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让千年石刻艺术火出圈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21 08:01 1

摘要:4月16日,记者在曲阳县恒州镇南马古庄村见到刘旭硕时,他正专注地打磨一尊泥塑。竹刀轻挑,红泥碎屑簌簌落下,一位笑容慈祥的老人轮廓逐渐清晰——这是网友定制的外婆雕像。

4月16日,刘旭硕在完成网友定制的塑像。河北日报记者李傲摄

4月16日,记者在曲阳县恒州镇南马古庄村见到刘旭硕时,他正专注地打磨一尊泥塑。竹刀轻挑,红泥碎屑簌簌落下,一位笑容慈祥的老人轮廓逐渐清晰——这是网友定制的外婆雕像。

制作一件30厘米高的铜像,需经过制作泥塑模型、翻制硅胶模具、浇铸、抛光等十余道工序,耗时3个月,售价6000元。“去年接了200多单,今年清明前直播间的咨询量尤其多。”这个一脸稚气的年轻人,动作娴熟精准。他一边端详着面前的泥塑,一边对记者说。

20出头的刘旭硕,是土生土长的曲阳人,从小对雕刻技艺耳濡目染,父亲和伯伯都是曲阳老一代石匠。

曲阳石雕工艺历史悠久,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县域内2300多家雕刻企业带动10万多人就业。闻名全国的石雕技艺,以及家门口的就业机会,是很多曲阳孩子选择学习石雕技艺的重要原因。

“在学校里,我们学习了雕刻艺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美学鉴赏、空间构造,特别是数字建模,这些都是我父辈从老师傅那里学不到的。”刘旭硕告诉记者。从曲阳雕刻学校毕业后,刘旭硕师从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王昭辉,专攻人物雕像。

随着直播的兴起,2023年,刘旭硕尝试用短视频记录创作:第一条作品是制作袁隆平院士的雕像。他反复观看袁老生前影像,调整皱纹弧度和眼神,打磨了50多个日夜。“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我的视频,播放量最多的一条超过了800万。”刘旭硕摸着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2023年深夜的一条私信让刘旭硕彻夜未眠:“能为我母亲塑像吗?”刘旭硕郑重接下这个任务,只收取了基本的材料费。成品交付时,客户抚摸着铜像眼含热泪,说“特别像”。“这让我心里感觉挺温暖的,更觉得我们这个行业有价值。”刘旭硕说。

在抖音里搜索@铜像大师兄,最新的一期视频点赞量是723,背景音乐中一声“外婆,我想你啦”,让人潸然泪下。对照着一张张老照片,刘旭硕和小伙伴们精雕细刻,帮很多人实现了和亲人跨越生死的“重逢”。就像网友在留言中所说,“外婆去世3年了,一尊40厘米的铜像让思念有了着落”。

随着订单的增多,刘旭硕团队从3人扩至5人。“哪有什么流量密码,不过是真情和专注。”刘旭硕谦逊地说。

数字时代的浪潮拍打着千年古艺。看到刘旭硕通过制作泥塑模型、数字建模,利用数字雕刻机粗加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一件巨大的人物雕像,其父刘得坡赞叹:“过去工人们七八天的工作量,数雕机不到一天就完成了。”“传统技法打底,现代科技添翼,这才是非遗该有的样子!”刘旭硕接过父亲的话说。

如今,这个“00后”团队手把手教乡亲们架起直播设备。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里很多石雕工坊和雕刻公司都开始上直播。

在曲阳,古老的雕刻艺术正被青春重新定义。当“00后”用直播激活非遗市场,用数字技术解构传统美学,用专业所学致敬国之功勋……在这里,每一刀雕刻的不仅是石头,更是一个属于新时代的非遗传承的故事。(河北日报记者 李傲)

来源:河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