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7日,鄂尔多斯市水利局、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联合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西贝铁军营地等单位,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共同举办“党建引领生态治理 科技赋能筑绿屏”公益活动,聚焦党建与科技融合,推动荒漠化防治实践,公益助力筑牢北疆生态屏障。
4月17日,鄂尔多斯市水利局、北京黄河缘公益基金会联合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黄河研究中心、西贝铁军营地等单位,在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共同举办“党建引领生态治理 科技赋能筑绿屏”公益活动,聚焦党建与科技融合,推动荒漠化防治实践,公益助力筑牢北疆生态屏障。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长、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程路在启动仪式上发表动员讲话。他强调,治沙事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呼吁社会各界以“党建引领、科技支撑、全民参与”为核心,共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程路表示:“库布齐的治沙实践是中国精神的缩影,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纽带,将治沙经验推广至更广阔区域,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今年4月8日发布的《关于深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荒漠化防治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底线任务,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全民治沙、科学治沙、系统治沙。”这一文件为当前治沙行动指明了方向,要求以更坚定的决心、更高效的协作,将库布齐治理模式转化为可复制的国家经验,为黄河“几字弯”生态治理提供示范。
面对国际逆全球化浪潮和生态治理的复杂形势,程路指出:“沙进人退,绝非生态问题的终点,而是国运兴衰的警示。我们要以‘沙退人进’的实践,向世界证明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他强调,在逆全球化背景下,生态治理已成为国际合作的“绿色纽带”,我们搞好水土保持、生态绿化以及“三北”防护林建设,支持西部大开发,中国通过科技治沙、跨国经验共享,不仅守护了国土生态安全,更在全球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为破解逆全球化困局提供了新路径。“我们不仅要锁住沙漠的眼泪,更要凝聚世界的目光,让绿色成为‘一带一路’最鲜明的底色!”
活动期间,程路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王喆、国务院参事张红武、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学会理事长史世斌、鄂尔多斯市水利局调研员张振恩、内蒙古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宁、黄河缘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文捷等共同为三大治沙基地揭牌,分别是“中国治沙技术研发基地”、“黄河‘几字弯’治沙示范试验联合基地”、“十大孔兑风沙阻控示范研究基地”。这些基地将依托清华大学、中国水科院等单位的科技优势,运用领先的流体动力学理论突破和治沙防沙、阻控泥沙的实践经验,现场开展一系列技术研发和发明创新,打造流动沙漠治理和荒漠化防治的“科技试验田”,为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