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全国多地出现新型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再以“售后补偿”为诱饵进行引流,诱导消费者脱离官方平台私下交易,最终实施诈骗。此类骗局已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出现,发案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跟着五小布原创漫画《“热心”客服贾
网购商家发错货?
可能是陷阱!
漫画
近日,全国多地出现新型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再以“售后补偿”为诱饵进行引流,诱导消费者脱离官方平台私下交易,最终实施诈骗。此类骗局已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出现,发案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跟着五小布原创漫画《“热心”客服贾培》,一起来看看诈骗分子的惯用套路。
↓点击查看大图↓
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中心紧急曝光了一类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诈骗分子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再以“售后补偿”为诱饵进行引流,诱导消费者脱离官方平台私下交易,最终实施诈骗。此类骗局已在淘宝、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出现,发案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警方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
一起看看身边的诈骗案例
↓↓↓
真实案例一:
从“退货维权”到“做任务”
前不久,事主李先生在社交平台上的一家店铺购买了一套积木玩具,收到快递后打开一看,竟是一包毫无关联的小苏打。
李先生联系店铺客服,对方让李先生扫描快递盒内的售后二维码。
由此,李先生脱离原平台,进入和售后客服私下聊天的界面。客服表示,李先生可以通过看短剧的方式做任务,完成任务后,不仅可以补发货物,还可以赚钱。
在利益的诱惑下,李先生同意进群做任务,接连小额充值看短剧,都领取到了佣金,之后便越发加大投入。客服还以“操作失误”“账号被冻结”等理由,诱骗李先生转账解冻账号,李先生转账了数万元却再未收到返现,方知被骗。
真实案例二:网购遇上“货不对板”
王女士在直播间花20余元购买了一瓶2升装的名牌洗衣液,收到的却是杂牌小包装洗衣液,王女士迅速联系商家客服。“都是我们的错,实在对不起,我们肯定给您满意的解决方式,只要您不向平台投诉就行……”客服卑微恳求,随后让王女士添加专属客服的微信。
客服首先给王女士全额退款,接着跟王女士说,如果能给店铺截图好评,再给王女士货物价款一倍的返利。这两项退赔政策让王女士对这家店铺好感倍增。最后,客服又给王女士推荐了一项投资黄金的任务,投500元返600元,投得越多返利越多。基于前期的信任,王女士直接投了5万元,结果全部被骗。
诈骗手法分析
开设虚假店铺:诈骗分子在知名平台开设网店,售卖U盘、小风扇、大米等常见日常商品。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购买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证件,成本仅需几百元,注册完店铺后便将这些证件丢弃。这些虚假店铺常呈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特点,例如建筑公司、商贸公司却售卖零售小商品,名不副实。
故意发错货或寄劣质品:网店开设成功后,诈骗分子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等待消费者投诉。他们利用消费者收到货不对版商品后寻求售后解决的心理,为下一步诈骗做铺垫。
引导脱离平台监管:当消费者联系客服时,诈骗分子以“售后理赔”为由,引导消费者扫描私人二维码、添加微信等,使消费者脱离平台监管。在脱离平台的私密环境下,诈骗分子能够更加肆意地实施诈骗行为。
实施诈骗:最后,诈骗分子通过“刷单返利”“投资盈利”等利诱手段,以及“账号冻结”“法律追责”等恐吓方式,诱骗消费者转账。部分消费者在初期小额充值时,往往能领到佣金,尝到甜头后便放松警惕,随着投入金额加大,客服便以各种借口要求转账解冻,最终导致消费者遭受巨额损失。
核心目标:把当事人引流到非官方渠道
不管是开设虚假店铺,还是此前多次报道的扫码关注、网络交友、寄送快递等方式,诈骗团伙的核心目标始终只有一个:把当事人引流到非官方渠道,在脱离监管的情况下实施进一步的诈骗。
重要提示
申请退款或更换商品
要通过正规平台
真正的商家进行售后理赔
绝对不会要求先转账、做任务
如投资黄金、刷单返利或
看短剧挣钱等
来源:秀拥五华