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下,隐藏着一个新石器时代就曾有人类活动的地方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4 08:58 1

摘要:新渎社区地处无锡市阳山镇东大门,北接火炬村,东依直湖港,与桃园村为邻,南通桃源村,西连阳山村,辖区面积约1.82平方公里,现辖上安阳、庙墩上、山嘴头等7个自然村和新渎苑、龙湖万科等居民小区,以及基本农田(桃树田)450亩,居(村)民共计1250户,实际居住总人

新渎社区地处无锡市阳山镇东大门,北接火炬村,东依直湖港,与桃园村为邻,南通桃源村,西连阳山村,辖区面积约1.82平方公里,现辖上安阳、庙墩上、山嘴头等7个自然村和新渎苑、龙湖万科等居民小区,以及基本农田(桃树田)450亩,居(村)民共计1250户,实际居住总人口4150 人。社区居民委员会设驻地设于新渎苑1号。

“新渎”之名,早在元《无锡县志》津梁中有新渎桥和新渎庄桥的记载。又据《安阳杨氏宗谱·杨琰传》“尝委造龙王庙,浚宜沟、新渎、东塘等河”的记载,说明500多年已有新渎河(现称新渎港)之称。

宋元时期,新渎村隶属无锡县神护乡;明万历年间隶属富安乡。清同治初年太平军平定后,富安乡曾设局于新渎,处理战后恢复事宜。民国十八年(1929)撤乡设区,新渎是一镇三乡(新渎、修浦、盛店)的中心。

1949年5月,新渎区人民政府设在这里,辖张舍、杨墅、藕塘、胡埭、陆区等乡镇。

1957年撤新渎区并乡,新渎乡除新渎港北并入杨墅外,其余并入陆区乡,成立高级农业合作社。

1960年,新渎地方从陆区划出,成立阳山农林畜牧场,后转为阳山乡、阳山镇。因镇政府所在地在新渎,乡民习惯把“新渎”称为“阳山”。又因阳山农场把行政村称“片”,新渎村属“三片”,其居民组又分新东、新西,桥南、桥西。

1983年体改时,改名新渎村民委员会。

2004年,原阳山镇与陆区镇合并为新的阳山镇,镇政府驻地移到陆区,原阳山市镇和新渎村合并为新渎社区。

新渎社区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1953年,庙墩上出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成为当时无锡地区发现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与仙蠡墩同名于世。明洪武二年(1369),刘氏迁居史形成现存传统村落,现存“耕生”商标等文化遗产。

新渎社区内原有新渎老街,该老街是以“新渎桥”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条街市,清末,称作“百岁街”,因吴越王钱镠第三十七世孙、清末四国公使许静山的文化参赞钱六箴之祖母97岁时,县衙准予以“百岁街”名之,钱六箴以砖石雕“百岁坊”装饰于巷门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新渎老街以阳山东路、阳山西路建设新街区。2013年,老街居民区被拆迁,另建了现在的新渎苑。

近年来,新渎社区以“诗意桃源有乡愁、农旅融合促发展、产业本土显特色、文化铸魂引客来”为目标愿景,在重点保留庙墩、山嘴头村等传统村落肌理的基础上,融合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田园东方”,安阳书院、万寿禅院,锡西地区革命烈士陵园、桃文化茶文化体验休闲帐篷营地等特色资源,以及阳山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的乡村振兴产业,形成“三核联动、两带展示、两片共生”的空间布局结构,社区先后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获评“江苏省生态村”“无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等称号。

网络直播售卖阳山大麦饼

古韵“新”芳颜,蜜桃“渎”飘香。在新渎遇见自然,相约古村,邂逅一场农旅融合的乡村美好时光。

来源:锡像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