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说清“循环伏安法(CV)”!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4 10:56 2

摘要: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是一种在电化学研究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技术,它通过电位的线性扫描和电流响应的记录,揭示了电化学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和扩散特性。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其能够提供关于氧化还原过程以及电子转移动力学的丰富信息,从

说明:本文介绍了循环伏安法的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读者可系统学习到其操作、数据解读等知识了解其在电池、催化剂等领域的作用助力相关研究与应用。


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

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CV)是一种在电化学研究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技术它通过电位的线性扫描和电流响应的记录揭示了电化学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和扩散特性。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其能够提供关于氧化还原过程以及电子转移动力学的丰富信息从而在多个领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循环伏安法的实验设计基于三电极体系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在实验中电势从初始电位开始扫描经过一系列电位测量后回到初始电位完成氧化还原循环形成循环伏安图如图1

这一过程中电势的线性扫描和电流响应记录形成了电流-电位曲线其中包含氧化还原峰、峰电流和循环特性等关键信息。通过对这些曲线的分析可以定量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这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的本质至关重要

1CV图。


循环伏安法的技术特点

可逆性判断


可逆氧化还原反应的峰电位差约59 mV25℃阴阳极峰电流比值接近1不可逆反应则峰间距增大且峰形不对称。

2显示了在循环伏安法中的时间-电压图谱。在这个图中可以看到电位从0扫描到0.8 V扫描速度为0.05 V s-1扫描三次且遵从:v=dV/dtv为扫速V为电压t为反应时间。

2:在循环伏安法中应用于工作电极的锯齿形电位波形。


3显示了一个简单的可逆氧化还原过程的循环伏安图,其形式为:O+ ne-R。其中O是氧化物种R是还原物种n是反应中涉及的电子数。方程O+ ne-R的过程在化学上是可逆的,因为正向反应的产物是反向反应的反应物,反之亦然。

只要系统能够在完成一个电子转移的时间内达到平衡系统将趋向于热力学平衡在该平衡状态下施加电势方向的微小变化将导致过程的反转系统将趋向于热力学平衡状态在该状态下施加电位的微小变化将导致过程逆转。

3:氧化还原反应的CV图。


对于溶液中的可逆反应,伏安峰的位置与v无关,并且可以使用以下方程计算峰的分离。

|EpOx - EpRed| = 2.2 RT/(nF)

其中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n是反应中涉及的电子数F是法拉第常数。在298 K分离度为56.5/mV。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的峰分离度来计算反应中涉及的电子数。

过程识别


溶液扩散控制的反应电流与扫速平方根(v1/2)成正比;表面吸附控制的反应电流与扫速(v)呈线性关系。在可逆条件下正向和反向反应的峰值电流ip应该是相同的并且可以用以下方程计算。

ip=(2.69×10⁵) n3/2 AD₀1/2 v1/2C₀

其中A是面积(平方厘米)D0是扩散系数(平方厘米每秒)C0是体相溶液中电活性物种的浓度(摩尔每立方厘米)。因此溶液的氧化还原过程将表现出对扫描速率的v1/2依赖性。

相比之下表面吸附可能与溶液过程不同因为ipv呈正比显示出ip对扫描速率的线性依赖性。在平衡状态下表面过程的峰分离也接近零毫伏体相扩散不再发生。产生的电流来自于电荷通过电极/电解质界面的转移,被称为法拉第过程


定量分析


峰电流与电活性物质浓度、电极面积、扫速相关可通过Randles-Sevcik方程计算扩散系数。

ip = (2.69×10⁵) n3/2 ACD₀1/2 v1/2=KC

其中ip是峰值电流(单位为安培)n是电子数A是工作电极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厘米)D是扩散系数(单位为平方厘米每秒)v是扫描速率(单位为伏特每秒)C是电活性物种的体积浓度(单位为摩尔每立方厘米)。对于一个可逆系统,阳极(ip,a)和阴极(ip,c)的峰值电流相等,比率ip,a/ip,c1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实例

锂离子电池


4研究人员在饱和LiNO3电解液中LiFePO4在不同扫描速度下的CV曲线随着扫描速度的不同电流峰形发生变化扫描速度越大峰电流也就越大

氧化峰和还原峰分别向正、负方向偏移其间距E增大这是因为锂离子在LiFePO4 中的扩散速度较小在扫描速率较快时电极表面的锂离子来不及扩散促使极化增大而造成的同样由以下关系式成立:

ip=(2.69×10⁵) n3/2 AD₀1/2 v1/2C₀

其中A为电极面积D0为锂离子的固相扩散系数C0为反应物本体浓度n为反应得失电子数从图4可知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峰电流值和扫描速度v1/2成线性关系表明在饱和LiNO3溶液中锂离子在LiFePO4的扩散过程是整个电池反应的控制步骤利用图4中ip-v1/2的斜率则同样可近似求得不同峰位置下电极反应的扩散系数D

4不同扫描速率下LiFePO4在饱和LiNO3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及峰值电流与扫描速率的平方根关系DOI10.3866/PKU.WHXB20070127


锂硫电池


根据图5 CV图所示传统LSBLi-S Battery)中典型的双平台恒电流放电/充电曲线及相关物种转化。S8(红实线)首先还原为阴极液Li2S8(固相到液相)显示出第一个电压平台在2.2-2.3V。然后Li2S8进一步还原为短链Li2S6Li2S4特征是陡峭的电压斜率(液相到液相)。

接着溶解的短链LiPS还原为不溶性的硫化锂(Li2S/Li2S2产生第二个较长且较低的电压平台在1.9-2.1V

5:典型的恒电流放电/充电曲线及其在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中的相关化学。DOI10.1039/C4TA04727C


电催化电极表面过程分析


CV还可以用于研究电极材料的表面改性如通过CV测量电极的电化学表面积(ECSA从而评估其表面活性。ECSA是根据催化过程中电化学双层电容(Cdl)估算得出的。

为了评估并比较不同电催化剂的固有NO3-RR活性在非法拉第电位区间根据不同扫描速率下获得的循环伏安法(CV)曲线计算了CdlECSA 值。

如图所示Cu9S5 SNWs电催化剂的 Cdl值(12.06 mF cm-2)和 ECSA值(301.5 cm2)均显著高于Cu9S5 NWsCu9S5 NCs分别达到后两者的近两倍和三倍以上。这进一步证实了亚纳米级Cu9S5 SNWs电催化剂具有更多能够促进NO3-RR的活性位点。

6Cu9S5 SNWsCV测试及ECSA值。DOI10.1002/aenm.202403354

来源:华算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