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此情况下,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也不免被牵扯其中,从9月12日开始,波兰便宣布因俄白演习关闭波白边境口岸,这也导致中国“一带一路”中的重要项目中欧班列突然被迫中断。
文 | JXY
编辑|青橘罐头
最近这段时间,国际局势可谓是风云变幻,全世界多个地区都处于紧张的局势,甚至是冲突之下。
在此情况下,作为世界大国的中国也不免被牵扯其中,从9月12日开始,波兰便宣布因俄白演习关闭波白边境口岸,这也导致中国“一带一路”中的重要项目中欧班列突然被迫中断。
尽管演习早已在16号结束,但波兰的管制依然在继续,对此中方直接另辟蹊径,宣布开辟北极航道。
眼见自己的封关措施无法得到任何好处,迫于压力,波兰于9月23日宣布将要重开边境,恢复中欧班列运行。
但是波兰方面话里带刺,表示如果有必要还会再次关闭,换句话说,这个口岸的稳定性仍然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9月12日,波兰突然以俄白演习为理由单方面宣布关闭波白边境口岸,并称直到安全才会重新开放,这一决定立刻切断了中欧班列最主要的通道。
要知道中欧班列作为中国到欧洲之间最主要的陆路通道,九成左右的货运列车都需经过波兰进入欧洲。
波白边境的马拉舍维奇口岸几乎是欧盟事实上的东部门户,每年承担着价值数百亿美元货物的转运任务。
封锁令一出,整个中欧贸易动脉瞬间梗塞,数百列满载货物的列车被迫停滞,这些列车满载中国的电子产品、稀土材料和欧洲急需的各类零部件。
在这种情况下,运输时间大幅延误,企业的运输成本陡增,整个供应链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如今的中欧班列早已不仅仅只是中欧之间的货运通道,更是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
这条“钢铁驼队”承载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输欧的主动脉,也是欧洲获取稀土等关键矿产的生命线。
而欧洲供应链成本在口岸关闭后骤涨15%,依赖于中国零部件的欧洲工厂面临停工风险。
但是在整个波兰单方面封关期间,中方并非什么都没做,反而是跟波兰进行了积极的沟通。
9月1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紧急飞抵华沙,此行背景剑拔弩张,北约东翼军演与俄无人机越境事件叠加,波兰关闭边境导致承担90%中欧陆路货运的马拉舍维奇口岸瘫痪。
到达之后,王毅分别于波总统和外长进行了会谈,过程中,双方明确将共同保障中欧班列的安全与通畅。
波兰方面对王毅的到访高度重视,根据双方发布的联合文件,两国将在稀土供应、农业合作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深化合作,这些合作都建立在保障中欧班列畅通的基础上。
波兰认识到自身利益所在,作为中欧班列关键门户,开放边境才能维系其经济竞争力。
尽管如此,现实却非常打脸,在王毅离开不久,波兰就将边境锁死,宣布无限期关闭。
这样的前后反复,不仅让人怀疑波兰关闭边境表面是应对俄白军演,实则将全球供应链作为地缘政治筹码,掺杂了大量的政治利益。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很明显不再将筹码压在一处,直接开始寻找备用选择。
就在中欧班列被迫陷入停摆的同时,中方直接对外宣布将与北冰洋沿岸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开启北极航道。
中方的行动速度让所有人大吃一惊,9月22日,一艘轮船就启航经此航道驶往英国港口。
这条“冰上丝绸之路”相比传统航线具有显著优势:上海到伦敦的航程直接砍掉2000海里,一年预计能省下600多亿美元运费。
更重要的是,这条航线紧贴俄罗斯北岸航行,地缘政治风险较低。
北极航道的开辟可以说是中方应对陆路运输风险的战略举措,中国境内绝大部分的对外贸易都要依赖海运,而因为地理位置原因,海运通道又容易受到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限制。
北极航线不仅避开了这些拥堵点,还不受波兰边境封锁的影响。
俄罗斯的破冰船队为航道提供护航,使得这条新路线安全性大大提高,这一布局凸显中国在欧亚物流通道上的多元化战略。
这一条航道的开辟对中欧双方来说都是有益无弊,对中国企业来说,这条航线无疑更加安全、稳定,效率更高。
而对欧洲各国来说,中欧双方的贸易依存度本来就高,一旦这条航线被彻底完善,中欧之间的贸易时间将大大减少,还能避免因地缘冲突受制于人。
就像这次波兰单方面关闭口岸一样,如果有这条航线,那么中欧之间的贸易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和损失。
有意思的是,眼见关闭口岸无法“拿捏”中国,还让中国直接找到了备用方案,波兰也终于扛不住了。
在中国正式开通北极航线仅1天后,波兰方面在23号突然公开宣布将将于9月25日重开边境口岸,给出的理由是考虑到波兰境内企业和货运的利益所做的决定。
但导致决策转变的背后有多重考量,白俄罗斯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出现了转折点,美国宣布解除了对白俄罗斯航空公司的制裁,这为区域关系缓和创造了条件。
另外,波兰也意识到长期关闭边境对自身经济伤害更大,白俄罗斯与欧洲贸易往来主要借助公路通道,铁路占比不大,双方都互有卡车过境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中国开辟北极航道的行动向波兰表明,物流通道具有可替代性,如果波兰坚持关闭边境,长期来看可能会失去其作为欧亚物流枢纽的地位。
可以料想到,在未来很长的一短时间里,中欧班列仍然会是中欧贸易的重要通道,但这次事件已经充分的证明了它的脆弱性。
中方很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一边通过外交手段督促波兰方面切实履行责任,一方面积极探索推进备用通道,避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总之,这次的波兰封关风波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其产生的影响还远远没有平息。
随着25日口岸重新开放,积压的百余列中欧班列将需要不少的时间才能彻底消化,而企业的损失也已经产生不可逆转。
这场持续11天的风波已经给各方上了重要一课:北极航船的一声汽笛,比外交场合的千言万语更有效力。
波兰边境重开,中欧班列恢复通行,但游戏规则已悄然改变,中国用行动证明,世界需要的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门户,而是开放合作的贸易通道。
新的物流格局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垄断贸易通道,也没有任何一国能承受封闭的代价。
信源来自:
来源:青橘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