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正当时!教你科学防蚊,远离基孔肯雅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13:33 1

摘要:眼下我国部分地区基孔肯雅热疫情呈增长态势,我区伊蚊(俗称花斑蚊)活动频繁,输入并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骤增,防蚊灭蚊刻不容缓。而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全民参与的健康行动,正是应对蚊媒传染病的重要抓手——从环境整治到健康科普,从集体行动到个人防护,每一环都能为防蚊灭蚊筑牢

嗡嗡嗡——

厦门的环境

气候温暖、湿度适宜

利于蚊子生长

蚊子叮出的“红包”

让人抓心挠肝

可比这更该重视的

是它可能带来的

基孔肯雅热登革热

等疾病传播风险

眼下我国部分地区基孔肯雅热疫情呈增长态势,我区伊蚊(俗称花斑蚊)活动频繁,输入并引起本地传播的风险骤增,防蚊灭蚊刻不容缓。而爱国卫生运动作为全民参与的健康行动,正是应对蚊媒传染病的重要抓手——从环境整治到健康科普,从集体行动到个人防护,每一环都能为防蚊灭蚊筑牢防线。

首先,我们要先搞明白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很多人可能

对这个疾病比较陌生

其实它离我们并不远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各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感染。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在体内潜伏1天-12天(一般3天-7天),之后就可能出现症状。

感染后最典型的表现是突发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还会伴随明显关节疼痛——尤其集中在手指、手腕、脚踝等小关节,部分人疼痛可能持续数天到数月。此外,皮疹、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恶心呕吐也很常见。

不过大家不用过度恐慌,基孔肯雅热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一周就能治愈,重症和死亡病例非常少见。

主动作为

织密疾病防控网

为切实降低蚊媒传染病风险

思明区卫生健康局

从责任落实、能力提升等

多维度发力

推动防控工作落地见效

明确责任,不漏环节

思明区多次召开区政府专题会研究部署,区卫健局根据会议要求组织落实,促进各相关部门、街道落实“四方责任”,重点覆盖环境整治、健康科普、病例监测、应急保障、技术指导等核心环节,确保防控无死角。

常态化落实,夯实能力

监测“亮成绩”:每月分上下半月开展覆盖全区各街道的病媒密度监测,创新性将结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蚊子地图”,推动防蚊灭蚊工作落到实处;

培训“强技能”:每季度召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联席会议,分析爱国卫生工作进展并部署下一步任务;区疾控中心定期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及第三方消杀公司开展培训,针对“如何找孳生地”“怎么科学消杀”等重难点手把手教学;

校园“守重点”:每周联合区教育局开展校园病媒生物防制专项督导;每半年联合区食安办对校园病媒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在校园卫生工作联席会上,对校领导、校医开展校园病媒传染病技术培训,守护师生健康。

警惕性拉满,杜绝遗漏

要求辖区医疗机构加强基孔肯雅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对疑似病例实行“应检尽检”,确保早发现、早处置;

开展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责任警示教育,通过闽政通推送工作要求,对未读通知的机构逐一核实、督促到位。

以赛促学,建强队伍

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参加蚊媒控制技术线上培训;为区疾控中心、医疗机构人员开展12场基孔肯雅热防控专项培训,同步发放防控方案、蚊媒防制技术手册等学习材料;

支持区疾控中心针对疾病控制、实验室检测应急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蚊媒监测专项培训;牵头举办厦门市第三十一届职工技能大赛思明区防疫员技能竞赛,以竞赛促学习,提升基层防疫人员专业能力。

物资兜底,有备无患

梳理区卫健局、区疾控中心、各街道和社区的防蚊灭蚊应急物资,确保杀虫药品、消杀器械、监测器材等“储备充足、调用及时”,为突发情况防控兜底。

实地教学:蚊子藏在哪?这样清最有效!

思明区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

主管医师何志城

长期从事病媒防控工作

这次他带着记者

走进小区和一家酒店周边

实地拆解蚊子的“藏身地”

现场演示如何清除孳生地

现场直击

这些地方最易藏蚊子!

小区角落

在居民楼底下,发现有桶积了水,“这里的水哪怕只没过桶底,3天-5天就能孵出蚊子幼虫”;楼道旁闲置的塑料瓶、易拉罐里残留的积水,也是蚊子 “青睐” 的产卵点;此外,装了水的泡沫箱,以及绿植周边(或绿植盆栽内),同样容易成为蚊虫孳生的地方。

酒店周边

酒店附近的下水道口、池子以及供水设施设备区域因淤泥堵塞,致使部分区域积留污水,这类易孳生蚊患的区域需定期投药、清淤,防止污水长期滞留。

动手演示

1分钟清除隐患

遇到容器装脏水的情况,何志城直接将水倒在地面:“这些水倒在水泥地上,很快会蒸发,不会留下隐患”,随后把空容器反扣:“这样哪怕下雨,也不会积水”;针对堵塞的下水道,他建议:“定期用专业药剂消杀,同时疏通管道,让污水流得通,蚊子就没法在这产卵”。

▲思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仔细检查小桶内的积水情况,排查是否存在伊蚊幼虫。

▲思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在小区内现场教学,将积水容器中的水彻底倾倒在地面,从源头切断蚊子孳生条件。

▲针对小区内下水道排水不畅的区域,思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施撒灭蚊药剂,清除污水滞留引发的蚊患。

▲酒店周边的积水池旁,思明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投放灭蚊药剂,遏制蚊子产卵繁殖。

何志城指出

不少人对蚊子的出生来源

存在认知误区

这也导致防蚊效果大打折扣

为帮大家厘清正确认知

他专门科普了这些常见误区

误区1:“蚊子只在草地里孳生”

错!小型积水容器才是伊蚊孳生地。哪怕花盆托盘里的一点积水、闲置瓶罐里的残留雨水,都能满足蚊子产卵需求(蚊子幼虫只需少量静水就能存活)。

误区2:“室内没积水就安全”

错!阳台、窗台藏着不少“隐形蚊源”:比如阳台种菜的泡沫箱,下雨后容易积水;空调冷凝水滴落形成的小水洼,还有未及时更换的宠物饮水碗,这些地方都会成为蚊子的“孳生窝点”。

误区3:“消杀能根治蚊患”

错!单纯喷药只能消灭已经飞出来的成蚊,却管不了水里的蚊卵和幼虫,根本无法断根。只有彻底清除所有积水,切断蚊子“卵→幼虫→蛹→成虫” 的完整繁殖链,才能从源头控制蚊虫密度。

除了纠正认知误区,何志城还特别提醒:“如果被蚊子叮咬后,出现突发高烧(39℃以上)+关节剧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被蚊子叮咬的情况,这样能帮助医生更快精准判断病情,开展规范治疗,避免延误。”

防蚊灭蚊是长期工作,需要政府、单位、每一位居民的共同参与。接下来,思明区卫生健康局、思明区疾病预防控制局将持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同时,思明区疾控中心也会进一步加强蚊虫密度监测,并针对街道、社区的防控难点提供技术支持。

来源:思明快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