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先叮乙肝患者,再叮你?是否会传染?医生权威解答来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1 02:38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1799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在夏天,蚊子成群结队出动,几乎人人都难逃一“叮”。但有时候,一些令人担忧的说法也随之而来:“蚊子叮了乙肝病人,又叮别人,会不会把病传过去?”这个问题在不少人心里埋下了疑问,尤其是家里有老人、小孩或本身免疫力差的人,更是担心不已。

那么,蚊子到底能不能传播乙肝?万一咬了乙肝患者再咬别人,真的会传染吗?今天我们就来把话说清楚。

乙肝全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属于典型的血液传播性疾病。它的传播途径包括母婴、血液、性接触等,但从未包括“蚊虫叮咬”

这可不是随口一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就明确指出:蚊虫并不具备传播乙肝病毒的能力。

为什么会这样?道理其实很简单。

蚊子吸血的过程虽然会穿透皮肤,但它吸的是血,不是“注射”血。蚊子的口器像一个细长的吸管,在吸血的时候,它会分泌唾液到人体中,但不会将上一个人血液“回注”到下一个人身上。这就好比你用一根吸管喝了可乐,再拿去吸水,水不会变成可乐。

而且,乙肝病毒在蚊子的体内根本存活不了多久。研究表明,HBV在蚊子体内不能复制,也不会穿过蚊子的消化道。即使蚊子刚咬完乙肝患者,嘴上残留一点病毒,也无法通过叮咬传播到另一个人身上

国家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著名病毒学专家李兰娟院士曾公开表示:

乙肝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不必因蚊虫吸血而担心感染。”

这背后还有实验证据支撑。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将带有乙肝病毒的人血喂给蚊子,再让这些蚊子叮咬健康个体,结果无一感染

和乙肝类似,艾滋病病毒(HIV)也有类似的传播误解。同样地,HIV也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病毒学研究已经多次证明,蚊子并不是病毒的“工具人”,它们没有传播这些血液病毒的生理机制。

虽然乙肝不是蚊子传播的,但蚊子确实是某些病毒的“老熟人”。什么病毒真正会通过蚊子传播呢?

比如:

登革热病毒

寨卡病毒

黄热病病毒

疟原虫(引起疟疾)

这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蚊媒传播疾病。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病毒或寄生虫能在蚊子体内生存、繁殖,并通过唾液腺进入下一个宿主。而乙肝病毒连第一步都过不了。

所以,蚊子不是不能传播病,而是它有“选择性”,乙肝不在它的“传播列表”上。

其实,这种误解有迹可循。

首先,乙肝的传播方式和血液有关,而蚊子又是“吸血鬼”,这就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再加上,有些家庭中如果孩子得乙肝,父母第一反应是“他怎么得的?是不是被蚊子咬的?”尤其在农村或信息不畅通的地方,这样的猜测就更容易传播。

但事实上,乙肝在我国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母婴传播,其次是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很多人是在出生时就感染了,而不是后来被“蚊子传染”。

既然蚊子不能传播乙肝,那我们真正要防范的是什么?

首先是接种乙肝疫苗。这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乙肝疫苗能激发体内产生乙肝表面抗体(HBsAb),从而对病毒形成天然屏障。

国家早在2002年起,就为新生儿提供免费乙肝疫苗。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已从1992年的9.67%下降至0.3%,疫苗功不可没。

其次是要避免不洁的血液接触,比如共用针具、无证场所纹身、输血不规范等,这些都是乙肝的高危因素。

最后是了解乙肝,不歧视乙肝患者。乙肝不会通过握手、拥抱、共用餐具传播,一些对患者的过度恐惧,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社会压力。

总结一下,蚊子虽然烦人,但它不是乙肝病毒的“搬运工”。它咬了乙肝患者后再咬你,不会让你感染。

真正需要警惕的,是对乙肝的无知和误解。科学认知,是最好的防护伞

如果你实在怕蚊子,那就涂点驱蚊液,装上纱窗,但别再担心它传乙肝了。安心睡觉,比什么都重要。

参考资料:

[1]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202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指南》.
[2] 李兰娟.《病毒性肝炎的预防与控制》.人民卫生出版社.
[3]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蚊子是否能传播乙肝病毒的实验研究》.《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中国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来源:健康新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