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花”生“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4 12:17 1

摘要:9月15日,在大名县金滩镇郑寨村的高油酸花生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基地,连片花生郁郁葱葱,宛如绿网覆地。河北省花生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王瑾与产业专家们正进行现场测产。她俯身拔起一株花生,荚果累累、籽粒饱满,丰收在望。“这个示范基地已连续建设十多年,规模达万亩,目前主要种

种植户收获花生。本报记者 吴苗苗 摄

2025年国际花生年会上,“冀花”系列花生品种受青睐。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供图

王瑾查看收获的花生。本报记者 李佳琦 摄

专家对花生进行测产。本报记者 吴苗苗 摄

□本报记者 吴苗苗 李佳琦 通讯员 张京慧

9月15日,在大名县金滩镇郑寨村的高油酸花生绿色生产技术示范基地,连片花生郁郁葱葱,宛如绿网覆地。河北省花生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王瑾与产业专家们正进行现场测产。她俯身拔起一株花生,荚果累累、籽粒饱满,丰收在望。“这个示范基地已连续建设十多年,规模达万亩,目前主要种植冀花19号和冀花915,同时还展示试验了30多个品种。”王瑾手捧花生说。

自2008年参加工作以来,王瑾始终将高油酸花生作为科研重心。作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花生研究室主任,她十几年如一日,穿梭于实验室与试验田之间。“从2013年选育出我省第一个高油酸花生品种冀花11号,至今12年来,我们团队已成功培育花生品种46个,其中高油酸品种达26个。”王瑾介绍道。

与普通花生油酸含量约40%相比,高油酸花生的油酸含量可超过75%。长期食用有益人体健康,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同时,高油酸特性显著延长了花生的保质期,使种子及加工产品的货架期延长3倍以上,成功破解了花生不易越夏储存的难题。随着人们对高油酸花生认知加深,其国内外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高油酸花生品种的选育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冀花19号作为代表品种,集高油、高油酸、高产、多抗、广适于一身,含油量超55%,油酸含量近80%,既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和耕作模式,也便于机械化收获与加工,广泛用于花生油和花生酱生产。“冀花19号在河北省推广面积已达136万亩,成为全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单一花生品种,2024年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连续两年入选我国主导品种,并于2023年和2025年两度入选国家优良品种推广目录。”谈及此,王瑾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

令她自豪的品种还有冀花915。该品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蛋白质含量25.8%,油酸含量82.3%,创下高产纪录——2023年在大名县实收测产中,亩产高达668公斤,成为春播区花生种植新标杆。

“针对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我们也不断发力,冀花572就是我们针对盐碱地问题,历经十几年定向培育的成果,其在含盐量3-7‰地块亩产仍旧能达到250公斤。”手抚一株株花生,王瑾如数家珍,这些果实如同她精心哺育的孩子。

随着市场日益繁荣,高油酸花生品种走向专用化、多样化。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花生团队融合分子技术与传统育种,培育出多个专用高油酸品种,如适于花生酱加工的冀花18号、榨油专用的冀花19号、冀花915等,以及鲜食型的冀花521、冀花甜4号。这些品种油酸含量均在75%以上,有力支撑起花生产业链多元发展。

作为河北省第三大作物和第一大油料作物,2024年全省花生种植面积360万亩,其中高油酸花生达215万亩,占比59.6%,覆盖率为全国第一。

“高油酸花生价格更高,效益更好,每斤比普通花生多卖4毛钱。加上政策补贴和膜下滴灌技术,每亩保守估计可增收1000元。”大名县金滩镇石家寨村种植户宋西亭高兴地说。

这份增收的喜悦,不仅写在农户脸上,也暖在王瑾心里。

“育种是我们团队的核心,但配套技术研发与推广同样关键。”王瑾表示,从种子包衣、绿色防控,到控高与适时收获,团队建立了一整套技术体系。通过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实现花生单产持续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高油酸花生的产量与品质,王瑾带领团队通过制定标准化种植规程,推动了高油酸花生的高产优质种植,推广以“高产高油酸品种”为基础,辅以“膜下滴灌肥水一体化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的全新栽培技术。

同时,该团队制定的“高油酸花生轻简高效栽培技术”,被列为2019—2025年河北省主推技术,实现节水达33%、节肥节药25%以上、增产10%以上、良种保纯率达100%,该项技术的应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河北省花生生产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花生规模化种植区大型花生生产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已100%实现全环节机械作业。

尽管高油酸花生发展迅速,但品种纯度仍是推广中的一大挑战。由于价格优势,部分种植户存在掺杂、混收行为,影响产品质量。为此,王瑾团队在推广过程中与种子公司合作,向他们提供原种,协助公司建立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繁育田。同时联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组织的力量,实现规模化种植与质量控制。目前已在全省9市16县建立16个核心示范基地,示范面积20万亩,繁殖原良种5000万公斤,辐射超350万亩。

“在王瑾老师和团队专家们的指导下,我们通过成立花生协会,为小散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拓宽销售渠道。”大名县金滩镇郑寨村鑫鑫种业总经理黄保安介绍。目前,该县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约25万亩,平均亩产380公斤,高产田可达600公斤,花生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今年春季雨水充沛,墒情适宜,花生播种及时、出苗整齐,加上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应用,花生结荚多、籽粒饱,品质和产量明显优于往年。”望着长势喜人的花生田,王瑾信心满满。

田间地头,机械轰鸣。花生翻地机轻松拔起植株,整齐铺放;摘果机连秧带果“吞”入脱粒,金黄饱满的花生纷纷落下。农户们忙碌地翻晒果实,汗水与笑容交织,小花生真正变成致富的“金豆子”,托起村民稳稳的幸福。

“一粒花生虽小,却关系着端牢‘中国油瓶’的大事。未来我们将继续聚焦高油、高油酸、高产育种,攻克花生烂果病、根腐病等难题,培育抗病、宜机化、早熟新品种,满足市场多元需求。让‘冀花’遍地生花,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科技动能。”王瑾微笑着说。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