市,并建议临床医生考虑亚叶酸钙等新方案干预自闭症症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将就相关药品安全迅速发布新通告。
与科学争议同步推进的是法律战场的硝烟。自2010年代起,数百起针对制药公司及分销商的集体诉讼在美欧多地启动。相关案件大多集中于纽约南区联邦法院,诉讼内容聚焦于药企是否隐瞒相关风险。2023年,泰诺品牌生产权由强生公司剥离,独立成为肯维公司。面对白宫声明,肯维公司第一时间公开反击:“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证明孕妇服用泰诺与自闭症存在必然联系。”
全球药企对此保持高度警惕。辉瑞、默沙东等巨头纷纷声明支持科学透明,强调应以权威循证医学为准。多家行业协会呼吁政府部门与学者加强数据共享,避免因单一研究或媒体渲染引发公众恐慌。美国律师协会报告显示,相关诉讼案件在过去五年内激增三倍,部分判例已进入审理阶段,但尚无终审判决。
孕妇用药安全始终是全球医学难题。泰诺作为世界上最常用的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其安全性曾被广泛认可。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欧洲药品管理局多年来建议,孕妇如需退烧,优选对乙酰氨基酚。但科学共识正悄然转变。多国卫生监管部门建议孕期用药需严格慎重,尤其避免长期、大剂量服用。孕妇高烧不退时,仍可遵医嘱小剂量短期用药。
专家提醒,孕期健康管理应综合饮食、作息、疫苗接种等多维度措施。对未来父母而言,单一药物并非自闭症风险的唯一变量。“科学没有终点,安全没有绝对。”这是多位医学专家的共识。面对自闭症发病率上升的复杂议题,社会各界需要更多合作与理性,避免因信息碎片化而导致公众恐慌或医学误判。
泰诺与自闭症的关联,依旧没有定论。数据与争议交织,科学与法律并行。每一项研究的发布,都可能带来新一轮舆论风暴。新药物、新指南、新监管,正逐步重塑孕妇用药安全边界。对于全球数以亿计的家庭,这场关于“孩子未来”的讨论才刚刚开始。未来几年,如何在科学进步与公共健康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这场风暴的最终走向。
来源:钦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