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两点,老李蹲在客厅,盯着那面掉漆的墙,突然鼻子一酸——这墙上有儿子量身高的一道道铅笔线,有老伴贴歪的福字,还有十年前漏水留下的黄渍。
“搬个家,怎么比结婚还累?
”
凌晨两点,老李蹲在客厅,盯着那面掉漆的墙,突然鼻子一酸——这墙上有儿子量身高的一道道铅笔线,有老伴贴歪的福字,还有十年前漏水留下的黄渍。
明天就要走了,他鬼使神差地磕了三个头,嘴里嘟囔:“爸妈,咱家换地方了,记得跟过来。
”
没人教他这么做,但那一刻,他懂了什么叫“迁出旧居先跪墙”。
老规矩不是跪墙皮,是跪记忆。
搬家前三天,老法子得把祖先画像请下来,点三炷香,全家老小挨个报门牌号,像给旧屋办“离职交接”。
现在画像没了,很多人改成对着老屋角落合十,或者把旧钥匙包在红布里埋花盆——仪式感缩水,但意思没变:告诉过去,我们没忘。
新房那头更忙。
表弟举着手机直播“净房”,弹幕刷疯了:“撒盐是除晦气?
糯米水防鬼?
”他笑得直抖:“防甲醛!
”确实,现代人把“净房”玩出了花:甲醛检测仪先上,工业风扇呼呼吹,再请保洁阿姨来套“开光套餐”——其实就是高温蒸汽消毒。
至于放鞭炮?
小区不让,改用手持礼炮,嘭一声,邻居在群里发“恭喜”,比鞭炮响多了。
最逗的是“搬火”。
老一辈要拎炭火盆跨门槛,寓意“日子红火”,现在直接电磁炉煮第一锅水,顺便涮火锅。
闺蜜上周搬家,非让快递员当“火神”,签收第一个快递是空气炸锅——插上电,全屋飘起薯条味,她说:“这比烧香好闻。
”
当然,玄学也没丢。
表姐请风水师看户型,大师盯着主卧卫生间摇头:“水火相冲。
”她隔天把马桶盖贴了张“出入平安”,转头在闲鱼卖了浴缸,换了个大衣柜。
大师收钱时憋笑:“现代风水,主打一个心理按摩。
”
真正累的是人。
搬家那天,孩子抱着旧玩具不撒手,老公蹲在电梯口喘粗气,丈母娘偷偷抹泪:“这房子我盯装修盯了三个月,说走就走啊?
”可等亲友拎着乔迁蛋糕进门,香槟嘭地一开,所有人突然活了——原来仪式感的尽头不是规矩,是有人记得你换了个窝。
晚上十点,老李在新家阳台点了一炷香,插进花盆。
风一吹,烟飘回客厅,绕着吊灯打转。
老伴笑:“看吧,爸妈认路了。
”
其实谁都明白,墙不会记得谁跪过,但人会。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