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视镜头里,福建舰甲板上空警-600、歼-35、歼-15D依次丝滑起降,三弹齐发的壮观场面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许多人流下热泪,纷纷为刘华清将军、马伟明院士和中国军工点赞。然而,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总会冒出一些“清醒”的声音,轻描淡写地评论道“没有核动力”,暗示
《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解析之37
当“煮蛋器心态”遭遇福建舰欢庆:析“思想殖民”下的精神桎梏
那种“中国永远不行,美西永远第一”的思维定式,恰是精神被殖民的深刻烙印。
央视镜头里,福建舰甲板上空警-600、歼-35、歼-15D依次丝滑起降,三弹齐发的壮观场面让无数观众热血沸腾。许多人流下热泪,纷纷为刘华清将军、马伟明院士和中国军工点赞。然而,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总会冒出一些“清醒”的声音,轻描淡写地评论道“没有核动力”,暗示与美国的差距依然巨大。
这种场景令人想起何祚庥院士对德国煮蛋器的推崇——一个1986年从德国带回的煮蛋器,因其“煮鸡蛋越多用水量越少”的设计,被盛赞为体现了“德国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
当这种“煮蛋器心态”面对国家重大科技进步时,便显现出其固化的思维定式:中国任何成就都不足以与西方相提并论。
01 报告揭示:美国认知战与思想殖民的全景图
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近期发布的《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报告,系统揭露了美国在全球开展认知战的历史和手段。这份报告指出,美国施行思想殖民旨在巩固文化强权、强化政治霸权、维护经济特权,从而构筑霸权体系的深层基石。
思想殖民是基于不平等、为了不平等的头脑控制,具有强制改造、恶意操纵、隐蔽渗透、长期侵蚀等特点。美国政治学者汉斯·摩根索曾直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不是征服和掌握经济,而是控制人的头脑。”
报告深入剖析了美国思想殖民的实践体系,包括六大支撑系统:不断演进、纵深拓展的战略体系;多元协同、勾连合谋的组织体系;虚伪“双标”、瞒天过海的价值体系;多重渠道、立体灌输的传播体系;多种形态、隐性渗透的内容体系;以及软硬结合、挟制垄断的技术体系。
这一思想殖民体系已对全球造成严重危害,尤其是“摧毁精神独立,培育亲美势力”。在长期的思想渗透下,一些国家的精英群体被“洗脑”,丧失精神独立,出现“文化驯服症”,内心“崇美”、言语“媚美”、行事“畏美”。
02 精神被殖民的精英:思维定式与表现特征
在思想殖民的长期侵蚀下,部分精英阶层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思维定式,即潜意识中将美国等同于“先进”“文明”“发达”的代名词,而将本国定位为永恒的“追赶者”。
这种思维定式表现出几个鲜明特征。首先是永远的比较心态——无论中国取得何等成就,他们总能找到“不足”之处。福建舰弹射成功,便强调“没有核动力”;华为突破芯片封锁,便谈论“架构仍非原创”;中国高铁里程全球第一,便质疑“核心技术依赖国外”。
其次是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这部分精英往往以“理性”“客观”自居,将爱国热情贬为“民族主义”,将成就欢庆视为“盲目自大”。在全网欢腾之际,他们迫不及待地泼冷水,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思考”。
再者是对西方产品的过度推崇。如何祚庥院士对一个德国煮蛋器的高度评价,认为其体现了“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这种对西方产品的神话化,恰恰反映了对本土产品的不信任和贬低。
这种思维定式导致他们形成了一种“批判惯性”:对于中国的成就轻描淡写,对于西方的问题轻描淡写;对于中国的不足夸大其词,对于西方的优势夸大其词。这种选择性批判,暴露了其思维深处的殖民烙印。
03 认知战的恶果:自我殖民与文化失语
美国思想殖民更深层的危害,在于其对一个国家精神脊梁的侵蚀。在长期的思想渗透下,一些精英群体被“洗脑”,丧失精神独立,出现“文化驯服症”。他们将美国视为唯一的标准和榜样,主张全盘西化,甚至丧失基本的人格国格。
这种“自我殖民”现象在学术领域尤为明显。中国学者研究中国问题,却必须引用西方理论才能获得认可;中国企业发展模式创新,却要被套用西方管理理论才能被认真对待。这种学术依附现象,正是思想殖民的成功体现。
更严重的是,思想殖民导致了一些精英的“文化失语症”——丧失了用本土话语解释本土现象的能力。当他们分析中国航母发展时,脑海中只有美国的标准和框架,无法理解中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安全需求选择的发展路径。
报告指出,美国通过一系列“国际教育和文化交流”项目,在全球知识精英中培育亲美力量,使之成为传播美国意识形态、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重要支点。这些被“洗脑”的精英往往在关键时刻成为美国利益的“代言人”和“带路人”。
04 打破思想殖民:从文化自信到精神独立
面对思想殖民的侵蚀,报告呼吁各国破除价值迷信、摆脱思想依附,坚持开辟独立自主的文明发展新路。今天,随着“全球南方”加速觉醒,美国霸权走向衰落,世界进一步看清美国思想价值体系背后的自私、伪善与“双标”。
打破思想殖民的第一步是确立文化自信。中国航母的发展路径,是基于国情和安全需求的理性选择。常规动力航母在维护效率、作战半径等方面虽与核动力有差异,但对于现阶段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已足够适用。更重要的是,中国已掌握了电磁弹射这一核心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其次是要建立自主的评价体系。福建舰的成就,不应以美国标准为唯一评判依据。中国军工人员克服技术封锁,独立研发世界领先的电磁弹射技术,这一过程体现的创新精神和工程能力,值得全体中国人自豪。
最重要的是要重拾精神独立。正如报告所强调的,历史一再证明,任何强加于人的思想模板都终将破产,任何操弄他人认知的图谋都注定失败。中国必须坚持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盲从任何外部模式。
在全球南方国家加速觉醒的今天,打破美国思想殖民枷锁、实现精神独立自主、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呼声日益高涨。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价值和贡献。
05 拥抱多元文明:超越二元对立思维
要真正打破思想殖民的枷锁,我们需要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欣赏德国煮蛋器的精巧设计,并不必然意味着贬低中国制造;欢庆福建舰的成就,也不等同于否认核动力航母的优势。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中国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包容性——我们能够欣赏德国的工艺美学,学习美国的技术创新,同时保持自身文化主体性。这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当中国网友为福建舰欢呼,为马伟明院士点赞时,他们表达的是一种朴素的民族自豪感,这种情感是正当且健康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公民不为本国成就感到自豪,这个国家又何来凝聚力和前进动力?
那些永远“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精英,其实恰恰落入了另一种盲目——盲目崇拜西方,盲目怀疑自身。真正的理性不是一味批判,而是实事求是,既看到进步也承认不足,既自信又自省。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强加于人的思想模板都终将破产,任何操弄他人认知的图谋都注定失败。随着全球南方加速觉醒,美国霸权走向衰落,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摆脱思想桎梏、重拾文化自信。
当福建舰上的舰载机腾空而起,它们承载的不仅是中国军工的技术突破,更是一个文明古国打破精神枷锁、重拾文化自信的象征。真正的进步始于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源于我们敢于庆祝每一个里程碑的勇气。
在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潮流中,中国将继续以自信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既不盲目排外,也不卑躬屈膝。这或许才是对思想殖民最有力的回应。
附录:《思想殖民——美国认知战的手段、根源及国际危害》3.1侵蚀意识形态,颠覆他国政权
意识形态入侵是美国思想殖民的重要方式。美国善于在敌对国家植入美式价值理念,达到瓦解共识、扰乱人心、制造分裂,直至和平演变、颠覆政权的目的。
针对苏联的和平演变就是从思想渗透开始的。美国通过电影、电视、广播、书籍等媒介,将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灌输给前苏联民众。苏联年轻一代和知识分子阶层逐步接受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社会内部凝聚力受到严重侵蚀。同时,美国还支持和资助苏联境内的反对派力量,包括政治异见者、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等,为他们提供资金、庇护和宣传平台,帮助他们在苏联内部建立反对阵营。这些反对派力量通过出版书籍、发表文章、组织集会等方式,丑化苏联党政形象、黑化苏联历史,令人民失去精神依托。美国还通过各种渠道接触、游说甚至贿赂苏联高层官员和知识分子,改变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使他们开始怀疑并批判社会主义制度,逐渐转向支持西方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政治多元化、经济市场化、思想自由化等。然而,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没能帮助苏联走出困境,反而加速了内部分裂和动荡,最终导致苏联走向分裂和解体。
尝到了思想殖民“不战而胜”的甜头后,美国越发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美国作家威廉·布鲁姆在《民主:美国最致命的输出艺术》中指出,二战结束以来,美国试图推翻50多个外国政府,粗暴干涉至少30个国家的选举。莫斯科国立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安德烈·马诺伊洛认为,因“颜色革命”引发政变后,民众可能会对掌权的傀儡存有幻想,将其视为“改革者”和“英雄”。但幻想终会幻灭,国家将继续陷入政府倒台、经济凋敝、治安恶化等交织的“宿命”,不断走向衰败和瓦解。#MCN微头条伙伴计划##认证作者激励计划#(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大道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