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不断健全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的五级慈善组织网络,积极联动企业及各方资源,培育崇德向善榜样力量,彰显慈善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度重视慈善事业发展,不断健全覆盖自治区、市、县、乡、村的五级慈善组织网络,积极联动企业及各方资源,培育崇德向善榜样力量,彰显慈善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
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广西全区共接收公益捐赠资金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通过广泛汇聚的爱心善举,广西实施了一系列慈善项目,让更多困难群众得到帮助,让爱心得到传递。
1400多名困境先心病儿童得到免费救治
近期,中国移动爱“心”行动——困境先心病儿童救助计划广西第6期项目组织钦州、北海、防城港的42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到天津一家医院接受了手术治疗,广西慈善联合总会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到医院看望慰问了这些儿童。
来自钦州的黄女士陪5岁的女儿在医院刚吃完午饭,看到前来慰问的广西慈善联合总会工作人员,忙迎上去,感激地说:“手术后孩子恢复得很好,医生说很快就可以出院回家了。谢谢你们,谢谢医生。”
中国移动爱“心”行动——困境先心病儿童救助计划广西项目是由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广西慈善联合总会等联合实施的品牌公益慈善项目,在对广西0至14周岁适龄儿童提供先心病免费筛查后,对具备手术条件的儿童提供全额免费手术救治,并给予每名赴天津手术的儿童3000元的交通和食宿补助。
广西慈善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自2015年10月启动后,已实施了6期。截至目前,项目累计筛查适龄儿童7417名,已为1461名符合手术条件的儿童实施了免费手术救治,手术成功率达100%。中国移动慈善基金会累计为项目捐资4300万元,自治区民政厅累计为项目协调福利彩票公益金530万元。
大学生志愿者17年接力“回馈家乡”
提及成为“回馈家乡”项目志愿者的经历,家住恭城瑶族自治县的苏玉禄感慨地说:“自己的成长得益于‘回馈家乡’项目,所以也想以所学来回馈家乡。”
2011年,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苏玉禄第一次参加了“回馈家乡”项目的生活营活动,大学生志愿者讲授的新知识让她开阔了视野,志愿服务传递的温暖也在她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回馈社会的种子。8年后,成为一名大学生的她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回馈家乡”项目,成为恭城队的一名队员。到今年,苏玉禄作为一名志愿者已参加了6年的“回馈家乡”项目。6年间,她逐渐成长为项目统筹组的成员,积极协助并策划了多次志愿者培训和走访督导活动。
“公益不是一次性的给予,而是持续的陪伴和共同成长。”苏玉禄觉得,时间见证了她从项目的受益者到服务者的转变,她也将继续传承“受助-自助-助人”的理念,让志愿者通过更完善的培训,帮助更多像她一样的农村孩子有机会感受公益的温暖,有能力成长为回馈家乡的实践者,完成更多爱的接力。
“回馈家乡”项目是广西慈善联合总会于2009年与亚基思国际基金会共同设立并开展的一项公益慈善项目,已连续实施17年。项目每年组织曾接受过资助或希望服务家乡的农村大学生,利用假期返乡时间开设生活营,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目前,“回馈家乡”项目已覆盖桂林、来宾、南宁等地的多个县(区),活动学校及活动点达70多个,参与的农村大学生志愿者累计超1500人,受益儿童达1.5万余名。2025年,“回馈家乡”项目围绕自治区民政厅“暖心民政、创新民政、智慧民政、高效民政、安全民政”建设目标,进一步整合慈善资源,通过“慈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模式,深入乡村,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点点爱心汇聚成慈善大爱
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西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慈善组织,建立完善慈善动员机制,深入开展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多渠道开展慈善文化、慈善先进典型宣传,培育“人人可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浓厚慈善氛围,各地也涌现出一批爱心人物和爱心企业,持续播撒慈善的种子。
“躬耕多年,只为了让大山的孩子爱读书。”蒙晓梅是来宾市兴宾区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她投身慈善活动32年,扎根山村教育29年,创立了农民工子女助养站,组建了爱心团队,在辅导功课、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还为困难学生争取爱心资金和物资。2020—2022年,她带领爱心团队跋山涉水5000多公里,争取到爱心款物近100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00多人次,为300多户困难家庭送去了温暖。
“两万助学金圆博士梦,立‘10年反哺之约’相报。”2013年,在希望工程“广西青年英才助学金”的资助下,陈宇良顺利完成博士学业,自此,他便立下10年之约。10年间,他资助了38名困难家庭学生,默默用行动回报社会。2024年,他又联合广西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设立“希望科学+基金”,计划连续10年,每年捐赠10万元资助困难学子上学,以及边远山区中小学生的科学普及,为更多八桂青少年点亮色彩斑斓的科学梦想。
“我们可以用爱心做力所能及的有益于社会的事。”正如一名受访者所说,在广西,无数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在慈善路上步履不停,用一份份朴实的爱,照亮一片土地的未来。(本报记者 张伟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