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刘摩托的声音刚在院门口停下,我就知道是他来了。那辆二手铃木的排气管一直漏风,跟个拉风箱似的,村里人都能分辨出是谁回来了。我刚舀了一瓢凉水,准备浇点院子里的辣椒苗,听见他脚步声进门。
小刘摩托的声音刚在院门口停下,我就知道是他来了。那辆二手铃木的排气管一直漏风,跟个拉风箱似的,村里人都能分辨出是谁回来了。我刚舀了一瓢凉水,准备浇点院子里的辣椒苗,听见他脚步声进门。
“大舅,在不?”小刘的声音还是那么精神。
“灶上有剩的稀饭,自己舀。”我头也没抬,继续给辣椒苗浇水。
辣椒苗旁边长了几棵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小草,我蹲下来,用指甲轻轻掐断它们的根。虽然五月了,早上还是有点凉,地上的露水沾湿了我的布鞋。
“今天不吃了,有好消息!”小刘冲进院子,摘下头盔,头发乱得像刚从风里穿过来似的。他手里还攥着一份卷起来的文件,皱巴巴的,像是塞在包里很久了。
我抬头看了他一眼,“又没睡觉?眼圈黑得跟锅底一样。”
小刘是我妹夫的儿子,比我家闺女小两岁。从上初中起,他就喜欢来我这儿,一口一个大舅叫着,比亲儿子还亲。
他不答我的话,直接把那份皱巴巴的文件塞进我手里:“大舅,中了,我们中标了!”
我手上还沾着泥土和水,赶紧在裤子上蹭了蹭,接过来看。是一份工程中标通知书,上面盖着红章,写着”县政府办公楼外墙改造工程”,后面跟着一长串数字,最后是中标单位:刘氏建材有限公司。
这公司不是别人的,正是我那倒闭的小厂改名后的样子。
三年前,我的水泥预制件小厂倒闭了。那时候县里搞新农村改造,家家户户都要盖新房子,我头脑一热,东拼西凑了五十多万,租了村东头的一块地,买了一套二手设备,做起了水泥预制件——就是那种盖房子用的预制板、楼梯、围墙构件之类的。
开始几年还行,每个月能挣个万把块钱。但后来新农村改造项目完工了,县里又出台了什么环保政策,说我们这种小厂污染大,要么升级设备,要么关门。升级设备哪有那么多钱?最后只能关门。
设备卖了,工人散了,厂房空着,每天就剩下我一个人去那儿喂两条看门狗。那段时间,我整个人像霜打的茄子,蔫得不行。
有天晚上,小刘来我家吃饭。吃完,他跟我借了厂房钥匙,说想去看看。第二天一早,他就骑着摩托来找我,满脸认真地说:“大舅,把厂子转给我吧,我有个想法。”
他那时候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在县城里一家装修公司干设计,工资三千出头。说实话,我一开始没当回事,觉得他就是年轻人一时冲动。
“你懂什么生意?别闹了。”我摆摆手,继续收拾院子里的杂物。
那年春天雨水格外多,我的木凳子放在院子里,都有点发霉了。我用抹布使劲擦,木头的纹路里全是细小的黑点,怎么也擦不干净。
小刘不死心,坐在旁边一直跟我说他的计划:把我那个小厂改造成专门生产环保型建材的工厂,用新技术、新材料,符合环保标准。说是在学校里学过这些,还认识几个做相关研究的同学。
“大舅,你那些设备虽然旧,但基础是好的,改造一下就能用。现在环保建材正是风口,以后肯定有市场!”他两眼放光,像是看到了未来的样子。
我笑着摇头:“需要多少钱?”
小刘愣了一下,报了个数:“初期大概需要二十万。”
“我连五万都拿不出来了。”我叹了口气。厂子倒闭后,欠了不少债,存款都贴进去了,还找亲戚借了点。
“大舅,你只要把厂子转给我,其他的我来想办法。”小刘很坚决。
我心想,反正那厂子空着也是空着,土地租金一年还得交,不如让他试试,万一真成了呢?
就这样,我把厂子转给了小刘。他辞了工作,拉上几个大学同学,又找亲戚借了点钱,把厂子重新装修了一下,添了些设备,改名叫”刘氏建材有限公司”,开始搞他的环保建材。
刚开始那年,几乎天天亏钱。
记得有个周末,我去厂里看他们。才下过雨,厂区里都是泥泞的水坑。厂房漏雨,他们用几个大塑料桶接着水,滴答滴答的,像是某种单调的背景音乐。
小刘带着两个同学,蹲在一个简易工作台前研究什么配方。那工作台是用废弃的木板拼起来的,摇摇晃晃的,上面放着几个塑料杯和一些粉末。旁边的架子上摆着几本厚厚的专业书,角落里堆着做实验失败的样品。
“大舅来了!”小刘看见我,赶紧站起来,脸上全是疲惫和兴奋混合的表情。他手上全是灰,衣服也脏兮兮的,完全看不出来是个大学毕业生。
“今天要不要一起吃个午饭?”我提着两瓶啤酒和一袋卤菜,是从村口小店买的。
“等会儿吧,这个实验快成功了!”小刘头也不抬,继续摆弄他的那些材料。
那天我在厂里待了一下午,看着他们忙前忙后,也没见他们停下来吃饭。临走时,啤酒还放在工作台上,瓶子上已经没了水珠,卤菜也凉了。
我忍不住问:“小刘,这样值得吗?”
他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大舅,相信我,会有回报的。”
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也是这么固执地相信着什么。
第一年过去,他们的产品总算研发出来了——一种更轻、更环保的墙体材料。但市场反应冷淡,没人愿意尝试新产品。
我家里有个柜子,积灰很久了,小刘送了几块他们生产的样品板给我,说可以做个小柜子试试。我随手把那些板材放在柜子顶上,后来忘了处理,就一直放着。每次擦柜子,都会看到那几块板材,提醒我小刘的厂子还在亏钱。
第二年,情况稍微好一点。他们接了几个小单子,生产了一些产品,但利润微薄,勉强维持开销。小刘的两个同学坚持不下去了,一个去了省城,一个回老家了。只剩下小刘和几个务工的员工还在坚持。
那年冬天特别冷,厂房里没有暖气,小刘在办公室放了个小太阳,不够用就裹着棉袄工作。我去看他,看到他戴着手套在电脑上敲字,手指灵活得像没戴手套一样。他办公桌上有一张他妈妈的照片,旁边放着一个破旧的保温杯,杯盖的漆已经掉了。
“要不要回家过年?你爸妈都想你了。”我问他。
“等再接一个单子吧,现在走不开。”他头也不抬地回答。
我知道他父母在城里,希望他能找个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谁能想到他会在这个小厂子里熬着,连年都不回去过。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年初,我问小刘要不要放弃。三年了,厂子基本没赚过钱,勉强保本。
“再等等,大舅,再给我点时间。”小刘说这话时,眼睛里还是那种倔强的光。
我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在心里叹了口气。年轻人啊,总是这样。
现在,看着手里的中标通知书,我有点不敢相信。
“这是真的?”我问,手指摩挲着那红章。
“千真万确!这可是县政府的大项目啊!”小刘兴奋地说,“我们研发的新材料终于被认可了,这批订单价值三百多万呢!”
我愣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突然意识到,这三年他一直在坚持的事情,终于有了回报。
“大舅,谢谢你一直支持我。”小刘突然正色道,“没有你,就没有今天。”
我摆摆手:“行了,别说这些没用的。赶紧说说,这单子什么时候开始干?需要帮忙不?”
其实心里,我早已经湿润了眼眶。这孩子啊,比我强多了。
小刘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计划,说要扩大生产线,再招几个工人,争取按时完成订单。我坐在院子里的木凳上,听他说着,时不时点点头。
阳光渐渐变强,院子里的辣椒苗在阳光下显得更加鲜绿。我忽然注意到,原来小刘的衬衫袖口已经磨破了,露出里面的线头。他的手上全是老茧,不像是个设计师的手,倒像是个干体力活的工人。
但此刻,在朝阳的照射下,他整个人都在发光。
“对了,你中午留下吃饭不?”我问,“我去买点菜。”
“吃!必须吃!今天必须跟大舅好好喝一杯!”小刘笑着说。
我点点头,起身去拿菜篮。路过我那杂物间时,看到了三年前小刘送我的那几块样品板,上面积了厚厚的灰尘。我犹豫了一下,伸手把它们拿了出来,用抹布仔细擦拭干净。
或许,是时候用它们做点什么了。就像小刘用那个破旧的小厂,做出了令人惊讶的成就一样。
中午,我和小刘在院子里喝着啤酒,他滔滔不绝地讲着未来的计划。阳光正好,邻居家的老母鸡带着小鸡在院墙外走来走去,发出咯咯的声音。
我问他:“以后打算怎么办?扩大规模?”
小刘摇摇头:“不急,先把这单做好。其实我已经联系了几个研究机构,想合作开发更多新产品。”
“听起来不错。”我点点头,“不过别太拼了,记得照顾好自己。”
他笑了笑,眼角已经有了些细纹:“大舅,我知道。对了,你那院子后面的菜地还空着吧?我想种点蔬菜,工作太忙,总想找点放松的事情做。”
我笑着摇头:“你现在都学会种菜了?”
“试试呗,说不定我也有农民的天赋呢!”他大笑起来。
笑声中,我看见他衬衫口袋里露出一角药盒,好像是胃药。这孩子,身体都搞坏了还不说。
饭后,小刘说要回厂里处理一些事情。临走前,他从摩托车座下拿出一个纸袋递给我:“大舅,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一种小样品,防水又环保,你看看能用在哪。”
我接过来,笑着摇头:“你呀,就知道惦记着你那些材料。”
看着小刘骑着那辆破摩托远去,突突突的声音渐渐消失在村道尽头。我站在院门口,突然意识到,这孩子已经长大了,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天空湛蓝,几朵白云悠闲地飘着。一阵风吹过,院子里的辣椒苗轻轻摇晃,好像在为小刘的好消息欢呼雀跃。
我回到院子,拿起那袋小样品,认真地看了起来。或许,我该给他腾出更多的地方,不仅仅是菜地,还有我那已经放了几年没动的木工工具。既然他能把一个倒闭的小厂变成希望,那我这个做大舅的,也该再学点新东西了。
村口的大喇叭突然响起来,播报着县里最近的政策新闻。我没太在意,只是笑着摇摇头,心想:这世界,总是在不声不响中变化着。就像小刘的厂子,就像那些倔强生长的辣椒苗,看似平凡,却在暗地里积蓄力量,等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刻。
而我们这些老人,能做的,也许就是提供一片土地,然后静静等待,见证奇迹发生。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是我闺女打来的。我接起电话:“喂,闺女。”
“爸,听说小刘的厂子中标了?”闺女的声音很兴奋。
“嗯,刚刚听他说的。”我回答。
“太好了!他真的太棒了!这么多年一直坚持,终于成功了!”闺女说着,好像比我还开心。
“是啊,年轻人嘛,有股子韧劲。”我突然有点感慨。
闺女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然后说:“爸,我下周回去看你,顺便去看看小刘的厂子。”
我知道闺女和小刘从小关系就不错,只是后来各自忙着上学、工作,联系就少了。
“行啊,来了提前说一声,我多买点菜。”我说。
挂了电话,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的天空,突然觉得生活还是有希望的。
小刘的成功,就像黑暗中的一盏灯,照亮了我们这个小村庄。而我,作为他的大舅,虽然什么都没做,却因为当初的那个决定——把倒闭的小厂交给他,成为了这个故事的一部分。
这大概就是生活的奇妙之处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像我那倒闭的小厂,谁能想到三年后会重获新生?
夕阳西下,我拿起铁锹,开始整理院子后面的菜地。小刘说要种菜,那我得先把地整理好。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干起活来还是有劲儿的。
整理完菜地,我看着手里的那袋小样品,决定明天去厂子看看。毕竟,那也曾是我的心血,虽然现在已经完全变了样子。
晚风轻轻吹过,带来远处小麦成熟的香气。我深吸一口气,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满足感。
有时候,放手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就像我放手让小刘接管那个倒闭的小厂一样,结果却是意想不到的惊喜。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意外和惊喜。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变化,然后静静等待,见证奇迹发生。
就像小刘常说的那句话:“大舅,相信我,会有回报的。”
现在,回报来了。
来源:盈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