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2025敦煌论坛: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丝绸之路影视剧创作生产与现代传播研讨会在甘肃敦煌举办。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部分省(区)广播电视局负责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影视制作机构和网络播出平台的嘉宾齐
9月21日,2025敦煌论坛:敦煌文化国际传播——丝绸之路影视剧创作生产与现代传播研讨会在甘肃敦煌举办。来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部分省(区)广播电视局负责同志,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影视制作机构和网络播出平台的嘉宾齐聚敦煌,围绕“创作生产”与“现代传播”两大核心,深入探讨广播影视技术赋能内容生产的独特表现形式和传播路径。
肇始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商旅贸易的大走廊,更是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大动脉和大纽带。丝绸之路孕育了璀璨的文化,交流互鉴铸就了多彩的文明。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童刚认为,丝绸之路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广电视听内容创作生产提供了丰厚沃土。深入挖掘丝路文化,推动影视剧创作生产与现代传播的创新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童刚建议,要引领丝绸之路主题创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丝绸之路广电视听多元题材开发,全面提升广电视听内容制作水平与传播效能。
对此,与会专家也给予了积极回应和建议。大家认为,要进一步扩大丝路叙事的影响力,增强影视作品的感染力,深耕文化共鸣、拥抱技术创新、洞察消费需求,推出一批弘扬丝路精神、融汇现代审美的影视力作,全面提升中国丝绸之路影视创作的国际传播效能。
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李金辉说:“要抓住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把积淀千年的敦煌文化用最美、最时尚、最科技的形式表现出来,让世界各个文化领域的人们都能通过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等艺术形式,领略敦煌文化的独特魅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伟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创作生产方式智能化,正重塑影视剧制作全流程,基于人工智能的视频修复增强技术及其应用,也为敦煌壁画等珍贵历史影像资料的修复和再现创造了条件,新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影视行业。
“敦煌文化题材博大精深。”湖南沐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冀兵认为,敦煌文化传播已经到了一个全新时期,用新技术、新手法讲述敦煌文化恰逢其时。比如,用新技术、新手法重新打造经典动画片《九色鹿》,必与4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他建议:“艺术创作必须要聚焦在一个小的点上,用小切口来讲好故事,这样才能带来流量;同时,视频要短,要用巧劲儿,利用VR等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我们的创作水平,进而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除视觉艺术之外,听觉艺术的作用也不应被忽视。”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傅海波说,“声音是一种自带情绪的媒介,我们要打造‘声音的丝绸之路’,用音频来营造穿越时空的文化沉浸感,用新时代的声波讲好千年丝绸之路的故事,唤醒沉睡的古老文明。”
“影视内容引流与地方文旅落地是当前文旅融合的主流模式。”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编辑张书珩认为,通过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创新,在微短剧、直播、AI技术等多个领域持续探索具有平台特色的文旅融合新路径,让敦煌等地方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消费、娱乐等多业态联动增长。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