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友们,咱们先来聊个天,你心目中,一个好学生身边应该是什么样的朋友,是不是那种一起上厕所、下课聊八卦、考试前互相打气的好哥们好姐们,我们总以为,需要“拉黑”的,是那些怂恿我们逃课、通宵打游戏的“坏孩子”。
朋友们,咱们先来聊个天,你心目中,一个好学生身边应该是什么样的朋友,是不是那种一起上厕所、下课聊八卦、考试前互相打气的好哥们好姐们,我们总以为,需要“拉黑”的,是那些怂恿我们逃课、通宵打游戏的“坏孩子”。
但今天,我想告诉你一个残酷的真相,真正拖垮你分数的,往往不是那些一眼就能看穿的“坏朋友”,而是那些披着“对我好”外衣,赖在你身边,让你温水煮青蛙的“好朋友”,他们才是你高分路上最隐蔽的绊脚石,不信,咱们往下看。
第一种:焦虑“广播站”
这种朋友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完了完了,这次肯定考砸了”,他们找你,根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找个情绪垃圾桶,把自己的恐慌、压力、负能量一股脑全倒给你,让你也跟着心慌意乱。
记住,真正的战友是在战壕里默默递给你子弹的人,而不是那个在你耳边反复尖叫“我们死定了”的懦夫,他们的焦虑会传染,而且传染性极强,在你集中精力冲刺时,这种人就是最致命的病毒。
第二种:伪装的“陪跑员”
他们看起来人畜无害,甚至跟你关系很好,嘴上说着“哎呀我都没复习”,或者“这道题我也不会”,结果成绩一出来,他名列前茅,你原地踏步,这种人最可怕的地方在于,他用语言上的示弱,麻痹你的竞争意识。
他让你误以为“原来大家都差不多”,从而心安理得地放慢了脚步,而他自己,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加速,他不是你的同伴,他只是一个让你误判赛道长度的“人形烟雾弹”。
第三种:免费“指导师”
这类朋友特别热心,总喜欢对你的学习方法指指点点,“你应该像我这样记笔记”、“这本参考书没用,我推荐的才好”,他们把你独特的学习节奏,强行拉进他们自己熟悉的轨道,让你无所适从。
高手过招,最忌讳的就是被对手带乱了节奏,你的方法,是经历了无数次尝试才找到的最适合你自己的“独门武功”,一个总想废掉你武功,让你改练他“速成心法”的朋友,请立即绝交。
第四种:行走的“分数榜”
考试一结束,他第一个冲过来问你,“你考了多少分”,这种关系的本质,已经不是友谊,而是赤裸裸的“战力对比”,你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他提供一个“坐标”,用来衡量他自己的成功或失败。
你考得比他好,他会嫉妒,你考得比他差,他会暗爽,在这种“人比人”的氛围里,知识的乐趣消失了,只剩下分数的冰冷和彼此的戒备,这哪里是朋友,这分明是“潜在竞争对手”的互相试探。
第五种:负能量“充电宝”(反向)
他们是永动机一般的抱怨者,抱怨老师太严、作业太多、食堂太难吃、未来太渺茫,跟他们待久了,你整个人的气场都会变得无比丧气,仿佛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折磨。
人是环境的产物,你的大脑就像一块海绵,会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和情绪,长期浸泡在负能量的污水里,你再强大的学习动机,也会被腐蚀得一干二净。
第六种:善意的“绑架犯”
“学那么久,不累吗,出来玩会儿”,或者“别看了别看了,打一局游戏放松一下”,他们总能以“为你好”的名义,在你最需要专注的时候,理直气壮地打断你,这种“善意”的绑架,比恶意的破坏更难拒绝。
你要明白,通往高分的道路,本质上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任何打着“为你好”的旗号,企图让你偏离轨道的行为,都是在为你未来的平庸铺路。
第七种:巨婴式“跟屁虫”
他们把你当成了免费的“解题工具”和“作业复印机”,“这道题教教我呗”、“你的笔记借我抄抄”,你以为这是在帮助朋友,收获了虚假的“被需要感”,实际上,他正在疯狂吞噬你最宝贵的资产——时间。
你一遍遍给他讲题的时间,足够你攻克一道难题,你帮他整理笔记的精力,足够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不是在求助,他是在用“友谊”的名义,对你进行时间上的“合法掠夺”。
第八种:梦想“粉碎机”
当你满怀激情地畅谈自己的目标,比如“我想考上某某大学”时,他会冷不丁地来一句,“别做梦了,那个学校分数线多高啊”,或者“学那个专业有什么用,出来还不是找不到工作”。
他们用自己短浅的见识和消极的心态,给你远大的志向“剪除羽翼”,让你觉得自己的梦想不切实际,从而自我怀疑、自我设限,这种人,是扼杀你未来可能性的“精神杀手”。
所以朋友们,真正的成长,是从学会“心狠手辣”地管理自己的社交圈开始的,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群吃喝玩乐的“狐朋狗友”,而是一个能彼此点燃、互相照亮的“精英战队”,哪怕这个战队只有你自己一个人,也远比被这八种人包围着,要强上一万倍。
来源:学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