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庙宇镇的“巫山粮仓”,现代化农用机划过精准的轨迹,将丰收的稻谷收割;在曲尺乡的万亩李园,青翠的脆李已销售完毕,果农们正盘算着明年的收成;在广袤的山区,黄澄澄的“巫山脆梨”接力成熟,成为电商平台上的“爆款”;在高山蔬菜基地,一筐筐刚采摘的时蔬,正被物流车辆运往
秋分时节,天地澄澈。行走在巫峡大地,目之所及,皆是一幅幅生态产业绘就的丰收画卷。
在“巫山粮仓”庙宇镇,金黄稻谷喜获丰收。
在庙宇镇的“巫山粮仓”,现代化农用机划过精准的轨迹,将丰收的稻谷收割;在曲尺乡的万亩李园,青翠的脆李已销售完毕,果农们正盘算着明年的收成;在广袤的山区,黄澄澄的“巫山脆梨”接力成熟,成为电商平台上的“爆款”;在高山蔬菜基地,一筐筐刚采摘的时蔬,正被物流车辆运往农超……
这丰收场景,是巫山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智慧农业”深刻转型的注脚,记录着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巫峡大地上的坚实步伐。
庙宇粮仓的“智慧科技”
九月中下旬,素有“巫山粮仓”之称的庙宇镇万亩稻田迎来了稻谷收割期。
收割机在田间收割稻谷。
金色的稻田里,几台收割机如同跳着一曲曼妙的“华尔兹”,它们高效地吞入沉甸甸的稻穗,吐出金黄的谷粒,同时将秸秆粉碎还田。
“这片田,我们叫他‘科技田’。”,巫山天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尚前指着眼前的稻田介绍道,“天上飞的无人机负责播种、施肥和植保;地里埋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肥力;现在收割的也是现代化农机。平时,我们通过智慧监测,在手机APP就能看到每亩地的实时状况,为精准管理提供依据。”
这种“智慧农业”模式,彻底改变了粮食生产的传统模式。李尚前与多家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庙宇镇大力推广优质高产水稻品种,并集成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农业科技,实现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通过科技种植、精准化管理和机械化作业,使得水稻亩产平均提升10%以上,且品质更优,更大幅减少了人力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李尚前说,智慧科技运用到农业上,让种粮变得轻松、体面且有奔头,吸引了更多年轻一代愿意投身农业,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注入了最坚实的科技底气。
丰收,在这里是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是粮仓里饱满的谷粒,更是农人脸上从容的微笑。
巫山脆李的“品牌效应”
今年七月,位于长江边的曲尺乡,又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漫山遍野的脆李树上,果实累累,宛如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手法娴熟地采摘、分拣、装箱。一辆辆冷链运输车等候在村口,将这些“舌尖上的美味”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城市。
果农直播售卖巫山脆李。(资料图)
“我们家的脆李,根本不愁卖!”权发村果农王恩海说,“自从打响了‘巫山脆李’品牌,价格翻了几番,订单都是提前几周就来了。这满山的李子树,就是我们的‘绿色银行’。”
巫山脆李的“丰收”,是一场从“产品”到“品牌”的变革。多年以前,脆李只是当地的普通水果,销路窄、价格低。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脆李作为主导产业进行打造,实施了一场系统的品牌革命。
“今年有14万吨脆李销往全国,综合产值突破22亿元。”县果业中心负责人刘仁鹏称,通过标准化种植、品牌化营销和延伸产业链,“巫山脆李”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品牌价值高达105.17亿元,不仅成为覆盖全县23个乡镇的6万余户果农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更成为代表巫山形象、展示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成果的一张亮丽“金名片”。
巫山小水果的“缤纷世界”
脆李方唱罢,脆梨亦登场。
巫山山高坡陡,气候立体,为多种小水果的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巫山脆李之后,巫山的丰收乐章并未停歇。八月、九月的巫山脆梨,秋末冬初的巫山恋橙……各种“巫山小水果”如同参加一场甜蜜的接力赛,一棒接一棒地成熟上市。
在金坪乡、庙宇镇的秋月梨果园里,一个个硕大的果实压弯了枝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在双龙、福田,葡萄、西梅等水果也缤纷上市……
近年来,巫山县利用立体气候,科学规划不同海拔区域的水果品种和成熟期,实现“四季有花、月月有果”,有效错开上市高峰,填补市场空档。在大力发展巫山脆李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发展巫山恋橙、巫山脆梨产业,逐步形成了低山柑橘、中山脆李、高山脆梨的三带三大主导产品。同时,通过农旅融合,将果园打造成旅游景区,发展采摘体验、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实现了“一产”带动“三产”的融合发展。
县农业农村委主任李贤金告诉记者,这些“小水果”,以其独特的风味、优良的品质和灵活的业态,构成了巫山农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缤纷拼图”。它们让农民的增收渠道更加多元,让巫山的丰收图景更加丰富多彩。
巫山蔬菜的“高效丰收”
清晨五点,当城市还在沉睡,骡坪镇大垭村的高山蔬菜基地已经苏醒。菜农们正在采收最新一茬的辣椒,经过分拣、包装后,将被迅速送达重庆主城及周边区县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
竹贤乡辣椒喜获丰收。
“这里海拔高,蔬菜品质好。”基地负责人说,“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我们种植的蔬菜不愁销。”
蔬菜产业是全县“3+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这些年,我县主要种植脆李、柑橘,发展的都是经果林,蔬菜种得并不多。
“这几年产业形势发生了变化,有些产业带动力减弱,而蔬菜产业是稳产保供的主要产业之一,经济效益可观。为此,县委、县政府谋划把蔬菜产业调整到全县主导产业之中。”县农技站站长胡斯刚说,为了让蔬菜产业真正带动农户增加收入,县农业农村委特别邀请专家实地调研,为巫山制定一份科学的发展规划。
同时,在农业技术专家的帮助下,巫山的蔬菜产业从技术到品种,从规模到模式,都实现了升级换代,逐步缩小了与其他高产地区的差距。
如今,在骡坪、官渡、平河、笃坪等乡镇,一个个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如雨后春笋,基地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的模式,在确保产量和质量稳定的前提下,还实现了反季节生产,延长供应期,让更多的菜农钱包更加鼓胀。
从庙宇镇的科技稻香,到曲尺乡的品牌李园;从遍布山乡的缤纷小果,到保障供给的高山蔬菜——巫山县的丰收图景,是一曲由政策引领、科技驱动、品牌赋能、勤劳铸就的宏大交响乐,更是迈向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农业大县”的坚实足音。
来源:重庆与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