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谋后路,他于7月10日秘密飞抵菲律宾碧瑶,与总统季里诺展开三天密谈 。这场会晤表面以“组建中菲韩反共同盟”为名,实则暗藏玄机——蒋介石直白提出:“若台湾不保,能否在菲建立流亡政府?”季里诺当众承诺:“若蒋公提出,菲律宾必不拒绝。”次日《大公报》即以《季里诺允
1949年春夏之交,随着解放军横扫长江防线、南京失守,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深知孤岛未必能久守。
为谋后路,他于7月10日秘密飞抵菲律宾碧瑶,与总统季里诺展开三天密谈 。这场会晤表面以“组建中菲韩反共同盟”为名,实则暗藏玄机——蒋介石直白提出:“若台湾不保,能否在菲建立流亡政府?”季里诺当众承诺:“若蒋公提出,菲律宾必不拒绝。”次日《大公报》即以《季里诺允许蒋介石及其亲信流亡菲律宾》为标题披露此事,轰动国际 。
此计划并非临时起意。早在康熙收复台湾时,郑氏残部就曾谋划退守吕宋(菲律宾),而1949年的美国对蒋态度冷漠,甚至暗中支持孙立人取代其地位。蒋介石通过驻菲公使陈质平向孙立人施压:“若你不愿接纳我暂居台湾,我只能流亡菲律宾。”孙立人闻言惶恐,次日即向蒋表忠“一切以总裁之命是从”,侧面印证菲律宾确是蒋心中“最后退路” 。
尽管季里诺同意“只需提前告知流亡人数”,蒋介石仍留有余地。他在日记中写道:“菲岛虽可暂避,终非久安之地。”彼时台湾尚有海峡天险,而菲律宾政局动荡、共党游击队活跃,加之美国已宣布“不协防台湾”,蒋实则借访菲向美国示警:若弃台不顾,东亚反共阵线将彻底瓦解 。这场精心策划的“流亡外交”最终因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海而作罢,却成为蒋介石政权绝处逢生的关键伏笔 。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