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打2012年张罗起民间爱心公益组织“昌黎县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这就成为他日常生活的常态——每天不是在找人的路上,就是在帮人的路上。
万千雨点汇聚成上善之水
——昌黎“小雨点”投身公益十三载绽放大爱光芒
翻开万海群这两天的微信朋友圈,昨天是一则寻人启事,今天是一则募捐启事……
自打2012年张罗起民间爱心公益组织“昌黎县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这就成为他日常生活的常态——每天不是在找人的路上,就是在帮人的路上。
“一滴水,能够折射太阳的光芒;一粒微尘,能够注解道德的力量。万千雨点汇聚成上善之水,用滚烫的心和热情的手,扶危济困、雪中送炭,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让爱与温暖成为主旋律,用乐善好义传递正能量,使碣石大地鲜花着锦、洒满阳光!”这是“河北好人榜”为“小雨点”作的解说词。时至今日,每每提及这段几乎已能背下来、成为他们“座右铭”的话,万海群和队员们仍倍感责任重大。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9月12日,见到万海群时,他正在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的办公室内整理今年前8个月的帮扶活动记录。每张活动登记表格内,都详细注明了帮扶主题、时间、地址、内容、参与人员等信息,每一页都是一件暖人心的小事。
看着记者翻看厚厚一摞的“爱心帮扶档案”,万海群很有成就感地说:“这是救助中心所有队员们的满满爱心!”
“小雨点”开展助学捐款活动。
时间回溯到1999年,退役军人万海群组建了一支婚庆车队并担任队长。因为在电视上看到一篇新闻报道,他萌生了带领婚车司机一起做公益的想法。
“电视上,一位老人拾荒攒钱供一个学生上学,那个场面既温暖也让我有些心酸。当时我就冒出了一个念头:我有个车队,把司机们的力量集中起来就可以做些助人济困的好事。也许一件小事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万海群把司机们召集到一起,商量着将每次出婚车赚的劳务费拿出一些,作为车队的帮扶资金。就这样,按照约定,每次出车运营后,每位司机都会主动拿出10元钱,注入到车队的“爱心资金池”。
如今,冯媛早已大学毕业。当年,正是由于有了万海群及其车队的帮助,她才圆了大学梦。高中时期,父亲重病、母亲疾病缠身,坚强的冯媛坚持努力读书,成绩优异。万海群得知后,带领车队队员为冯媛父亲筹募医药费,并承诺每月捐助她200元生活费,直到她大学毕业。
“小雨点”长期资助困难家庭的孩子。
小女孩边月的妈妈被确诊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短短半个月时间,医疗费用就花光了家中积蓄。万海群一边发起为边月妈妈寻找配型血型的活动,一边组织队员筹集了3万多元善款送到边月手中。除了感谢,边月后来也加入到万海群的爱心团队中。
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越来越多,万海群决定成立一个慈善组织,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就这样,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在2012年6月成立,并在2016年8月成为昌黎县首家政府批准的公益民间团体。
在给爱心帮扶救助中心起名字的时候,万海群的脑海中总是浮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最终,他把这个团体命名为“小雨点”。“别看小小雨滴势单力薄,但大海就是靠这些渺小的力量汇聚而成的。滴滴‘小雨点’,爱心洒人间,最终汇成一片爱的海洋。”万海群说。
不论何地,无私显身手
不断上涨的河水漫过山谷中的河滩,途经此处的多辆车在水中抛锚,被困的车主一脸愁容。危急时刻,一辆车身高大的越野车“现身”河滩。车上的几名男子下车后立即投入到紧张的车辆救援之中,徒手推车、用绳子拉拽,将5辆被困车辆从河水中弄了出来。
回忆当时的情景,万海群告诉记者,他和三名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的队员去新疆办完事后,驾车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克尔古提乡时,在路上收到了山洪预警的通知。临近中午,经过一处山谷河滩时,大家发现河水水位上涨,几辆车被困水中。车上的人蹚着没过小腿肚的河水上了岸,可水中“趴窝”的车辆却让车主束手无策。
万海群在河南省新乡市转运因洪水受困的群众。
万海群一行开的是一辆车身高大的越野车,上涨的河水对他们的行程没什么影响,可见此情景,车上的几个人不约而同作了决定——“留下来帮忙!”
“咱‘小雨点’有一支公益救援队,这些年救援的事儿做了不少,大家都有救援经验,车上随时带着牵引绳。”万海群说,被困的车一共有5辆,其中有两辆离岸边很近,他和队员蹚水协助车主把两辆车推到了岸边高地。还有3辆车离岸边远,需要用牵引绳拖拽,大家又合力将其余的车辆拽了出来。
脱困后,几位车主纷纷向万海群他们道谢,商量着要给他们些报酬,一辆车给2000元,万海群几人立即拒绝了。
“昌黎人把好事做到了新疆”的暖心视频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后,网友们纷纷为救援车辆的勇士们点赞。“做了这么多年公益,哪还考虑在什么地方,都成习惯了!”谈及那一年把好事做到新疆,万海群爽朗地笑了。
万海群在河北省涿州市帮助群众从洪水中转移。
不论何地,危难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2023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我省西部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洪水灾害,涞水告急,涿州告急!万海群带领由3艘救援艇、3台车、11名队员组成的小雨点救援队,于8月2日晚紧急集结,连夜出发,驰援涿州。面对洪水,万海群和队员们冲锋在前,直奔重灾区刁窝镇,对受困群众展开全力救援。为节省救援时间,他们饿了就啃口方便面,深夜就在商户的地板上打地铺。经过紧张救援,小雨点救援队共转运受困群众247人次。
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已开展重大救援9次,进行应急救援打捞溺水者43次。
不论何时,无我为他人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万海群想到了借助网络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的优势进行公益活动。为此,他建立了“小雨点爱心工作群”“小雨点爱心会员群”等20多个微信群。
救援过程中,万海群和队员们利用线上与线下的联动救援方案,弥补失踪人员报警需要24小时后才能立案受理的时间空白。“小雨点应急救援寻人团”面向全县父老乡亲,志愿者不分昼夜,24小时随时待命。大家把“救援”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全天候随时准备启动救援预案,同时启动全县范围内紧急搜寻。
“小雨点”的队员多次参与重大救援行动。
据了解,截至去年底,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已寻找走失人口712次,成功707次,出动车辆2000余台次,出动救援志愿者5000余人次。慰问帮扶贫困学生、残疾儿童2231人次,慰问失独、孤寡、失业、困难等家庭2768户,投入自筹资金363万余元。
在万海群的微信群和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寻人、募捐等公益信息,网络平台的搭建使得他的团队越来越壮大,受益的人群也越来越多。
而万海群和他的队员们却不得不对自己的家庭常怀愧疚之心。因为扑救山火,家里老人有病去医院,他们不能陪同;因为找寻走失人口,他们常常深夜丢下妻子或孩子一人在家;因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更影响了家庭收入……
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群众的广泛认可,还有党委、政府的关爱,给了万海群和队员们从事公益事业莫大的动力。
2019年,万海群荣列“河北好人榜”。2020年,小雨点爱心帮扶救助中心荣获应急管理部授予的“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近年来,万海群和“小雨点”也陆续获得多项省市荣誉称号。
“我们既然选择了公益事业,就拥有了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会带领‘小雨点’用更多的善行温暖家乡。”万海群表示。
记者:高扬 卢纪锋
编辑:张程程
责编:李志财
编审:刘福庆
监审:王勍
来源:秦皇岛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