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以来,青岛市北区人社局聚焦“营商增效年”部署要求,务实笃行,创新突破,以优服务、增效能为核心,以稳就业、保民生为重点,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政策,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激活服务发展效能。一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364人,完成率28.75%,居全市首
今年以来,青岛市北区人社局聚焦“营商增效年”部署要求,务实笃行,创新突破,以优服务、增效能为核心,以稳就业、保民生为重点,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政策,不断优化服务环境,激活服务发展效能。一季度,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364人,完成率28.75%,居全市首位。
政策之“薄”,是刀刃向内的改革自觉。近年来市北区人社局从大而全向小而精的服务思维转型,将自身置于“用户视角”的思维逻辑,用精准政策“滴灌”替代低效大水“漫灌”。位于大港街道的青岛偏锋科技有限公司曾面临用工短缺和技术人才招聘难的困境,就业人才服务专员在走访调研中了解到企业需求后,“送政策上门”为其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深入梳理企业岗位要求,结合信息库资源,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求职桥梁”,有效缓解用工压力。“需求导向、服务前移”的工作思路,不仅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就业难题,更为企业发展注入创新动力。
服务之“厚”,是治理智慧的升级突破。政策汇编变薄但服务链条却在拉长。市北区将政策效能由制定环节的“周全”,变为实施过程的“穿透”,通过“千员牵千企联万户活动”,选派1314名就业人才服务专员,建立“问题收集-分类破解-跟踪督办”闭环机制,25年一季度解决企业难题200余个。开展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助企护航”四大行动,加快“北智云”就业服务平台数字化建设,打造“数智+”服务闭环, 完善企业赋能清单和求职关怀清单,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和企业用工余缺数据库,实现数据向上归集,服务向下延伸,累计服务各类企业千余家。让政策找人的主动服务,实时感知企业需求、动态调整支持路径,让无处不在的服务成为营商环境的新质生产力。
薄厚之“变”,是政企关系的动态平衡。政策汇编的变薄是将选择权交回企业,服务能力加厚则是以专业化支撑保障市场主体活力。敦化路街道把移动巴士开进CBD万达广场,真正将人社服务与群众期盼和企业需求串联起来,以个性化定制服务,提升辖区内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带动周边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近年来,市北区围绕“一核二轴六驱动”工作目标,依托“1314”陪伴式就业服务机制,健全专业化、数字化、便民化、标准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就业服务端口前移、重心下沉。依托商超、社区等人流密集地,持续搭建“就享家”乐业服务站,搭建全省第一家校园服务站、书店服务站,并嵌入AI政策解读、直播带岗、远程面试、实景体验等新技术,形成集需求归集、岗位推送、能力提升等于一体的集成式就业服务场景,进一步提升就业服务供给能力,全方位拓宽就业服务半径,营造全区良好就业生态。政府从主导者转变为赋能者,通过制度创新、服务供给、生态培育,成为市场创新的常青树。市北区始终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作用,让政策落地有声,服务温暖有力,发展持续有劲。
来源:鲁网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