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宝楠(1791年—1855年),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历任文安、元氏、三河等县知县。宝应地处江苏中部,大运河之畔,明代以降学人辈出,而刘宝楠家族更是本地望族,诗书传家,并在学术上成为扬州学派的代表。刘宝楠一生勤奋治学,留有
刘宝楠(1791年—1855年),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进士,历任文安、元氏、三河等县知县。宝应地处江苏中部,大运河之畔,明代以降学人辈出,而刘宝楠家族更是本地望族,诗书传家,并在学术上成为扬州学派的代表。刘宝楠一生勤奋治学,留有《宝应图经》《释谷》《汉石例》《念楼集》《胜朝殉扬录》《愈愚录》等学术、诗文、笔记类著述20多种。他与其子刘恭冕共同著述的《论语正义》,是有清一代研究《论语》的大成之作,在经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四月,刘宝楠赴任文安知县。文安县地势低洼,堤堰经久未修,每遇伏秋水涨,泛滥成灾,殃及百姓。刘宝楠到任后立即巡视所有堤防,询访民间疾苦,带领民众修堤,他还记录了文安任上修筑河堤的实事,加上阅检以往修堤案卷获得的史料,撰写为《文安堤工录》一书,并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刊印。
《文安堤工录》共六卷,卷一“岁修清河堤一”,卷二“岁修清河堤二”,卷三“岁修清河堤三”,卷四“承修雄县烹耳湾堤”,卷五“承修霸州武各庄堤”,卷六“助修大城县固献等堤”。
“岁修清河堤一”一卷,首先记录了嘉庆十一年岁修千里长堤的主要过程。该年四月二十八日,直隶总督裘行简上奏嘉庆皇帝,详述兴筑千里长堤的重要性,并陈述此次请帑修堤的细致准备工作和工程进度。裘行简在奏折中阐明,千里长堤堤工中段,按管辖范围分为上下两段:自高阳县起至雄县止为上段,属清河道管理;自保定县(今河北省文安县新镇镇一带)至文安县,再到大城县边界(今文安县德归镇西新桥一带)止,为下段,属天津道管理。另外,新旧格淀堤堤工也附属于清河堤工,属通永道管理。为请帑修筑千里长堤,裘行简从上一年(嘉庆十年)十二月开始,就委派各道官员分段勘估堤工长度、工程所需土方与椿料及所需银两,并对施工中涉及修筑的叠道、木桥、涵洞等具体事项做了具体的勘估。嘉庆十一年三月兴工后,又派员对上年勘估进行复核,确估工程所需银两等项。
得到嘉庆皇帝钦批后,五月初三日,裘行简札布政司,“此次兴筑千里长堤、新旧格淀堤,圣主不惜数十万帑金,为小民永谋乐利,凡有人心同应感奋”,要求布政司尽“查催督办之责”,以办好此项要工。在札文中,裘行简还列举了地方在修堤过程中的偷减行为,诸如“不离堤十余丈取土”、“不层土层硪仅以浮松之土敷衍”、“堤跟不能如式致两面坦坡瘦削”,并指出,地方官员除文安县令能够认真办理工务外,其余各员或“自作聪明”,或“有心玩误”,要求布政司随时委员密查,对不按照河工定例承办修堤工程的,“将该员枷号示警”。
五月十六日,布政司牌示,派员前往文安县会同县令妥为办理,并强调“务令旗民人等一律出夫”“协力修筑”。
五月二十九日,裘行简又札饬天津道,令其必须与清河道一起,“立即严催印委各员,雇集人夫给发价值,将千里长堤工段上紧兴修”,按五日一次禀报修筑情况。
六月初十日,天津道札饬文安县,“立即将未经办理各工段雇集人夫,抢办完工”,并对旗民屡屡抗违不出人夫修堤的事情据实禀报。
记述嘉庆十一年岁修千里长堤事宜后,《文安堤工录》卷一又记载了嘉庆十六年、嘉庆二十四年和嘉庆二十五年岁修清河堤的主要情形,其中嘉庆十六年记载最详细。
嘉庆十六年二月,文安县知县陈彦通秉各大宪称,文安县千里长堤计程七十余里,计长一万一千九百余丈。此前,为修筑大堤,已经由北岸同知陈丞来县勘估完毕最紧要工段,但是,“卑县为霸保下游,办理工程必须自上而下”,所以请求将霸保堤段的漫口赶紧堵筑,以防合流下注于文安县。三月初一日、十七日,直隶布政使司连续两次札饬文安县,将陈丞未勘估的千里长堤险工一并确估详奏。三月二十二日,文安知县陈彦秉称,已将陈丞所估之要工及其余各段堤工丈尺、土方、所需椿料、半硪银两确定,正赶造清册奏明。闰三月十三日,北岸同知陈丞与文安知县陈彦联名详奏文安各处堤段被淹被冲具体情形,并奏请趁春融土化水渐脱落之时,赶紧兴工。四月十九日,直隶总督温承惠上奏嘉庆皇帝,“上年秋雨稍多,各河泛涨……沿河下游州县境内宣泄不及……大道并堤埝漫口残缺,积水难消”,“现当青黄不接,农民正行拮据”,恳求“以工代赈”修缮堤工。翌日,嘉庆帝谕告,“照该督所请,准其分别酌给以工代赈所需银两”,“限大汛以前一律完固”。
《文安堤工录》卷二主要收录了道光二年、四年、五年、十年岁修清河堤卷册。其中,道光四年卷宗详细记载了从闰七月到十一月修筑千里长堤的情况。主要包括直隶水利事务工部左堂程含章、直隶总督部堂蒋攸铦、直隶南路刑钱府杨本浚、大名府知府、直隶清河道陶樑、直隶布政司屠之申、直隶按察司董淳等,札饬、估办、帮办、稽核文安堤工的系列文案与册籍。
“岁修清河堤三”专门记载刘宝楠组织修筑千里长堤的情形。刘宝楠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出任文安县知县,道光二十四年十月离任。由于他在家乡宝应县时就曾经研究过水利,所以对河堤与民生关系非常重视。他刚到文安,就出示晓谕,督促堤工事宜。他首先阐述自己的观点“(文安)县境低洼,形如釜底,全恃千里长堤并格淀堤以为保障”,并告诫“各村绅士旗民人等—遵照旧章,按地出夫,乘此农事暂暇之时”修筑堤工,限期完成。刘宝楠还按照道光八年修堤旧册,公示各村应修具体段落。“千里长堤派文安岁修者计长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丈,分为三十八段”;“格淀堤计长二千零三十丈五尺,分为十六段”。此次岁修清河堤,刘宝楠遇到一个棘手问题,即众多旗民抗拒修堤章程,坚不修堤。面对此种情况,刘宝楠严加督促,令旗人“照堂谕如限赶修,如违即行提究,断不姑贷”。
道光二十二年,岁修清河堤如前。此次岁修,刘宝楠经常到河堤现场查阅,发现问题随即示喻。例如,他发现河水浑浊流势迂缓,探究成因,主要有二:一是水涘河溽,菰草萍花滋生为梗,以致河流浅溢,沙滞泥停,淤积河底,二是河身两岸被一些贪图小利之人拦圩佃种,以致河身变窄,无所容受河水。
和上年一样,本年修筑河堤,仍有旗民抗违不修。对此,刘宝楠“查勘一处劝谕一处,勒令不论绅衿旗户,各按各段,赶紧兴修”。他这种刚直不阿的做法,一方面确保了修堤工程的顺利完结,另一方面,由于触犯了旗民的切身利益,为他后来被旗民控告惹出了祸患。
道光二十三年。刘宝楠出示晓谕修堤如前,旗人不修堤。
道光二十四年继续岁修千里长堤。二月,刘宝楠出示晓谕,“限本月二十五日兴工,三月二十五日完工。加高帮宽,层土层硪,务期巩固,不得松浮”。
道光二十四年十月,刘宝楠因强令旗民修堤被参撤任。
《文安堤工录》卷四,主要记载文安县历年承修“雄县烹耳湾堤”的一些存档案册。烹耳湾堤,别名西堤。西堤外十里,雄县史各庄大堤据文安上游,是雄县承修的大清河堤段。虽然烹耳湾堤、史各庄堤不属于文安县岁修千里堤堤段,但是,这些堤段与文安县极有关系,所以刘宝楠整理了相关修堤案卷,做了记载。
本卷中,刘宝楠记录了乾隆三十九年、嘉庆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十五年、十六年、十七年、十八年、二十二年、二十四年文安县承修西堤的诸多事宜,详细记载了各村承修的具体堤段。
道光二十二年六月,史各庄堤漫水,刘宝楠率领文安县民夫星夜赶往堵筑,幸而未决。
《文安堤工录》卷五“承修霸州武各庄堤”,主要记录了刘宝楠会同保定县、霸州一起处理武各庄一带不法民人“私立摆渡,断绝苑家口通衢大道,引车偷税压毁堤工”事件。时间跨度从道光二十一年至道光二十四年。
“助修大城县固献等堤”是《文安堤工录》第六卷,也是最后一卷。本卷主要记载刘宝楠带领文安县民主动帮助大城县修葺子牙河堤段之事。固献等附近堤坝,是大城县岁修子牙河段落,文安人称之为“南堤”。南堤一旦溃决,洪水马上注入文安,于是,每到伏秋盛涨之际,文安县民就会帮助大城县抢险。本卷记载了道光二十一年、二十二年、二十三年和二十四年,刘宝楠组织文安县民助修大城县固献、演马等堤段的事迹。在助修过程中,刘宝楠一边组织民众出夫修堤,一边与大城知县一同亲临堤工现场督筑。在几次助修大城县子牙河堤工过程中,刘宝楠还用自己的薪俸捐置堤工所需物料蓆片二百领、苘麻六百斤。刘宝楠带领县民帮助大城县修筑了子牙河堤,“堤工幸保无虞,文邑有秋”。
统览《文安堤工录》一书,刘宝楠为后人留下了清代中晚期文安县及周边雄县、保定县、霸州和大城县等地方详实的堤工史料,涉及堤坝工程的勘估、堤工修筑技术、土方开挖方式、堤坝护坡与护面的标准、引导河水畅流的方法、堤工经费的计算与拨付、堤工督修管理机制、防汛抢险等诸多方面,是一部难得的水利工程史、水利档案史著作。
作者简介
刘清华,1964年生于河北省文安县,祖籍山西,晋商后裔,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已退休),著述主要涉及中小学教学、青少年智力开发和乡土文化教育。曾担任1994年中央电视台教育节目部、天津教育杂志社联合拍摄的电视系列片《陈铎老师教我巧记》脚本撰稿人。参与编著贵州师范大学智能开发研究所承担的全国“九五”教育科学重点课题“贵州省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教材《文理科最佳记忆法》(贵州人民出版社)、吉林省四平师范学院科研处记忆学丛书《揭开记忆术之谜》(长春出版社)等多部著述。1990年参加廊坊市中小学乡土教材《我爱廊坊》(教育科学出版社)编著工作。近年来,为县域学校开发了三种基于本土文化的校本课程,并主笔编写校本教材。目前主要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的挖掘与传承,主要研究清末民初晋商文化在冀中平原的传播、以廊坊市域为区位中心的京津冀历史文化,已发表研究文章《书法家赵孟頫记载的永清明肃楼》《清代戏曲名家王筠与永清人的一段情缘》《1919年廊坊火车站一带霍乱疫情始末》《水西庄主人、宾客在东安(安次)县城往事》《胜芳古镇走出的文化学者—程曦》《白峰溪:从胜芳镇走出的女剧作家》《报道开国大典的著名摄影记者—林扬》等。曾在廊坊市图书馆“廊坊文化沙龙”活动中举办专题讲座《冯玉祥在廊坊驻军往事》。现为廊坊市大清河与洼淀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来源:京畿有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