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她以笔为锋,让检察政务材料精准有力;她以文为桥,让法治宣传故事直抵人心;她以情为纽,让队伍建设工作温暖有力;她以责为基,让新媒体工作高效畅通。多年来,她在政治部多个岗位上深耕细作,用无声的笔触和精细的服务,在千头万绪的政工实务中将滚烫的初心反复淬炼成令人信赖的
她以笔为锋,让检察政务材料精准有力;她以文为桥,让法治宣传故事直抵人心;她以情为纽,让队伍建设工作温暖有力;她以责为基,让新媒体工作高效畅通。多年来,她在政治部多个岗位上深耕细作,用无声的笔触和精细的服务,在千头万绪的政工实务中将滚烫的初心反复淬炼成令人信赖的“匠心”,她就是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检察干警张晨曦,用实际行动践行“好网民”的职责。作为政治部的“硬核担当”,她3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司法行政人员,3次被本院评为业绩考评优秀干警,荣立三等功1次、获嘉奖3次,被评为“铁人先锋岗”。
以“初心”筑“典范”,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张晨曦同志深知,检察机关不能失语,必须主动发声、善于发声。她将网络平台视为检务公开、法治宣传、服务群众的主战场。
她积极构建、运营维护检察院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矩阵,使其成为发布信息、解读政策、收集民意、提供服务的重要窗口。在她的努力下,该院的新媒体平台成为群众了解、监督、支持检察工作的重要桥梁。
她敏锐捕捉检察工作中的亮点和故事,策划推出的系列新媒体作品,形式新颖、语言鲜活,将严肃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生动易懂的网络语言,多次引发转发点赞热潮,打破了检察工作的“神秘感”,让检察工作“飞入寻常百姓家”。
她及时回应网民通过新媒体平台提出的法律咨询诉求,耐心解答、依法指引,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真正让检察宣传的过程成为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监督的过程,搭建起了检察机关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以“慧心”谱“新声”,做检察形象的“传播者”
“检察宣传工作不仅是展现检察风貌、传递时代能量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法治精神的具象表达。做好它,责任重大。”为保证宣传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张晨曦不断开启“充电”模式,让检察工作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更远。
她积极主动了解宣传重点和热点,精准把握上级要求和指导精神,校准宣传导向的精准坐标;她认真学习互联网上优秀宣传稿件,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风格和选题角度,把精彩的语句、案例存到备忘录里,如今备忘录已成为她的“宣传宝典”;她虚心请教,一篇稿件常常反复修改七八遍。“文字是有力量的,要力求精准、生动,把检察故事讲到人心里去。”她对自己的文字有着严格的标准。
“今年的三八节既要突出检察巾帼风采,还要让女干警们感到温暖、有意义。”“五四青年节,一定要把青年干警,特别是新进干警的活动积极性提起来,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每到特殊时间节点,她总是提前策划着宣传及活动,让这些宣传在网上熠熠生辉,拉近与网民距离。
她撰写的90余篇稿件被最高检、检察日报、中国长安网等国家级媒体和网媒采用,140余篇稿件被省检察院、省政法委、黑龙江日报等省级媒体和网媒采用,她一直努力用文字在互联网上讲好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检察故事。
以“忠心”筑“防线”,做清朗空间的“守护者”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是广大网民的共同期盼。张晨曦同志不仅是正能量的传播者,更是网络谣言的“清道夫”和错误思潮的“辩驳者”。
她积极利用个人实名认证的新媒体平台生动讲述检察机关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故事和显著成效。
她时刻关注各类网络信息,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误解、质疑甚至抹黑检察工作的不实信息,敢于亮剑、善于发声。她积极用法治思维和专业知识理性分析、解疑释惑,疏导公众情绪,自觉维护司法权威和政法队伍形象,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贡献了检察力量。
没有公诉席上的激昂陈词,也没有办案一线的惊心动魄,但张晨曦以匠心坚守,在检察政工战线上默默耕耘。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检察政工干警的责任与担当,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篇章,让检察政工工作成为连接单位全局的坚实桥梁,让宣传工作成为传递正能量的明亮窗口,让队建工作成为凝聚团队力量的温暖纽带。
匠心不在云端起舞,而在泥土里扎根,在时光雕琢中不断生长。张晨曦正是用这份扎根泥土的坚守,雕琢出了璀璨的检察政工人生,成为检察战线上的“好网民”。
来源:龙江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