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5年,有部叫做《年龄欺凌》(エイジハラスメント)电视剧在日本播出,它深刻探讨女性在职场上的“年龄价值”。
“请问现在公司里,有哪些高层是由女性外国人担任的?而且是亚洲人?”
我一说完,整间会议室像是时间被暂停了一样,安静到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2015年,有部叫做《年龄欺凌》(エイジハラスメント)电视剧在日本播出,它深刻探讨女性在职场上的“年龄价值”。
而在那一年,我正要踏进日本职场。
剧中演员们夸张的演技,我只把它当作节目效果看待,还没意会到这背后的社会现实。但没有多久,剧中的场景竟然都像是重播一样,在我的真实世界里轮番上演... ...
△年龄歧视,好像一直存在着生活中,却从来没有人去重视过 / pakutaso
刚进公司的第一年,我在原宿办公,因此在午休时间,我常在年轻人最爱的竹下通里出没。在某家速食店前,我经常会被同一位自称是“偶像经纪人”的中年男性搭话。
有天,为了摆脱他的纠缠,我灵机一动想到解决方法。这次,我并没有低头向前走,反之停下来对他说:“你好,我今年26岁了,有什么事吗?”
——自此,无论我们再怎么多次的四目交接,他也没有再向我搭话过了。我利用“日本人对于女性年龄歧视”的心态摆脱了他,也算是个“地狱笑话”。
在我的观察里,日本是个非常注重外貌及年龄的国家。好像当一个女生,一定要可爱,还要有些“若有似无”的无知,甚至当她人问及你的梦想,答案最好是“结婚”。
△在日本社会中,对女性有着种种“期望” / pakutaso
我所在的部门中,有将近半数员工都是外国人,其中除了我之外,有来自欧美、东南亚地区的人。
同事的多元背景,也让部门里的日本人从不拘泥于传统。在团队里会让人赏识的,是实力而非年纪,和日本企业以往的“年功序列”不同。
正因如此,去年正当我进公司要满3年之际,我的直属上司希望我去参加主管晋升考试,更主动为我提交推荐函,甚至连部长都自愿前往口头推荐。不过传闻考试的成功率极低,所以我努力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但面试当天,我却明显感受到考官们对我“心不在焉”,面试末尾,他们给了我反问的时间。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把准备好的所有模版都忘了,脱口问出了我真正在乎的问题:
“请问现在公司里,有哪些高层的职位是由女性外国人担任的?而且是亚洲人?”
我一说完,整间会议室像是时间暂停了一般,安静到我只听到自己的心跳声。
△来源 / pakutaso
过了大约20秒,我眼见他们对彼此使了个眼色,一位较年轻的考官才慢慢开口:“这个,如果你努力的话,或许可以成为第一个。”
我再追问:“所以现阶段还没有咯?”
考官摇摇头:“确实没有。”
回想起当时的我,不是刻意想要挑战现实社会的规则,或质疑面试是否公平。我只是单纯想知道,身为“亚洲女性”,我到底有几分往上爬的机会?然而事实是,我还没有办法成为公司的第一个。
晋升考试结果公布的那天,上司花了一整个下午和我检讨失败的原因。我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些在我生命里只出现30分钟的人们,就可以评价我的工作乃至未来发展?当然,我最后悔的还是那句提问。
我问了坐在我面前的上司:“如果今天有个实力、资历、年龄都和我相当的日本男性,他们会选择谁?”他看着我沉默了许久,才缓缓说道:
“我知道你觉得这一切都很不公平,可没办法,这里是日本”。
△来源 / pakutaso
想象与现实的差距现实,总是这么矛盾。我们总希望自己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却又对通过外貌来认知自己的大众感到无力。
刚到日本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很美满。遇到的人和事,都让我甚至以为自己的所有成就,都是靠着个人努力得来的,却忘了当中有一部分原因只是因为——当时自己年轻可爱。
要求女性要外表美丽、内在聪明、还要独立自主,更重要的是要懂得自己的角色,学习如何不成为别人在社会中的“威胁”... ...
日本社会中对女性的种种期望,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
好在近几年也有日本的有识之士站了出来。2019年春天,在东京大学的入学典礼上,一段由上野千鹤子教授的致词,在日本社会里造成了轰动的热门话题。
△“你们都抱着努力就会有回报的信念来到这里,但是今后等待着你们的,将是即便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公平回报的社会” / TBSnews
她口中的那些关于公平的、或是关乎女性权益的言论,都确确实实点出了日本社会的性别以及社会平等问题。
在日本的那几年,让我时常怀念学生时代“通过努力就能获得成就,没有社会潜规则,也没有男女地位悬殊”的时期。到底是我们对于社会的期待过高,还是现实社会背叛了我们呢?
我只知道,每当现在我们多失败一次,就更能够理解这个社会多一点,也是好事。
来源:职得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