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秉秋分传承之礼 启娃娃非遗之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4 13:08 1

摘要:秋分时节,昼夜均而寒暑平,正是收获与播种的交接时刻。9月23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幼儿园内举行“小小非遗传承人 河洛文化润童心”项目深化启动仪式,旨在推动非遗传承走进学前教育,构建“传承人赋能入园、园长深耕落地”的新模式。

秋分时节,昼夜均而寒暑平,正是收获与播种的交接时刻。9月23日,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建设路幼儿园内举行“小小非遗传承人 河洛文化润童心”项目深化启动仪式,旨在推动非遗传承走进学前教育,构建“传承人赋能入园、园长深耕落地”的新模式。

活动在师生共同展示的《养骨操》中拉开帷幕。该操融合国家级非遗“平乐郭氏正骨法”,将传统医道化为童趣律动,展现非遗“活态传承”的理念。

涧西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李培在致辞中表示,该项目精准解决了非遗传承“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传统文化从“进校园”走向“润童心”。她强调,文旅部门将从政策、资源和平台三方面提供支持,让非遗成为幼儿教育的鲜活内容。 文旅局的角色,绝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你们的“同行者”与“服务员”。请你们相信,你们不是在孤军奋战。你们每一次用心的授课,每一次有趣的互动,都是在为我们这座城市书写新的文化传奇。期待看到,非遗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童真与活力;期待见证,文化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田里,破土发芽,生生不息。

涧西区建设路幼儿园园长孙晓静以《植文化根脉,育未来之光》为题,分享了园所近两年的实践成果。通过“三变”教学法——变深奥为有趣、变观摩为体验、变传统为日常,非遗已自然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她特别介绍了“追光者联盟”家庭教育工作室的枢纽作用,通过家园社协同,实现非遗教育的常态化、生活化。2025年问卷调查显示,近九成幼儿能说出3项以上本地非遗项目,超九成家庭开始主动关注传统文化。

在“秋分·非遗·赋能园所”主题沙龙环节,六位非遗传承人与六所联盟园园长展开对话。洛阳市同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研究院院长秦爱花介绍洛阳非遗现状,三彩壁画传承人成永胜提出“让孩子触摸泥土的温度”,洛绣传承人耿园园分享了将传统纹样转化为童趣图案的经验,本草和香传承人陈英英则结合秋分养生习俗设计了“嗅觉盲盒”游戏……园长们提出“一园一品 一园一非遗”计划,推动非遗与自然教育、食育课程、劳动课程等深度融合。

活动中,李培主任与秦爱花院长共同为六位传承人颁发“非遗导师”聘书,聘书上“以一世坚守,传百代绝学;倾一腔热忱,启稚子鸿蒙”的题词,彰显责任与荣耀。随后,六所联盟园园长接过定制奖杯,并许下非遗共育承诺:“让河洛文化成为童年最温暖的底色。”

未来,该项目将依托“追光者联盟”平台,开发节气非遗课程包,推动非遗工坊进社区,实现从“一棵树”到“一片林”的辐射效应。正如李培主任所言:“今天在孩子心中种下非遗的种子,明天必将长成文化的森林。”此次启动仪式,不仅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生命力,也为家园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涧西样本”。(孙晓静)

来源:河洛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